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9|回复: 25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化石情缘 于 2010-8-18 00:01 编辑
( C  v' f( A) D. c- b3 l( J' x! g0 r( _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4 S0 M# ~/ X  {* D. V0 P0 f* E) H

西方钱币,往往饰有人物、花草、鸟兽之类,唯独中国古钱爱以文字书法为饰。纵览我国二千多年形形色色的币文书法, 其形态、风格、书体、笔力可谓瑰丽多彩。钱币书体大概分为篆书(大篆、小篆、悬针篆)、隶书(秦隶、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不仅是一部中国文字发展史,也是研究历代书法艺术的教材。

金代  泰和重宝  金代书法家党怀英手笔

DSCN0115.JPG


9 Z! s( Z5 c9 y, D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石情缘 于 2010-8-17 20:23 编辑
" g$ G; F0 i+ J3 f% p7 ^9 J0 r2 w% a) x) {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钱币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的布币、刀贝、圆钱上的文字都为大篆。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字没有统一,故字体多变,笔画复杂,结构显得飘逸,书文朴质凝重,字无定法,书无定势,呈现出书体特有的原始美。

013.jpg

7 x1 e) Z9 O" j0 n* W

: Y8 r# y; F9 ?5 q* u

' r6 h/ Y6 z) g( u- n. C; ^$ {;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0: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石情缘 于 2010-8-17 22:36 编辑
6 U" |# F3 z8 q1 {! q- F
6 v# S2 a" u" I/ k4 A7 L, H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 F- ~6 x6 v6 h* @
$ ~3 l7 `4 D& w- F  n' U1 m3 i钱币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的布币、刀贝、圆钱上的文字都为大篆。
* e( j8 `1 u4 V, Y% r. j' X: ^# q/ }8 q5 i( L

5 w# u, w+ T# a$ U/ g% w DSCN0111.JPG ! u) @& l- b- f& N# l3 e2 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和重宝篆书折十有大小两种  折三极为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石情缘 于 2010-8-17 22:41 编辑
. w/ j. ^* ^) B4 D- w5 t  d" P+ y" z9 L3 J$ ?$ u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 ?1 S% B: d$ ^! m
: D' u6 U/ I6 c1 R1 [7 C4 m$ D     秦统一中国后, 秦始皇首次统一的货币“秦半两”, 是李斯将大篆简化小篆,其热势飞腾,其形端正,雄劲有力。5 z7 A) G/ \( Z* T6 c- B0 R) ]
" b( I( n0 W2 S+ j  ~. b
DSCN01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2: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 R, }  q1 }8 L3 s+ Z0 B: @0 u

8 `$ s  Z, G* v' @5 {3 B* h
钱文用隶书最早现在西汉“半两”
! v$ u% }* |& D: ]% s8 y5 k1 w古隶

' a8 e* v1 q( M9 f) |- n# t; I/ ^4 ?: ^* Y, n! a

, w0 t9 b0 d* U$ H2 u4 A4 y2 p4 `( M, R  u4 T8 C' a( k
) m* q% _1 |: z/ ?4 t' W) i
DSCN0157.JPG . h4 Y+ \1 t- s0 e3 S

* w8 B) r, i% S' [: @

3 ]( g8 L0 v! J3 F3 S" B, U7 S. y9 F' z6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2: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西汉末年(公元7).新朝王葬时期铸造的钱币,其篆体文字末尾或尖如悬针,或圆如垂落,在书法上具有多样变化的美感,后人称这种字体为悬针篆,也是古代钱文书法中的一绝。


% Y: Y4 w7 C; s
DSCN0114.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8-17 23:33 编辑 % z* U6 M  @2 ~: r7 u- e
/ k/ ~( S1 i% U1 i. j
宋钱上的书法,篆隶行楷草皆全,是王莽汉钱书法艺术后的又一高峰。
6 U2 b' k6 B' x9 Y' n北宋古钱币保存量又大,有人估计不下五百吨,容易收集到。宋钱文化的影响深远,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就流通宋钱。    " L: `/ P+ s. @/ G5 @8 z4 U
宋钱的钱文很多由当时书法造诣很高的名人所书。如宋太宗赵匡义“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就有隶、行、草三种字体。苏轼的“元丰通宝”行、篆书对钱文;欧阳修的“元佑通宝”行、篆书对钱文;蔡京的隶书”崇宁重宝”,米芾,的“大观通宝”草书钱文;徽宗“瘦金体”的”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宣和元宝”和“宣和通宝”,高宗的“靖康通宝”楷、篆书对钱文。

金质?

金质?

金质?罕

金质?罕
淳化元宝(楷书).jpg
淳化元宝(草书).jpg
宋徽宗钱币.jpg
绍圣元宝(对钱).jpg
至道元宝(草书).jpg
至道元宝(行书).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文均为玉箸,圆熟工巧,文字丰满,俊逸绮丽,有篆发绝工,六朝之冠之美誉。

& T5 S& n% D3 L" e1 n9 Q, h# |$ n

, G& g" _: W$ B$ r: i: }% N
DSCN01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 S3 G4 G% U+ R0 I4 }    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文均为玉箸,圆熟工巧,文字丰满,俊逸绮丽,有篆发绝工,六朝之冠之美誉。
6 Y; k5 |* i. o) {0 g+ `
1 d  R5 x0 Q1 w; _* H, h

' F) {1 I$ E$ R1 W+ [8 y  M DSCN0143.JPG
1 ~) w8 A+ y- r/ E0 E/ [7 T' J9 f

- E9 k9 B) f& T1 O' v
$ V4 T/ q+ X, {( p!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真正的隶书从唐“开元通宝”开始, 为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其书风格劲险,韵味悠悠


6 I1 q1 D$ f8 e: D

DSCN01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宋代是一个鼎盛时期,要数宋徽宗赵佶的钱文最为优秀绝伦,他书写的瘦金体钱文大观通宝900多年来,直受到历代书法家的赞美和效法。还有宋徽宗建国通宝政和通宝


) G' ^" `" D( o: H6 m+ \7 _& b1 C
DSCN01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 U3 }; ]8 \, T/ X: m3 j

有宋徽宗建国通宝政和通宝


/ T& s+ i7 V; b9 A) f4 j8 s2 R

DSCN01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1 r; N; o9 h- K$ W* K' e" Z
宋代文豪苏东坡所书的“元右通宝” “元丰通宝”风致抑扬,豪放劲秀;6 r/ v6 ?' `; W$ l: I. d
DSCN0151.JPG
' W9 m5 z+ [1 A- L* q* b# |
! t& ~3 {# u! h! E& i& X7 | DSCN01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3: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

宋代文豪苏东坡所书的元右通宝“元丰通宝”风致抑扬,豪放劲秀;

DSCN0152.JPG


: @" T7 H2 y+ p3 Z/ g/ \

DSCN015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11-6 18:02 , Processed in 0.0946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