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4|回复: 2

中国历代首都、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08: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代首都、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

                                                                  一、中国历代首都: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梅里(今江苏无锡)、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广东广州)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公元前202
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公元前200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公元8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公元23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3公元24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24公元25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5公元190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公元195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公元220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220--公元221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公元265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29--公元265
武昌(今湖北鄂州)公元265--公元267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67--公元280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公元313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公元316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8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公元502--公元552
江陵(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公元554
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554--公元557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公元398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公元493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公元534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公元605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公元619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长安(陕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
东都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57年-公元736年(与西京并重时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
【少数民族政权】
『吐谷浑』(公元4世纪初---公元663 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纪--公元9世纪(877年)约300
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
逻些城(今西藏拉萨市)
『渤海』(公元669--公元926年)
东京龙泉(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
『南诏』(公元738---公元902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长和』(公元902--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义宁』(公元928--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公元909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公元913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公元923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公元938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8公元946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
[
十国]
前蜀   907---925    都城 成都。
后蜀   926---965    都城 成都。
南汉   907---971    都城 广州。
北汉   951---979    都城 太原。
扬吴   907---937    都城 江都。
南唐   937---976    都城 江宁、南昌。
吴越   907---978    都城 杭州。
马楚   907---951    都城 长沙。
王闽   907---945    都城 福州。
南平   907---963    都城 江陵。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129公元1138
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公元1276
【少数民族政权】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公元1007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公元1125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公元1153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公元1214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公元1234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公元1368
上都(元夏都,今内蒙锡林浩特南)公元1263--公元1368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 (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公元1420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公元1644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兴京(今辽宁新宾西)公元1616--公元1621
辽阳(今辽宁辽阳)公元1621--公元1625
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25--公元1644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公元1912.
【中华M國】
南京 公元191211-公元191242
北京 公元191242-公元192868
南京 公元1927418-公元1932129
洛阳 公元1932129-公元1932121
南京 公元1932121-公元19371117
重庆 公元19371117-公元194655
南京 公元194655-公元1949423
台北 公元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 公元1949101-至今

                                                                        二、中国历代疆域面积:

夏:210万平方公里;
商:300万平方公里;
周:320万平方公里;
秦(公元前210年):347万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前150年):210万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前120年):267万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元年):610万平方公里
东汉(公元85年):425万平方公里;
东汉(公元100年):570万平方公里;
东汉(公元140年):580万平方公里;
曹魏(公元260年):292万平方公里;
蜀汉(公元260年):108万平方公里;
东吴(公元260年):145万平方公里;
西晋(公元280年):545万平方公里;
东晋(公元400年):280万平方公里;
刘宋(极盛期):278万平方公里;
南齐(极盛期):260万平方公里;
南梁(极盛期):260万平方公里;
南陈(极盛期):132万平方公里;
北魏(极盛期):520万平方公里;
隋(公元581年):275万平方公里;
隋(公元612年):470万平方公里;
唐(公元628年):430万平方公里;
唐(公元660年):1210万平方公里;
唐(公元700年):930万平方公里;
唐(公元750年):840万平方公里;
吐蕃(765年):510万平方公里;
北宋(公元1120年):283万平方公里;
南宋(公元1200年):200万平方公里;
辽(公元1100年):490万万平方公里;
金(公元1150年):360万平方公里;
元(公元1300年):2270万平方公里; 
明(公元1426年):1000万平方公里;
明(公元1440年):950万平方公里;
明(公元1585年):750万平方公里;
明(公元1640年):350万平方公里;
清(公元1690年):975万平方公里;
清(公元1760年):1310万平方公里;
清(公元1820年):1300万平方公里;
清(公元1910年):1131万平方公里;
中华M國(公元1920年):1131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2000年):960万平方公里;

                                                              三、中国历代人口统计:

