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5|回复: 1

[转载]伪品无法乱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大名愚石 . z; G9 \9 h7 {/ J- ]: ?4 m# V
   在古陶瓷鉴定方面,很多人爱使用“乱真”二字来对待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器物。什么叫做乱真?自古以来的古瓷器鉴定家,都不使用“乱真”一词。因为只有那些没有鉴别真假能力的人,只有那些虽然有一定粗浅认识但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用“乱真”来掩饰自己知识的空白。这是典型的虚伪——又要面子,又不努力钻研,鉴定不了时便采取“宁可把真鉴为假”的不负责态度。现代人受现代生活方式影响极大,高速的信息流量,使人们难以静心。心急、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现尤其突出。“乱真”一词,就是在不肯潜心地深入研究真伪特征,而原有的经验又无法区分真伪差异的情况下产生的。, M/ |' V& a3 R$ C/ R
8 j7 D2 A8 N' b
    村夫认为,只要我们以理性心态进行分析,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存在真假无法分辨的、所谓“乱真的高仿品”。
! y; \( f, I( K! f1 E4 J
   其实,高仿品是不经过做旧工序的,也是容易辨认新旧的。现在用词不准确的所谓“高仿品”,实际是指那些经过精心仿制后,又进行做旧处理的、以骗取他人钱财为目的的伪品——凡是手工操作程序所生产的瓷器,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而无法区分差异。伪品和真品之间必然存在着时间差异、自然变质差异、胎釉本质不同的差异。  ~5 d1 f1 g$ T) C$ U/ X/ r
  " W) Y& K0 I+ F( \: ]6 A' u
    第一,人们虽然可以利用电脑、利用化验室对瓷土、釉料和彩绘颜料进行化学元素含量的数据分析处理,但是高仿大师还无法采用高科技设备去把瓷土中不需要的和多余的化学元素分离出来。所以现代瓷土和古代瓷土之间必然存在着微量元素或者痕量元素的差异;青花钴料和釉料配方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不仅是私人作坊,就是任何科研机构都还不可能采用成套的仿古电脑控制设备来制造“乱真的”伪品。从采料、舂料、配料、练泥、陈腐、拉坯成型、修坯、绘画、配釉、制釉、施釉、烧窑和做旧等各道工序,还必须仿造者自己亲手去操作。所以,伪品也必然会表现出作伪者与古人之间的心意和手法上的差异。因此,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伪”之言来吓唬外行,故意夸大伪品的“乱真”程度是幼稚的。1 U5 c7 D) P! m+ `2 @/ j
' A) Z% K2 K4 b+ k6 B
    第二,高技能作伪产品都有这样的属性:制造地点、制造者和买家,都具有高度保密性。若是公开了秘密,就没有骗取经济回报的价值了。所以,高技能伪品(目前的鉴定师称为“高仿品”——这是不准确的定义),除了伪造者和订购者两人知道以外,就只能出现在拍卖市场——它不可能被贩子拿去,跑到全国去寻找买主。
6 P! z4 D/ P8 D8 R3 f, U+ ]  
: C" ]5 u; V9 X1 j  m! j) T    第三,高仿之后进行做旧的作伪品,具有高成本、高艺术性和数量唯一的特性。秘密制作的伪品,哪怕多出两件,也会后患无穷,所以价格很高。
% b2 U/ Q+ `; n! j- Y: l# i    据一些所谓“知情”的专家说,景德镇那些秘密仿制古瓷的私窑,都被港台老板包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规定一年只给他做几件,不准私自多烧、卖给他人。(注:此文写于2001年,文中提到的这种说法也是2001年以前的)假若这种说法属实,至少可以引出另外四种信息:其一,既然是特别保密的,圈外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详细情况,也见不到这些伪品的真面目,所以,这个信息本身就是道听途说;其二,若规定一年只做几件,那么这几件伪品的利润就是仿造者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其成本之高不难想象,绝不可能一两万元就能买到。其三,假若景德镇那些达到大师级水平的几个人,每年都伪造20件左右的所谓“乱真”产品——也就是能够欺骗“鉴定家”的伪品(被陶瓷工匠欺骗的可笑的鉴定家)。那么,从1995年,景德镇的国营陶瓷厂解体以后,只有七、八年时间,港、台老板和大陆的收藏者收藏的数量,就不会超过200件;其四,这么多仿品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如何处理?除了在拍卖场露面而外,难道还会公开以几千元的折本价卖到全国各地?
1 r' c' v$ o4 L2 f$ w
4 N, P6 M; @: g) ~! [4 J/ R
2 Q% G, \- S1 t, k; w

