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ufan203 发表于 2012-6-16 17:52 
! b) c7 r: W' @4 x8 l3 {山版你竟然跑去了,真麻利啊,9月份我也会去但愿有空跑去看看
# C6 z$ q- b! q& |
7 T6 ], m, Q5 L$ F* W. J5 U6 T# n' W3 j1 ^+ q- G. \
3 ^# M3 Q1 Y4 b* }% ]5 a0 g( h
6 [ T4 @; n3 x/ j% a/ o' O
; f! k4 N( N$ z6 L7 o: c: s+ u; ~) u2 g3 o- {
3 B) c/ m/ P# }& y/ N春秋两千年墓主成泥土 沂水崮顶墓主棺底现人形
2 _/ K+ [3 O; Z& @8 }# A$ J
3 U1 N- _. Z/ z2 J: {, q$ ?) F u
3 `: w _. t6 C. A7 Y% Z; D, }. L; v- q% {3 G/ Z
, o! n5 o% }. }+ o2012年06月14日09:54
0 P$ T4 ` b( c! U1 E; S6 c$ l3 q0 \+ N& H3 h8 e/ G
: S. p% E: n3 i. V
$ ^, l8 V3 v2 K2 J4 N主棺室有大量随葬玉器。本报记者张中摄 主棺室棺底出现一个“人形”。本报记者张中摄 本报沂水6月13日讯(记者乔显佳)记者13日在沂水天上王城景区崮顶春秋墓考古现场采访看到,经过清理,主棺室棺底出现一个“人形”,现场考古专家称,这很可能是已经高度腐朽的墓主。
# |. I, v; u( o! e' U 13日全天,考古人员继续对主棺室棺底进行清理。主棺室大量随葬玉器提取工作并未进行。其间,七八名在考古、文物提取保护方面富有经验的考古人员,团团围住面积只有两平方米的主棺棺底,长时间地交流意见,确定一个最稳妥科学的操作方案。综合各种意见,考古人员决定先去除主棺南、北两面凸出地面的“棺板”。因为已高度腐朽,考古人员逐步将其提取,装在六七个编织袋中。经后期清理,或将发现有研究价值的出土物品。“棺板”去除后,整个棺底更加清晰地暴露在人们的面前。! X. h- u1 E# J
记者注意到,在大量精美玉器以及厚厚一层嫣红朱砂的下面,一具头东脚西的“人形”初现。从身体比例来看,可以比较清晰地分清头部、胸部、腰部、腿部。他(她)的上身及周围堆满了华美的玉器。采访期间,记者向在场的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孙波求证,他认为,该“人形”实际就是墓主的遗骸,只是因为高度腐朽,已经与泥土几乎混为一色,不好辨认罢了。依据就是,在头部位置发现玉覆面构件,在脖子处发现大量散落的串珠等。
4 P" X3 A- o/ l7 j4 x 据考古队领队郝导华介绍,主棺室出现的大量随葬玉器,分布较有规律,如墓主头部出现玉覆面、小珠子,胸部发现玉琮、玉璜等,腰部发现玉环、玉璜等玉饰件。大腿、小腿位置则各出土一块玉牌。总体来看,绝大多数玉器位于墓主上半身周围,方便其在死后也能舒服地“把玩”。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棺木腐朽垮塌,或者地下水流冲击等原因,造成玉器离开原位。但现状仍极具研究价值,为此考古队反复绘图、拍照。! u2 P) V0 j" ]4 g) b4 C5 {0 Q
* |6 |0 G6 ?2 h0 ^0 D
0 R8 }0 ]5 {- n4 `. n6 f: Z& @! \- o/ O$ m/ M) a* C5 o
' q# I; F3 q' Q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