战国末年:
公元前221年,估计全国总人口2000万。
西汉:
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2年,全国有户1223万,总人口5959.4978万。汉书-地理志下
东汉: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全国有户427.9634万,总人口2100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75年,汉明帝永平18年,全国有户586.0573万,总人口3412.5021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88年,汉章帝章和2年,全国有户745.6784万,总人口4335.6367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05年,汉和帝元兴元年,全国有户923.7112万,总人口5325.6029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公元156年,汉桓帝永寿2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总人口5647.6856万。续汉书-郡国志五
三国:
魏: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全国有户66.3423万,总人口4432881万。晋书-地理志
蜀:公元263年,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全国有户28万,总人口94万。通典-食货七
吴:公元280年,吴主皓天纪4年,全国有户52.3万,总人口200万。晋书-地理志
西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984万,总人口1616.3863万。晋书-地理志
南北朝:
刘宋:公元464年,宋武帝大明8年,全国有户90.687万,总人口468.5501万。通典-食货七
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武帝正光年,全国有户500万,总人口3200万。通典-食货七
北齐:公元577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全国有户303万,总人口2000万。通典-食货七
南陈:公元589年,陈后主桢明3年,全国有户50万,总人口200万。通典-食货七
隋: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5年,全国有户890.7536万,总人口4601.9956万。通典-食货七
唐: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22年,全国有户300万。   通典-食货七。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6141万,总人口3714万。资治通鉴-208
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全国有户841.2871万,总人口4814.3609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13年,全国有户906.9154万,总人口5288.0488万。新唐书-地理志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309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通典-食货七
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15年,全国有户237.54万,总人口1576万。旧唐书-穆宗纪
五代:
公元959年,周世宗显德6年,全国有户230.9812万。 册府元龟-486
宋:
公元996年,宋太宗至道2年,全国有户457.4257万。太宗实录卷79
公元1053年,宋仁宗皇佑5年,全国有户1079.2705万。续资治通鉴长编
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6年,全国有户1722.1713户。续资治通鉴长编
公元1122年,宋徽宗宣和4年,全国有户2088.2258万。宋书-地理志
公元1162年,宋高宗绍兴32年,全国有户1113.9580万。玉海卷20
金:
公元1187年,金世宗大定27年,全国有户678.9449万,总人口4470.5086万。金史-食货志
元:
公元1291年,元世祖至元28年,全国有户1343.0332万,总人口5984.8964万。元史-世祖本纪
明:
公元1381年,明太祖洪武14年,全国有户1065.4362万,总人口5987万。明太祖实录-140
公元1502年,明孝宗弘治15年,全国有户1041万,总人口5090.8672万。明孝宗实录-194
公元1620年,明光宗泰昌元年,全国有户983.5426万。总人口5165.5万。明熹宗实录-4
清:
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9年,全国总人口1448.3858万。清实录世祖卷61
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52年,全国总人口2358.7224万。清实录圣祖卷257
公元1741年,清高宗乾隆6年,全国总人口14341.1559万。高宗实录卷157
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14年,全国总人口40100.8574万。宣宗实录卷261
公元1887年,清德宗光绪13年,全国总人口37763.6万。光绪会典卷十七
中华M國:
公元1913年,M國2年,全国总人口43200万。M國二年世界年鉴
公元1928年,M國17年,全国总人口47478万。M國十七年户口调查统计报告
公元1947年,M國36年,全国总人口46100万。中华M國统计年鉴
中华人M國和国:
公元1954年,全国总人口60266万。
公元1969年,全国总人口80671万。
公元1981年,全国总人口100072万。
公元1995年,全国总人口120000万。
公元2000年,全国总人口130000万。

中国历代人口:
  
公元纪年                 人口数(万人)
公元前5000    出现原始农业      493
公元前340    战国初期        3000
公元前221    秦朝初期        2000
公元前202    西汉初期        1300
2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6300
157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7200
265
       三国末期       2500
300
       晋惠帝永康元年    3379
368~407
     十六国东晋中后期   3128
520
        南北朝中期      5240
581
       南北朝末期      4430
609
       隋炀帝大业五年    5542
624
       唐高祖武德元年    2274
755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8775
860
       唐懿宗咸通元年    6700
960
       五代十国末期     3979
1110
       宋徽宗大观四年    11946
          南宋金章宗泰和七年 
1207~1223   
  南宋宁嘉宗十六年   12540
1351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9730
1566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16480
1661
       清世祖顺治十八年   8490
1691
       清圣祖康熙三十年   11023
1751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20560
1805
       清仁宗嘉庆十年    33218
1851
       清文宗咸丰元年    43216
1874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35890
1912
       中华M國元年     44294
1949
       M國三十八年     54545
1950
                          55196
1951
                          56300
1952
                          57482
1953
                          58796
1954
                           60266
1955
                           61456
1956
                           62828
1957
                           64563
1958
                           65994
1959
                           67207
1960
                           66207
1961
                           65859
1962
                           67295
1963
                           69172
1964
                           70499
1964
                           70499
1965
                           72538
1966
                           74206
1967
                           76032
1968
                           78198  
1969
                           80335
1970
                           82542
1971
                           84779
1972
                           86727
1973
                           88761
1974
                           90409
1975
                           91970
1976
                           93267
1977
                           94774
1978
                           96159
1979
                           97542
1980
                           98705
1981
                           100072
1982
                           101654
1983
                           103008
1984
                           104357
1985
                           105851
1986
                           107507
1987
                           109300
1988
                           111026
1989
                           112704
1990
                           114333
1991
                           115823
1992
                           117171
1993      
                      118517
1994      
                      119850
1995      
                      121121
1996      
                      122389
1997      
                      123626
1998      
                      124761
1999      
                      125786
2000      
                      126743
2001      
                      127627
2002      
                      128453
2003      
                      129227
2004      
                      130000


