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6|回复: 0

转载]瓷器上的火石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烧造瓷器,首先是要选择容易开采,储藏量丰富,品质优良的瓷土矿,如,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麻仓土等。优良的瓷土矿,往往风化程度较高,且多含有微量的铁,用老式的除铁方法:将瓷土稀释后,用网过滤,在网前放几块原始的磁石,无法将微量铁吸附干净。用这类瓷土做成的瓷坯胎,在上好釉后,要经过长时间的晾坯,让坯体内及釉汁内的水分挥发干净。接下来,配上干燥的垫饼、撒渣、匣钵,进干燥的窑炉,才能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瓷器,其涩胎上就不会产生火石红现象。这就是大部分古瓷涩胎上没有火石红现象的真正原因。反之,在坯釉未干透时,在窑内不断升温过程中,水气在坯胎中窜动,就会将坯胎中的铁分子随气流带出,又因为釉汁在窑内升温的过程中已玻化成无缝隙的釉膜,封死了水份向有釉处挥发的出路,其水份只能在胎釉的结合处排出,水分子遇到明火后,挥发干净,而被带出来的铁分子,因含有一定量的胎釉成份,便能牢牢地附在涩胎之上。这就造就了火石红现象。  古瓷涩胎上火石红的类别3 V+ f1 ~2 v' ]
  一,顺火石红:瓷器的足部,顺着胎釉的结合处,向足端产生浓淡渐变的火石红。有人称此种浓淡渐变现象为散场现象。产生原因是晾坯时日短、胎釉中尚含有水份,换句话说,是没干透。
$ t: S& O% H5 }0 i) Q- |  二、倒火石红:紧靠于垫饼处的陶瓷涩胎上火石红浓,向上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胎釉虽然已晾干,但在装坯时,用的是潮湿的垫饼,坯胎足端不断吸收垫饼内的水份,紧靠足端处吸收量大,离的越远越少!因此产生倒火石红现象。此现象在元代晚期至明代空白期的瓷器上较多。www.findart.com.cn
) I+ W0 j9 H! f  三、阴阳面火石红:古瓷圈足的釉胎结合处,一边有火石红,一边无火石红或一边火石红浓、一边火石红淡。产生原因:在晾干坯胎的过程中,长期受一边风吹,坯胎的内部一边已脱水,一边还含有水分。
; ^+ u  t, _7 ^3 c8 {/ ^, ]# s/ O  四、点状火石红:整个圈足的釉胎结合处只见足墙外或足墙内有那么一两处,宽度有限,有的可见多处。因为其宽度窄,固称其为点状火石红。产生原因是施釉时不够均匀,在胎釉结合处有粘渣积釉现象。还有就是做好坯后,无形中碰紧了足部某处坯胎,这种紧密的坯胎容易保存水份,这就是产生点状火石红的原因。/ F  X& J$ ~8 _5 G2 J! j; \9 w
  五、撒渣火石红:涩胎底板上粘有灰渣处火石红浓,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是在装坏时,在垫饼上所撒的灰渣湿并且不匀,高处已挨到了坯胎的底板或虽然未及接触到,但其足可让涩胎底板上吸收到灰渣中的水分。五十年代的撒渣是一种灰白色叫碱渣的物质加上老糠灰的混合体。
- @6 R8 Y  [. z9 V  六、记号釉斑火石红:在古瓷涩胎底板上的釉斑边沿,靠釉斑处浓,离之越远越淡。产生原因是在元明时期,有几户做坯人家合包烧一座窑炉的习惯,又因各家常有相同产品的坯胎要放在一窑之中烧造。固在坯胎进窑之前,需要在坯胎的底板上用釉浆做上自家的记号。临时在装坯时做得记号往往会产生火石红现象,在自家坯房里施釉时做上去的不一定会产生火石红现象,这要看坯胎的晾干程度。www.findart.com.cn' j4 B! ?8 j' \- R+ c) q
  七、捺水火石红:古瓷底板上的火石红面积很大,也有浓淡之分和一定的亮度。熟悉者可以看出捺水时的运动痕迹。其产生的原因是在装坯下窑时,发现胚胎在晾干的过程中,沉积了较厚的灰尘,便需用扫笔将上釉处的灰尘打扫干净,对于底板上的灰尘,则用只水笔,蘸上稀释的釉浆水进行捺水,一可清除灰尘,另还能使涩胎底板更加光滑。因多数捺的是稀释釉浆水,固会产生一定的亮度,其光亮的程度取决于所用釉浆水的浓度。如用的纯是清水,则不会有亮度。此现象常见于元明时期的大盘,大瓶,大碗的底板之上。www.findart.com.cn( q7 D! Q5 C8 l& l0 p  I) U; H
