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7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苍山古村落遗址开始挖掘》对位于苍山县神山镇后杨官庄村北约700米的后杨官庄遗址发掘进行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发掘工作于7月15日全面结束,出土文物对研究临沂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周、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5 u9 g/ l% l; y/ ]' n- U 地层浅文物大量出土
" g1 D6 e7 D4 m) f3 ]. L
/ Y; ]& ]' y- a, L/ D, I. Z+ c8 O
5 f) t' t" N. y- T4 U+ d2 C' |2 V 根据考古人员提供的钻探资料显示: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最深者近2米,是临沂地区一处相当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5 K+ L+ M$ B7 j( i# |* H
# A% \7 m6 m; d2 A' I
( A- M0 o. N! ^+ G 这次考古发掘,共开5×5米探方22个,连扩方在内发掘面积753平方米。考古人员发现,发掘区位于遗址北部边缘地带路基上面,地层较浅,而且比较简单。在发掘区内,遗迹的主要构成有灰坑、沟和墓葬等,其中2个大型灰坑出土陶、石、骨、角、蚌等各类文物200多件。: D* d. ^9 C+ q' i
在发现的墓葬中,其中一号为唐代墓葬,墓口距地表40厘米。死者仰身直肢,头向南,骨架保存较差,一触即碎。随葬瓷罐、瓷碗及铜簪各1件。其他3座墓葬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其中三号墓葬距地表25厘米。墓葬结构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长2米,宽0.46米,深0.8米,死者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头向东北,面向左,方向74度,骨骼粗壮,保存非常好,无随葬品,左膝处插有一角镞(右图),考古人员推断,“死亡原因可能与箭伤有关,从墓葬中的受伤男性能够反映当时战争的存在。”) O- Y5 d ]( D/ u
4 \& d' Y) ?* @- d& W4 V4 n* p: N
另外,在发现的三条沟内堆积多为淤泥和细砂,包含有陶片和大量螺壳和蚌壳。根据不同颜色,可以分为多层堆积。根据沟内出土陶片来看,时代为战国时期。排水沟的发现,说明周代先民对居住地加强了排水防洪的意识。
% E) [9 o3 x* N8 x+ z1 x, M* J" u8 b& m0 b6 W s* ^
1 a& \: j) z' y6 Y
出土器物提供重要战争信息! z2 ~, _3 s1 f5 }8 z
2 @/ W9 }$ J7 u
4 |1 z2 [9 j$ Z7 }2 w 这次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类器物300余件。按类别主要分为陶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铜器、铁器等,为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v0 V7 C w. M9 }$ a9 r8 M
4 l N$ T r; J9 Y# n, t5 R5 P# @" r0 U. }' Y2 W. d e+ f) w8 K
这次发现的石器,有斧、锛、凿、铲、长方形刀、双孔半月形刀、矛、镞、打磨器和大量磨石,其中石镞数量最多,种类繁杂,非常锋利,有的相当完整。大量箭镞的发现,说明镞不仅是先进的狩猎工具,而且也是用于战斗的重要武器,是当时军事活动激烈的一种反映,曾一度对后世远程武器的使用产生过深远影响。
7 K$ \9 F( K) t$ F/ ]0 e
7 I4 I7 ^$ U! z$ i5 z Q; {0 Y- q4 J+ s3 i- t9 ]# z
骨器种类复杂,数量众多,主要有、笄、锥、针、镖、杈、镞、鱼钩和大量骨料。最为精致的是骨针,不仅磨制光滑,而且针鼻还可以穿进丝线,说明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纺织缝纫技术已出现。蚌器有刀、镰、镞、环和饰件等。镞是利用蚌壳较厚的边缘部分制成的。角器有镞、矛、锥、网坠和拍子。铜器有铜镞、鱼钩和五铢钱。
4 R- Q! H6 H& w1 g# l
% ^5 M* f% x5 a. N0 P0 G; o
8 n& l5 j6 I2 [' V 另外,在遗址中还出土大量鱼骨、螺壳、蚌壳、龟甲等水生动物和一些猪、鹿等动物骨骼,反映出当时的渔猎活动相当发达。大量捕鱼工具的发现和众多螺壳、蚌壳、鱼骨的出土,说明当地渔猎活动很发达。大量鹿骨的发现,说明鹿在当地非常多,气候比现在要高3-5度,跟现在长江流域气候接近。而刀、镰等收割工具的发现,说明当地农业生产还是很发达的。& Z0 T' A( h9 b' e' n
骨器、骨料,磨石以及烧造变型陶器的发现,说明遗址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制骨、制石、制陶的手工业生产的作坊,并出现专业化的生产,社会分工由此开始了。
$ {' s+ L0 C! Z( v+ X1 S( }# o$ a! I
& R0 q, c0 t& J- Q ~& D v
最早遗存为大汶口文化 距今5500年左右- Y/ f9 @) N" _, n2 ~
/ `& s. c9 ~1 {" r7 W
2 t- ~. n8 E4 V, ?! g& P9 K! z$ [ 发掘工作全面结束后,考古人员根据出土文物及一些其他依据发现,后杨官庄遗址的延续时间相当久远,最早的遗存距今已达5500年左右。& q$ i1 j3 F! r0 r1 {
# T3 v% i$ E( M
% D! v' ?6 ? v o3 W% F- I9 G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遗址的延续时间,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直延续到周、汉时期,到唐代还有居民在此居住。从出土陶器来看,遗址中最早的遗存为大汶口文化,其年代大致距今 5500年-5000年,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一直延续到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其后的山东龙山文化年代在距今4400-4200年前后,属于龙山文化中期阶段,也发现有龙山文化早期阶段的遗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