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ycz

又现一块皮肤化石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354.jpg 管状是骨还是内部软组织形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7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35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23: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讨的人挺多,好现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2: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讨的人挺多,好现象。( Z5 Y* \. y* G( l: ~3 O# ?
宁强人 发表于 2011-4-18 23:06
' y6 `  ?  @$ Z, O
( J) {0 S" n. W9 d
% p5 ?9 ]# X7 O# @
    有比较才有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519.jpg 清理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2: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554.jpg 清理后,露出晶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55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521.jpg 有油腻感和温润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52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602.jpg
# X( ]$ P1 |! ?3 G4 m" S8 Q4 D' R( L' Y3 h, [' D
有福的网友从此贴有幸见到珍贵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6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606.jpg % p) h, f. Q  ^8 g# u7 M

' G7 D, E* Q' \/ G4 j: e/ m/ p内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21: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6616.jpg , x( Y. i+ M' \6 x  T) r1 b4 q

% q  y( L4 a, [  t外一层内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2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剑龙类皮肤化石揭秘
3 `9 S- h9 L. P' P( P+ E% s: y1 [! t1 c$ Q0 Q* [3 a
蓝冰 + U( Q9 o' x7 o8 K$ H! p0 O
  1 c0 }/ g& j  N- K/ W
[本刊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年学者邢立达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彭光照、研究部副主任舒纯康,近日详细描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市侏罗纪晚期的一件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指出其粗糙鳞片有助于降低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蔽的效果。* Y$ A) `4 s9 H9 N) e

' l1 r8 D! H5 h$ i& n! M$ E# A3 V$ r0 y
   恐龙皮肤化石非常珍贵,对认识恐龙体表特征、生理机能和复原恐龙有着重要作用。世界上第一件恐龙皮肤化石发现于1852年,此后世界各地皆有发现。迄今,除中国外,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蒙古等地共发现了20余例恐龙皮肤化石,其中以鸭嘴龙类居多。恐龙皮肤基本类似于现代爬行类皮肤,表皮角质化程度高。恐龙身体被角质鳞所包裹,这些角质鳞除了起保护作用外,还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 N* g; T) q6 j: b, X( o
) P7 L0 W  w' s* ?
5 P( _( _& |: w& A   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恐龙皮肤印痕化石仅五例,其中三例发现于四川,两例发现于辽宁。邢立达等此次描述的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最初发现于1985年4月,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在沿滩区采掘而得。同年11月,在该标本的修理过程中,在其左侧肩棘(一块从肩部伸出的骨棘)上发现了皮肤印痕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首例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 Y7 C  Y* ~/ [) E7 E5 @. T. E2 V

$ l6 B# N& W4 O( ]
/ o$ V9 Y) a* y+ q   恐龙皮肤的保存需要苛刻的条件,这块巨棘龙皮肤印痕化石极为难得。彭光照介绍说:“这头巨棘龙生前应该是处于离群或独居状态,当它死亡后就被迅速地埋没,身体仅仅经过了小小移动,大部分骨骼都还关联在一起,其皮肤就保存于左侧肩棘背面,综合整体的鳞片大小、排列方式等要素,该皮肤印痕化石的身体位置可能为前肢的肘关节及其邻近的上臂。”0 t9 d4 }  {9 f9 j7 y( o
; H8 x& U2 q4 u! r

7 D, \5 @7 O- x$ K5 R" h. }& i   剑龙类皮肤化石最早由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马什(O. C. Marsh)描述于1881年。舒纯康指出:“我们此次描述的剑龙类为巨棘龙,它是美国剑龙的远亲。剑龙曾被发现过喉甲,这有利于保护其喉部,巨棘龙的鳞片形态非常接近剑龙的喉甲。而且我们发现,剑龙类的鳞片不是单调均匀地排列,而是在小鳞片之间散布有零星较大鳞片,而这种构造已成为植食性恐龙(如蜥脚类、鸟脚类、角龙类)常见的皮肤样式,有利于防御。”" W8 j" f0 }3 e" c
. O3 u" Q! i2 I, \+ w1 l: a
7 K- q5 x4 a2 |% {
   在这片约414平方厘米的皮肤印痕化石上,还发现巨棘龙生活时皮肤受到的破损。比如鳞片中存在受伤后愈合的错甲,鳞片脱落后的皮肤印痕等。更有趣的是,在皮肤上有2道划痕,划痕中部深入,两端较浅,推测为兽脚类恐龙攻击所致的创伤。此次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巨棘龙鳞片表面粗糙,鳞片上存在条索状隆突,在鳞片上形成若干道嵴,使鳞片表面形成明显的凹凸。这种凹凸构造将环境光线向不同方向进行漫反射,从而降低鳞片表面整体亮度水平,有利于恐龙自身的隐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0-15 11:42 , Processed in 0.2200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