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0|回复: 5

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3 0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骆越文化是它的一个重要源头。
       骆越人是夏、商、周乃至汉代生活在岭南的古代民族,她是现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骆越人在北到红水河流域,南到越南红河流域和海南岛,东到广东西部,西到云贵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域建立了一个闻名的骆越古国,骆越古国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骆越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海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花山文化、医药文化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骆越人世居的两广地区是百越民族最早的中心地带。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技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许多学者用分子生物技术对百越族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新的探索。分子人类学的新研究成果表明,百越民族最早是在两广地区生息,然后再向北、向东、向西迁移,最后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百越民族先居住在两广, 由于广西西部和云南居住着百濮民族, 湖南北部居住着三苗族群, 所以百越最早的扩散方向是空旷无人的东北和正东。至少在河姆渡文化之前,向东北迁徙的越人先进入江西, 形成后来的干越。从江西进入浙江一带的越人形成了於越, 於越在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向正东方向迁徙的越人进入福建, 形成了闽越各部。两广地区的百越人具有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标记。而两广百越族群最古老的遗传基因标记又指向了红水河流域至郁江流域的古骆越中心地带。一些学者从父系遗传物质Y 染色体入手,调查了骆越后裔壮族各个支系的DNA ,发现壮族支系父系遗传结构体现出以红水河土语区为中心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
     两广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古骆越的中心地带是两广的古文化中心。两广地区有一种分布较广的文化类型,叫做顶蛳山文化,这一文化的中心就在古骆越的中心南宁市。两广地区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叫做大石铲文化,大石铲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标志性文物,而大石铲文化的中心也在南宁市左、右江交汇的地带。两广地区最早的青铜文明也产生于这一地带的大明山西南麓。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明山地区发现了骆越古国的高级礼器商代牛头提梁卣、最大的骆越文化遗址元龙坡商周墓以及安等秧、独山、敢猪岩、岜马山等一批骆越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骆越古国文物。广西著名历史学家覃圣敏曾将广西各地发现的商代到战国时期的器物进行排列,发现出土文物年代最早而且前后连贯、分布相对集中的,是环绕大明山的几个县,其中武鸣、宾阳、上林、马山四县紧贴大明山,是内圈;忻城、来宾、横县、邕宁、南宁市、隆安、都安等县市,离大明山稍远,是外圈。在这内外两圈之中,从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都有器物和墓葬发现,其中年代最早、时间延续最长、最集中并有墓葬群的,只有武鸣马头一带。这两年,全国和广西的一批著名民族文化专家在大明山地区进行了深入的骆越文化和龙母文化考察研究,破解了这里的骆越古都和龙母文化古地名“密码”,证明骆越人的祖居地和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在大明山西南麓。大明山壮语叫“岜是”(也写作“博邪”、“岜社”、“岜虽”),即“祖山”、“根山”、“神山”的意思,这个名字也说明大明山是骆越文化的中心。
     现代的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的文化都带有骆越文化的深刻印记。骆越人的祖居地大明山地区现在是壮族人的聚居地,保留的骆越文化习俗最多,壮族人是骆越人的后裔自不待言。侗族最尊崇的“萨玛”( 大祖母)神和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壮语称娅蒲即祖母)神显然有渊源关系。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因此水族的古称也叫“虽族”。这一水族古歌中记载的“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就是现在的大明山。这些骆越人后裔的民族都有厚重的骆越文化底蕴,他们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大明山地区的骆越文化习俗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0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骆越是战国至汉代百越族群中活跃在岭南的大部族。从历史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骆越人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骆越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其文化亦具有多元色彩。其中最能体现骆越文化自身发展特点的是这一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骆越活动的时间和地域
     骆越名称的由来,众说不一。带有倾向性的说法是因垦食“雒田”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七叶榆河条引《交州外域记》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雒民。” 雒与骆通。骆民,即骆越之民。
     《逸周书》说“路人大竹”,有人认为贡大竹的“路人”就是骆人,也就是骆越。《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味者有“越骆之菌”。高诱注曰:“越骆,国名”。越骆是骆越族称词序的颠倒。旧本《水经注》里将“骆越”写作“越骆”,如“温水”下说:“盖藉度铜鼓即越骆也”。又同书“叶榆河”下说:“击益州臣所将越骆万余人”。由此可见,越骆就是骆越,本为越的别名。《史记·南越列传》载赵佗上汉文帝书曰:“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武帝平南越时,“越桂林监居翁谕告瓯骆”属汉,得封侯。其中的“骆”就是骆越。
     《后汉书·马援列传》载:“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骆越之名才正式出现中国文献。关于《后汉书·马援传》中的骆越,李贤注曰:“骆者,越别名”。
骆越活动在哪些地方呢?
     《旧唐书·地理志》说:邕州宣化县(今南宁)“驩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唐代邕州治所在今南宁,领宣化、武缘、晋兴、朗宁、横山五县,相当于今广西桂西南和桂西北;首县宣化就是今南宁,“驩水在县北”,就是指在宣化县即南宁北,当是今之右江。也就是说驩水就是右江,即骆越水。骆越水当以居住骆越人而得名。
      明人欧大任《百越先贤志》自序中说:“牂牁西下,邕雍绥建,故骆越地也。”对照《旧唐书·地理志》邕州条,驩水即牂牁河,也叫郁林江,亦即骆越水,又名温水。而顺这条河下的邕雍绥建各地都是骆越地。邕即邕州,已如前述,即南宁一带;绥即绥宁县,治所在今宾阳县黎塘镇安城村;都在郁江上游地区。
清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今邕州与思明府凭祥县接界入交趾海,皆骆越也。”
     海南也有骆越之族。《汉书·贾捐之传》记载,在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讨论是否出兵珠崖郡时,贾捐之说“骆越?耍?缸油?ǘ?。?嘞耙员且??肭菔尬抟欤?静蛔憧は刂弥?薄V檠率呛涸?α?辏ü???11年)设的郡,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东南,辖境相当于海南东北部地。
     《后汉书·马援列传》说,马援“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交趾古代泛指五岭以南,东汉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即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后汉书·任延传》说到,东汉建武初年,任延做九真郡太守时,境内“骆越之民无婚嫁礼法”。东汉九真郡,辖境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从上述文献来看,骆越人活动的时代大致是从战国至东汉时期,活动地域包括汉代的郁林、珠崖、交趾、九真等郡。汉代郁林郡在今广西南部,珠崖郡在今海南,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义安地区。因此,骆越活动中心在中国广西左江—邕江流域至越南的红河三角洲一带。由此可见,骆越活动地域在西瓯之西,大体相当于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海南、越南北部红河流域。
     骆越在历史上又常与西瓯并称为瓯骆。如《史记·南越列传》载南越王赵佗上汉文帝书,述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汉武帝平南越时,“越桂林监居翁谕告瓯骆属汉”;桓谭《盐铁论·地广》也有“荆楚罢于瓯骆”的话。《旧唐书·地理志》有些地方称“古西瓯所居”,有些地方称“古骆越所居”,有些地方又称“古西瓯骆越所居”,把西瓯、骆越各自的居地和混杂居地分别说得比较明白。
     《旧唐书·地理志》载潘州“古西瓯、骆越地”;贵州“古西瓯、骆越所居”;如前对潘州、贵州所释,今广东的茂名、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贵港、灵山、合浦一带应是西瓯、骆越的交错杂居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0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08: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1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7 14: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18 04:49 , Processed in 0.0538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