碧玉多头器使用痕迹在周边外突八个棱形圆头周围,说明外围有经常性和其他物质接触。中孔没有单边磨损痕迹,不象其他有孔洞的红山玉器有明显挂痕。只不过现在木棒没了,剩下一个权杖头部。
: m1 r$ a& i4 [& B
p/ l8 e) n! _ 过去考古认为权杖只在西方文明中,东方象征权力用钺、鼎、璧等而不用杖。对权杖笔者提出几个观点进行论证,一、东方权杖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痕迹。二、东西方权杖同时存在含义不同。三、权杖在红山文化中的地位。四、碧玉多头器的其它解读的可行性。
6 U7 o8 _# B O- ?6 \' Q- I
+ X6 d1 I1 i# @& \8 Y9 t, M
- W, Q; Q; t: f6 T! ~5 n: I* R. b4 g6 U/ A" K, [; |
一、东方权杖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痕迹。
5 \ `5 \& j! i$ F# D N! c y6 B; x- p+ l5 t
首先从考古出土物上看,1982年,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普查时于甘肃省西和县长道乡宁家庄遗址中发掘出一彩陶杖头。庙底沟类型,甘肃省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该物高7.8厘米,腹径12厘米,杖头中央,有一个上大下小可以按插木杖的穿孔,上径2.1厘米,下径3厘米。赭红色,体形略呈扁圆球形,俯看为一圆形,侧视为椭圆形。腹上部绘弧线勾叶三角纹,下部绘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附图2)
) Q- h4 x! I3 u/ P$ B `9 |: s( @) s+ _# k- J9 {% z
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河西走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若干地点发现了玉石权杖头及残件。1987年夏,在发掘酒泉干骨崖墓地时,在44号墓内随葬1件玉石权杖。此前,在玉门火烧沟墓地也曾出土过铜四羊首权杖头和玉石权杖头。
, L/ P% A( ? x9 d1 j& U& C- u# I
! F- e! T; {) q& F1 _* l U 在甘肃以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权杖头的地点计有哈密市二道沟、奇台县红旗机器厂、民丰县尼雅、特克斯县的铁里氏盖等遗址,其质地已知有玉石、青铜两类,时代大致在青铜时代或稍晚。
- t7 b, K( \7 u8 ?% M- @
% H+ X) {! c# p) ` h. `( L* A& i$ ]( B% V
有迹象显示,权杖头在中国的分布面同样可能波及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至西拉沐沦河一带,其延续时代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 x9 C s& c! X8 B
2 W5 E; m( y/ R! u8 [* [, V
需要说明,由于以往对此类文物的缺乏了解,不少发现者将权杖头误作为生产工具或武器。(引用文章出处1)4 p* R) F0 d5 O9 X
: G7 P( I `' \6 N) f5 A' i 古方先生在《天地之灵》一书中指出,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包括玉戚、玉冒、玉墩等。以“秘”相连,即成一件长68厘米,有柄首饰和柄尾的完整玉器。作者说:“这些特殊的玉器是墓主人生前用以显示自己地位的权杖。”: J2 c, l5 v% }0 E4 J7 s0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