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7 2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1-10-8 22:56 编辑 ( P6 P9 X& I$ q
( ~- [ j& t4 X, C
出土的宋代漆器的题铭行楷、行书、草书相杂,同一个字在不同墓葬的漆器上书写字体不一,这是反映宋代正处于押字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特有现象。我们利用这种同字的比勘,还原出押字的本字。实际上那些考古报告的整理者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解决诸如“上牢”二字的释读的。押字大多使用草书,字迹飞动,接近狂草,使人不易辨识。有的草书不合草法,变化失形,其中以常见的“上牢”二字为甚,如果不知它渊源、没有对比,是无法认读。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的漆盘底所书文字,季扎挂剑漆盘底书“ 蜀郡造作牢”,童子对棍图漆盘底书“蜀郡作牢”。很明显,五代、宋的“上牢”之“牢”是继承发展而来的。“牢”之含义,有几种解释,一是表示坚固耐用,上等好货;一是商铺、作坊的称谓 11,或说为牢祭之牢。朱然墓漆器采用工整的隶篆体,对于这样工艺精致的漆器,匠人不至于为了节省时间而潦草题书,这是一种特殊的安排,使用押字作为标志。
- a. ^4 ]5 m, c! M8 i淮安杨庙镇宋代墓葬的漆器文字数量不小,整理者虽然指出有花押,但是没有作出具体解释。除了单独的“杭州胡”外,另有“ 杭州胡”(图1-4)下加二短横,这是个花押,一横加半个圆圈,“壬申杭州真大□□上牢 ”下也有一个草书花押(图1-5)。“己丑温州□□上牢□”(图1-3)此款除“己丑”二字外,均为押字,前□□缺字处可释出“九九叔”三字),尾端缺字也是一个草书花押。“己酉杭州吴□上牢”(图1-1),“吴”字下面是一个字的画押。两横中间加个半圆或半圆中再一竖。比照五代北宋出土的漆器行楷题铭,可知这些字都是“真”字的省略和变化形体。如“胡”字下的押字就是“真”字上部。其他即省“真”字上面一竖和下面两点。押字省了再草,虽然面目全非,但是有痕迹可找寻。该文还出示了部分“工匠画押”,与其他画押不同,它的基本姓氏是上面有细横,下面有粗横,符号部分出于下横之上。从出示的四个押字中,其中两个相同(图1-6、7),与流传的宋太宗御押相似的方体,为区别草体,我们称之为美术体。细审是“真(眞) ”字横置,仅取上半部“匕”加“目”,“目”与中两横合成一粗笔,为上下骑缝字之半。传本御押与此相同,也是“真”字。另外两个可以识出,一个是草书(图1-8),另一个是方体美术字(图1-9),都是“胡”字,粗横之下是×或××,连起来“胡×”或“胡××”才是完整的字号名称。可惜报告不甚详尽,如果背景交代清楚,押字全部列出,可能会发现更多内容。
$ O( H) M2 ?) z9 E, O8 W1 n! G : a4 y. H$ ?& ~/ F+ A
1954年无锡宋墓出土的葵口漆碗外壁也有书铭,报告没有释文。罗宗真释出“ 杭州元本胡□□”、“丁未东孙真上牢”、“杭州元本胡如虎乙未南□”等。但是根据照片(图 1-10),可以读出“杭州元本胡□上牢”。“胡”下花押与淮北宋墓漆器“胡 ”下的花押相同,也是“真”字的上端部分。可以推知“杭州元本胡如虎乙未南□”应该读作“杭州元本胡(花押)上牢乙未□□”。比照“丁未东孙真上牢”书铭,“胡”字下应是“真”字无疑 12。5 B5 R1 P, N" C5 X% _$ _9 Y
淮安杨庙镇宋代墓葬的漆器使用了骑缝押,远在唐代以前有“押缝”之书。宋代黄百思云:“有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只是谓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云草字,盖沿习此耳。 13”押缝书(字)有押缝的标志,该墓漆器方体和草体“胡”字下一横特别粗重,当是这个标志的形式。同样美术体的“真”字下面也有粗重横画,足见它们也是押缝书。再看上面那些“真”字下也有横画(只有“己丑温州□□上牢□”条例外,横画在押字中间,可能是行笔带过所致),不过以没有那么粗重,其实也是押缝书,是“真”字的上半部分,可见押缝书和押字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们根据这些漆器押字材料,可以把骑缝押分为两类,一类是词组,押字是其中的首字,如“胡××”只用一个“胡”字;另一类是单字,横置、竖置,所有的“真”字只取上半,隐去下半。押字字形要么是美术体,要么是草体,字形均经过简化等变形。/ E$ {+ f& O6 z/ o8 q3 B% g
不过漆器押字的“真”字下残缺,写成“直”字,使用相当广泛。当时“直”“真”两字有特殊关系。首先两者意义相近,意义相同相通,经常混用,例如“真率”也写作“直率”;“真意”也写作“直意”;“真语”也写作 “直语”;“真朴”也写作“直朴”等,连东北境内金人为避辽兴宗名“宗真”,“女真”自改为 “女直”,“真”“直”同义,改犹未改。其次,“直”字和“真”字混同,有时可以替换,例如 “网”下“直”可以写成“网”下“真”,“置”也写作“?”。山东剡城城北新城古城遗址曾出土铜盔一件,高8.5、口内径16、沿宽3厘米,重1.9千克,盔顶开孔,沿铭“宝佑四年吉日? ”,此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之物14。
9 K, @/ L. V/ U2 J. o漆器上的“真”字。最晚在五代开始出现,出现的频率很高,是什么意思呢?
- n5 L+ i5 N$ S/ w/ `, c1 E* l陈晶认为“胡真”“魏真”是作坊标记,不过在姓氏下加“真”字,宋代比较普遍。为防止假冒,各自标榜自己的产品是真正的名牌,有的就冠以“真”字。江浙地区宋代墓葬发现的书“胡”姓的漆器特别多,他们是继承五代 “胡”姓而来,恐怕也是相互区别,加注“胡”的原因15。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商品社会保持竞争优势,品牌是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真”有时还直接写作“真实”,区别于假、虚假,以此证明漆坊之正宗。
! O7 ?2 C5 f" a) G6 t4 v( S*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