. i7 |4 k# \! Q

; k* b5 e7 Z0 V4 q/ f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联想到令权威鉴定师难以肯定真伪的、品种繁多的大、中、小型元末明初青花和青花釉里红瓷器。粗略估计,全国至少有几千件。有些品种连景德镇那些大师级人物也没有见过,更不用说仿造。
8 {. b- H4 q. ?& O, r  x0 W; N( s$ L
    第四,景德镇那些高水平的私立仿古作坊,都是原国营陶瓷厂的技师在90年代中后期,企业解体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但是,能够达到作伪大师水平的人极少,几乎都是过去搞陶瓷研究的人。
小小的私人作坊,要汇集齐全精通古瓷器特征的专家、配泥练泥和拉坯大师傅、配釉施釉大师傅、配料绘画大师、掌握窑火的烧窑师傅等等一流水平的专家和大师以及顶尖级别的做旧高手,谈何容易!
0 s  @, q5 M; D$ y
    所以,仅由一两个专家或者大师级人物组成的私人作坊,秘密烧制的伪品,要在型、纹、胎、釉、彩、工艺等方面达到与真完全相同的程度是绝不可能的。作伪的第一要务是消除新做瓷器的爆躁火气,但古往今来所有的做旧方法,都要留下不自然的人为痕迹,而且这些人为痕迹,只要有几年钻研真伪古瓷经历的人都能看出来。就是预先加进一些催老化的化学元素进行烧制的瓷器,其新烧的本质气息也是无法掩盖的;真正的古瓷器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缓慢追加在瓷器体内那种几百年的老化气息和状态,是人力无法制造的。这就是古今瓷器性格不同的必然表现,就像李逵无论如何化装也扮演不了吴用一样。( Q0 e4 O6 `) [8 S

