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4|回复: 27

中国古代纹饰寓意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8 1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萨满 于 2010-5-1 09:30 编辑 , p$ v, O1 q3 E* {
8 E" i4 B$ \7 ~% u( }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9 D( C/ L7 ^! x# D/ Z9 }/ e                      ; k9 B$ V$ S  T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 E2 |3 |" m0 L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8 T+ ?" a' V: A2 R                     
# i; h2 `$ [- M  ]' j% f+ C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1 l% m# g$ U- u* m" J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 g3 D! w# m2 d                     
( d/ t0 V0 ]" S$ K3 s9 o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 g7 {. U8 _7 s% T" r: }2 r- y+ j7 `4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 {' X# O2 b2 q, h. h1 h                     
: \1 @7 g! D& M+ x8 `( }& o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2 u( Q3 N5 A6 b
5.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 x* z" ?( Y1 R* f                     
  m1 Q) M% \8 ~3 }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 T0 X* B( t- y! l; o6.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 o; G  ]$ I: W  n# G' {                     
8 _6 v6 Q. h. _+ S# ^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 d' E" \0 H" I) x, Y7 b$ T
7.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 W3 a8 v. w- l* r- N3 \                      + W* E, ]4 k. e+ R5 j: S- g# ]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 C# U0 n6 G' f, q( C2 m
8.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 m% ^2 J, ]8 y3 T! o# ^" V8 h
                      4 N5 y# |+ U7 n- b; s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0 t1 _$ D' a+ g' }$ |/ H2 \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 Q4 F6 d+ J  G7 @$ j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7 M; a4 D3 N1 k& D! q% g" B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7 \! d& I: i% {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5 k; ^3 p2 k& m
   + d( X' o* e/ @! B
9.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 `+ b; _$ b/ ^4 e2 d" s
                      1 X: L$ X; d+ ^, o; @3 m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 s9 L* g9 c7 J/ ~9 r7 n
10.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 Y4 Y1 _! ?0 X$ W0 U
     
: T# R; H. x8 L# `& s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 y9 w1 u5 W; g( ]1 i                       
  @5 i( ~2 D9 `4 S11.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7 o- @: }$ ^, F) H/ I2 K; H& l                      6 p( I1 D' u& S8 ~; x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6 ^4 [' W" l" \12.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9 u! I% \0 T2 T
                    
  f' Q5 C3 A8 K" G  P/ g% `( A13.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 D& B7 b& A& D' p( f                     
# m( ~0 O3 H9 Q' j14.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6 K% Y- i0 R& Y2 b
                     
8 _% K8 I$ x6 g: j4 m& z1 e15.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 C  W$ U+ Q) S- r# Y
                     
+ p! e" _0 x1 p; [: }) [0 Y& U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 @0 M( y( d$ |" i4 F$ D+ i4 X) U                     
* N+ v/ v# ^  j2 R16.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 n# }, f, M8 H6 N. m                      9 |, C6 C( G8 R; o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 P' e: z% e: d17.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 d- [8 i5 \- G  X# A9 s                      : \7 V( N  q; Q+ j' i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 E- h  r/ P6 T& D. \0 Y
18.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 k- t* O3 d+ x. E
                      . i: F" M$ H. D2 b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0 X, U: U: l( I                      0 V: _3 k% O! i% d" u6 d3 N+ g
19.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 N7 [- `: I" S+ W                     ( h+ H, V3 T8 L) {8 n! s- _0 R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 w0 ~/ U+ B& @, y3 I1 A5 P4 Y        
2 V! m) x$ p1 f; m) ]* W20.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0 ~8 I0 A4 j, M0 u) C! a                     ' o; q  C* ~# _; x# _1 p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 G8 `& T" O! W3 s
                     
) v' |% q% U4 l% ^1 m6 x21.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 y& j6 @: b# y& I6 z, ^# q6 _3 C                     
. E0 s, i0 A) R% g' p, d* y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 F6 w7 _7 }' _# N                     
/ {0 h+ k( U!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 L  W3 P/ J% R- u
                      , q' }7 N, t0 e3 F& \4 k
22.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7 W  @3 f! f* V5 w8 z! h                     
) d7 @% H0 Z, e1 {/ s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8 R. h9 N8 ?* X6 S# z5 h( V
                      & E+ n( h8 l: C$ Y! Q
23.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7 u" K# A, ^! y/ s. F' `                     , H; W* U: j% R2 m  `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 a* U9 Z5 T- V# ^8 G                     
" g5 N4 e, i% }0 x24.一路平安 图案为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 _  k  D" V$ c7 Z9 a9 J* _                     
1 `/ S! `) a4 E- X2 p! h以鹭鸶而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 M5 f, b, A9 |# n, ^
                     
