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1|回复: 1

【词条】马家浜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6: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石锛 于 2010-7-14 17:34 编辑

【词条】马家浜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距今7000年,至6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马家浜文化的分布
   马家浜文化类型在浙江省嘉兴市境内的重要遗址有嘉兴的马家浜、吴家浜、干家埭、钟家港;桐乡的罗家角、谭家湾、张家埭、新桥、吴家墙门;海宁的郭家石桥、坟桥港; 海盐的彭城,平湖的大坟塘,嘉善的小横港、大往遗址等。在太湖流域的苏、锡、常、沪、杭、湖地区中,有湖州邱城、杭州吴家埠、苏州越城、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埝、袁家埭、上海青浦崧泽下层和常州圩墩、武进潘家塘的下层。

根据圩墩遗址的地层堆积,结合罗家角、马家浜、草鞋山等遗址的地层关系和陶器演变的排比资料,目前可将马家浜文化分为3期。早期:为马家浜下层和罗家角第4层。陶器以灰黑陶和灰红陶为主,绳纹较多见,器形以釜为主。中期:为马家浜上层、罗家角第1、2、3层、圩墩下层和草鞋山第10层。陶器以夹砂(包括夹蚌)红褐陶为主,仍有一定数量的灰黑陶和灰红陶,以素面的为多,绳纹基本消失,器形仍以釜为主,出现少量的鼎和较多的豆,还有牛鼻形耳的罐。晚期:为圩墩中层和草鞋山第8、9层。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衣陶为主,主要器形是釜、鼎、豆。

 农业生产是马家浜文化居民定居生活的基础。作物主要是水稻,在罗家角、草鞋山和崧泽遗址下层都发现稻谷,经鉴定有籼稻和粳稻两种。
渔猎经济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发现的骨镞,以柳叶形的居多。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这些是人们从事采集活动的例证。
石器的磨制技术较高,器类以锛为主,体型较厚,有孔石斧大都呈舌形,体也较厚。这种磨制精致的锛、斧,主要应是加工木器的工具。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10 15: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4 08:22 , Processed in 0.0660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