  八、窑红:涩胎底板与足墙上到处都见有火石红,并且有些地方红的发紫,叫人分不出类别。这是因为所烧坯胎是放在一座新建的窑炉内,或是放在遇到梅雨季节,停歇了若干天,进行了修膳的窑炉之内。总之是窑内湿度较重,再干透的坯胎放置此类窑里烧造,都会重新吸收大量的水分。此类窑炉里烧造出的所有陶瓷,均会产生窑红现象,并且各类瓷病率会增多加大。所以,一般高档瓷器都不放入此类窑中烧造,宁可让其烧空窑或烧造新匣钵,元、明时期的粗瓷涩胎上常见之。www.findart.com.cn
! R7 g  u" U/ o  九、黄衣:在面积较大的涩胎上泛出一种浅淡的肉黄色,多数不具备深浅过渡之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在坯胎的配方中掺有一定量的麻仑土。掺有麻仑土的坯胎,虽然各烧造环节均已干透,但其涩胎之上仍会产生黄衣现象,看其碎片,内部却是白色。这种黄衣现象纯是麻仑土与高温接触中,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或硬是被高温熏黄而至。元代至明代万历朝之前的部分瓷器上常见有黄衣之现象。8 ~- f9 M$ X- @0 j, i
  十、综合式火石红:顾名思义,就是有两类型以上的火石红现象同时发生在一件陶瓷器皿之上。底板上有捺水所产生的火石红,胎足上又有黄衣等。综合式火石红是常有的正常现象,掌握了各类火石红现象的发色规律,也就不难分析综合式火石红了。www.findart.com.cn3 F; W+ K, o6 V; k: C7 S. B8 ]6 j
  现今仿制的火石红
& p6 ^# Y0 S- l! M& A2 n  一、在已经晾干的仿古瓷的涩胎底板上,进窑前用氧化铁水涂抹,烧造后能得到块状的火石红斑,多数浓淡过渡层次不清晰、浓处不及,薄处泛成黄色。为了掩盖不足,往往进行做旧处理,在假火石红上又增添了沥青或黑鞋油色。6 e2 g  j! d1 c- N; M* a8 R
  二、仿古瓷坯胎下窑前,依照器型的足墙涂以氧化铁水,靠釉胎结合处多涂抹一次,开窑后也能得到是是如非的火石红,其浓处还是不及真品的红色,且过渡层次生硬,散场效应不好,多用来仿瓶足,仿清中晚期至民国时瓶足较多。www.findart.com.cn& I: {( {; K5 y, p" V9 f, n  w9 [6 T  o) T
  三、彩绘人员购买仿古白瓷胎,因有些仿古白瓷胎是没有烧造假火石红的,经过釉上仿绘五彩与粉彩瓷后,在烧红炉之前,用绘瓷颜料凡红在胎釉结合处涂上一圈,再用细海棉将其扑拍成过渡层,经过红炉的烧烤,其仿制的假火石红有较理想的散场现象,但其色素与真品仍有差别。真品是在高温窑中产生,假品是在中温炉中仿出,终究是不可能相同一致的。
, w5 o* W' s% o% r, ~+ [* l3 I) _6 }5 _  四、少数做高档仿古瓷的作坊,为了仿出火石红,花高费用到浙江某地购买瓷土,用此瓷土做成的坯胎,在晾坯未干透的情况之下进窑烧造,出窑时确实能够得到真火石红,但发色距离短,没有冲力,只能和老的一线红相似。老的一线红现象是因为坯胎内水分基本干透,在窑内升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气要蒸发,铁分子只是缓慢地溢出而造成。鉴别这种仿制的现代火石红时,主要是细察其胎色,因各地瓷土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成份区别较大,烧成瓷后的胎色也就有所区别。外地购土,成本增高,此法多用在做高档仿古瓷上。www.findart.com.cn- U# Y4 a# G! S3 V4 ^) F; k
  综上所述,火石红这种现象,是窑内烧造出来的,绝对不是后天能够生长出来的!未从事过陶瓷生产的人,在研究古陶瓷所产生的各类现象的过程中,闭门造车,不结合实际情况,不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是凭个人的想像、臆造出一些理论来,这种笑话何时才能够休止呢?古代一部分瓷器上有火石红,只能说明,当时有一部分瓷器进窑前没晾干!
" C! {. X( y6 ]6 \'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8 10:21 , Processed in 0.0615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