4 x9 w1 D; S5 P! h    第五,秘密制作高仿品的作者,在整个仿制过程中心里想的是如何保证质量,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处处小心在意,刻意模仿,手随意动,必然显露出故意之态。而古人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信手而做,信手而画,所遗瑕疵和纰漏非常自然,几百年以来的历史痕迹,自然天成。古人和现代人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二者之间心态相背,意境和手法不同,作品的神韵岂能相同?
  ]5 K* M9 ~$ k9 g; |& N1 u6 r( G1 p9 D0 ]; F( j( Q- m
    第六,真正的古瓷釉面富于变化,具有颜色深浅不同的历史层次感,并且毫无人为的磨、拓、酸蚀、染色痕迹或满面污渍。传世古瓷的釉面温润如玉,宝光盈盈,有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创痕;出土瓷器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的酸碱程度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况。东南多雨湿热,瓷釉的化学元素与外来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比较充分,瓷釉内部结构调整速度较快,老化的釉面显得温润一些;西北地区干燥少雨,只有下暴雨时才有水分混合着不同酸或碱金属,渗入到地下对瓷器产生作用而产生土碱;有些瓷器保存的地理条件很好,加之雨水少,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酸碱影响,釉面光洁没有土浸斑,因而表面上看就像新瓷器一样。在西北地区出土的多数元末明初器,釉面和无釉露胎处,或多或少都有粉化状结晶斑或者不同色调的钙化斑等自然老化特征。
在同一件器物上,釉面生长着不同色调土碱的斑点处,釉层膜皮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无土碱的釉面却很新鲜,非常亮净,犹如刚出炉不久的新瓷,并且圈足和底部露胎处的胎土很老。一些瑕疵弊病,则充分表现出当时的工匠熟练的工艺技术和随意的手法。器物上那些古朴自然的工艺弊病,再经过几百年自然界酸碱和水土的自然浸蚀那种质感,是高仿大师根本无法仿制的。0 L$ c+ U# Z* J) Y
3 U: @# J) q0 k$ K0 h/ T; L
    伪作瓷器的露胎部分,都不敢直接显示胎土的原始状态,而是人为搞出一些“陈旧”颜色,来遮掩胎土的本象。粗略一看,还有一点象古旧的东西,多看一会儿,则毫无趣味。其实,仿品最难做成自然天成,水土或者人气浸润日久那种自然亮净的柔光。凡是配制酸液处理过的釉面,器物内外的釉面纯然一色,毫无变化,釉面光亮度差,给人的感觉是死板、木讷、缺乏明暗的自然变化。由于伪品是使用腐蚀性化学剂急于做成,所以绝对没有那种经过几百年缓慢形成的、与釉体紧密结合的多种表现形态的钙化物或结晶斑。伪品的结晶表现为:结晶的形态单一,颜色单一;霜状结晶表面蓬松且釉面光泽难看。真品也有霜状结晶,但多在釉层里面,而釉面光泽很好,很自然。; L4 s& Y# A. `  r
7 @& q) Z9 b/ f
    有些人看到一件器物上釉面的碳酸钙结晶斑较多,而无碳酸钙结晶斑的釉面十分鲜亮的瓷器时,就认为是人为做旧的表现。其实,稍有化学反应基础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腐蚀剂强度大,才能在短期内腐蚀釉层。若要限定腐蚀剂在小如针尖的极小范围内对釉层进行腐蚀,并且还有保证腐蚀斑点周围的釉层不受半点损害,之后,还要在被腐蚀处生长出坚硬的、银白色或者黄白色等多种颜色的碳酸钙结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Z7 p2 q  _! K% V8 g( {8 z% r( V+ Y
6 l1 B/ f. i. x! \9 D, i5 X
    一般来说,消除新瓷器釉层的火光,多用酸性化学剂,不可能使用碱性化学剂。因为釉层本身是氧化钙、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等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另外,我们在清洗出土瓷片时发现,用草酸浸泡数日的瓷片,釉面完好无损,但原有的铁锈斑或者土碱(钙化物)等等附着物,都会被清洗掉很多,浸泡的时间越长久,土碱、土锈等自然附着物就会清洗得干干净净。若是采用强酸,达到蚀损釉层的程度,那么只能使釉层表面的釉泡破损,留下人为处理痕迹严重的空洞,釉面光泽遭到极大破坏,根本无法使釉层生长出毫无人工粘贴状态的土碱、土锈、水锈等能够表明此物年代久远的物象特征附着物。伪品为了表现釉层的老化状态,若采取化学酸蚀剂浸泡法来消除火气,只会使釉层整体受到损害,使釉层光泽一致,或者木讷、缺乏明暗的自然变化。因此,
凡是釉层没有新火气息,釉层亮净,露胎处或者釉层上生长有不同状态、不同色彩的自然附着物的瓷器,绝对是出土的古瓷器。1 L% N- ~9 W% _1 M$ l+ b
7 K9 ?, l2 t; t- n) P; c2 b
    我们有了清醒的认识以后,就能正确面对那些釉面严重受到土壤化学元素蚀损产生的斑斑点点的古瓷器。" z7 S, @2 U  ^- L: z

8 Q) F. G# |4 V  b6 o    在实际鉴定工作中要做到辨真假于毫发之间,必须经过长期刻苦地钻研,不仅要具有丰富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充分把玩真品瓷片和完整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要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敏锐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定瓷器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来看,把瓷器鉴定工作当作科研课题进行刻苦研究的专家们,毕竟见得多,摸的多,功底深厚得多;那些不下苦功深刻钻研的所谓“鉴定师”和自以为有了丰富的鉴定经验而不求精进的鉴定师,以及那些“沽名钓誉”的鉴定师,都是远远不及的。

, }' Q1 b2 A: @1 Q9 R" }8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8 09:52 , Processed in 0.0596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