                                                                              
各朝人均粮食占有量

    一、汉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关于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学术界争议还很大。对汉代平均亩产估计高者,如学者吴慧认为汉代平均亩产折市制为每市亩264斤。估计低者,如学者曹贯一就认为折市制仅58.5市斤到117市斤/市亩,人均原粮占有量为456市斤。差异如此之大,令人无所是从。这里我们按照居中的估计,认为汉代人均原粮占有量为705市斤上下。

    二、唐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唐代是历史上相当繁荣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人均粮食的估计,传统上一向是被认为居历代最高峰的。近年来,随着对宋、明经济的研究的深入,虽然这一观点已经不再被认可,但不影响我们对唐代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的评价。鉴于唐代亩产争议较少,这里取吴慧的说法,认为唐代人均原粮占有量达到1256市斤。

    三、宋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关于宋代的人均粮食计算,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估计:宋代1159市斤。但吴慧的数据采纳了金国的数据跟南宋进行加权平均,而忽视了金人入侵中原造成的破坏。因此,对吴慧的数据进行适当的修改是有必要的。郑正,王兴平利用《宋史 173•食货上》重新计算了宋代人均粮食耕种面积,并将宋代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修正为661.5kg,折合1333市斤。这里采用这个数字。

    四、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学界对于明代的粮食生产的讨论,吴慧提出,北宋全国南北平均每市亩产原粮325.8市斤,明代中后期全国南北平均每市亩产原粮346市斤。唐启宇提出,明代较宋代亩产提高50%。曹贯一提出,明后期,折今制,常年稻谷亩产488市斤,旱地麦粟亩产157.3市斤;宋代,折今制,稻谷亩产286市斤,麦粟亩产100市斤。明较宋,稻谷亩产提高70%,麦粟提高57%。学者姜守鹏提出,宋代亩产量约为165斤,明代为245斤,增长48.5%。李伯重提出,明末江南水稻亩产量约为1.7(),南宋江南平均亩产量应仅为1石左右()。郭松义提出,明后期全国南北水旱粮食平均亩产256市斤,每个粮农平均生产粮食6510市斤。他还对每个农业劳动力所产粮食扣除各种开销后的生活水平作出推算:明后期,平均每个粮农人口除自身粮食消耗外,可向社会提供粮食458市斤,清嘉庆中期,121市斤,清末,50市斤。以上数据虽然很难说是精确的,且众说不一,但从这些概数中仍可看到明代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即粮食总产、单产,明后期较明前期提高,明代较其前代提高;在平均农业劳动生产率、向社会提供粮食数量方面,明朝远远高于满清。按照这个总结,我们取居中的数字,可以认为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002市斤。

    五、满清人均粮食占有量

    明清之际天灾不已,又战乱频繁,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国内战争才基本结束。农业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恢复,到了乾隆中前期,满清经济达到最高水平。但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满清人均粮食占有量仍然不及晚明。据张显清研究,现在的一般看法是:满清初期农业经济的人均水平较之明代是下降的。具体数字上,吴慧认为满清初期367市斤/市亩,人均占有粮食628市斤。郑正,王兴平同意吴慧的亩产数字,但对满清的人均田亩数则认为吴慧估计过低,按郑正,王兴平的修正数据,计算得到满清前期的人均占有粮食是1541市斤。在这里,我们取平均值即1085市斤。而满清后期的腐败和倒退则是众所共见的。满清后期到M國的一百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徘徊在700市斤上下。这个数字更是无法与晚明相比了。

    把上面的结论加以总结,得到下表:   

   
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时期:汉代 盛唐 北宋 晚明 满清前期 满清后期    XX时期

    人均:705 1256 1333 2002  1085    700     336(28X12)

   
可以认为,从汉代一直到明代,我国國M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渐上升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至明朝中晚期发展到最高水平。其间虽有魏晋南北朝、残唐五代和蒙元时期的短暂停顿,乃至一度的倒退,但总体上看,國M的生活水平还是在曲折中前进,呈现出螺旋形的上升式发展。这反映了近2000年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5 02:1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5 0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好帖。对相关研究者和对此有兴趣的普罗大众甚至是外国人中的关注中国历史与现状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多谢萨满版主。本网因为您的贡献而拥有了如此重要的文献资料而高兴和自豪。没有您的有心收集和上传,前边说的话等于没说。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4 19:34 , Processed in 0.0611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