$ l- \& e+ Q$ j# c1 A25.事事如意 图案为柿子、如意。
7 Y: B5 i* S  q4 u, {* Q' x                      ' t$ f2 d& _& C% c
《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
" g) M8 @1 q% j/ x                 8 N& n% V5 B0 A. o' I* G" R1 |
大可以临书。”事与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 n; T& i. d# r/ w& s% I' n
                     
& ?  t) O8 U- J, J+ M. Y26.诸事遂心 图案为几个柿子和桃。
7 A* l* f  j! M. c9 y# Q0 e5 J                      5 ?% x- @. f6 e2 a2 }$ b
几个柿子寓为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 O/ E; |- n. K9 p
                     
  I5 @5 Q+ l6 @8 I3 C27.必定如意 图案为毛笔、银锭、如意。 . r+ U# ]4 J$ U
    + U( j0 A* x7 q" D, ~+ f
笔必偕音,锭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为必定如意。 + g5 S# {1 L! E/ [" e! P
                      ! E  T& b7 X$ g6 z+ w
28.岁岁平安 图案为穗、瓶、鹌鹑。 . f3 v- C+ [1 g; `
                     
" E) S( s6 C9 ]+ e  l以岁(穗)岁平(瓶)安(鹌)之偕音惜意表示人们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 w3 z  i, T9 q7 w2 U
                     
- Q) R  h, R4 J8 T0 ^4 H29.年年有余 图案为两条鲇鱼。
1 ?0 @* Y* R' v7 s) ]7 n! `                     
. b: M0 Q& Q: J& _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 u, Y. U; B$ P6 E
                     
; t7 l9 u, }" Z' Z1 T    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年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了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 ?0 Z* H2 n* V+ Q0 U. n30.马上封侯 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 3 J5 ^6 p+ ]5 D" J" O
                      0 [5 T5 M6 b1 y3 w
以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0 ~8 R) n+ Y* ]" ^0 q( a. ~  ]' T
                     
6 x- L, r6 E  w; e9 W$ r  h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5 |& {0 p& s. y
                      4 M. ?% u* A. ]  a2 S! ^
31.太狮少狮 图为一大狮子一小狮子。
* V( g9 j2 Y5 L$ N/ G) r                      2 E& h$ J  B# y0 |& X
    太师官名,周代设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音,而寓以太师少师之意,表示辈辈高官的愿望。
  i4 [2 O% C  {! S) R" x9 l+ _- ^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 A, o4 l+ E( E6 V0 Q2 h' q                     
4 f9 g% l* x6 G9 I6 m# e32.八宝联春 图案为八件宝器相连。 . P. I4 E  i& R9 V
                      / ?* a7 q6 N2 f# i+ e1 O3 J4 A4 Q# a
    八宝分为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 {" D8 N3 l; U( z33.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 @( @! k* j- b6 O- X( M/ t
                     
! F  E. {( p! O, p$ C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6 E& d& \! D2 x8 V9 f- x7 L, g" C/ }
34.麻姑献寿 图案为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4 B. h0 k9 f1 c8 d                     
3 h8 c' y  }( f7 e    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7 R- e6 e0 Q  s5 k
35.群星祝寿 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 4 X+ \8 d) C  _. g9 H% M
                     
$ W8 s3 J& ~% f  X5 w8 Y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而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9 X! i6 X, w/ j2 K
                      # E' B# E! Z; W/ z
36.万象升平 2 L# k$ H" O3 p' T: G9 [
   图案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迹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万寿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的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1 M" D' M( p& X! w" v
37.平升三级 图案为瓶上插有三戟。 # ]3 L9 c. g. d3 p
                     
- S6 E' j/ }- X/ z8 Y* e7 k# h瓶与平同音,戟寓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官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 t) e" Q$ Y& u
                     
# z  A2 e- N9 m1 G0 [7 s38.天女散花 图案为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状。 - o2 |4 {! r& ]5 k5 F' k
                      ; z2 m8 r* G; K7 u8 J5 c3 _
    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7 P, y" g3 B/ Y39.嫦娥奔月 图案为一仙女奔入月宫状。   x0 \6 O# U! F2 j  n! k( u
                     
2 j7 |- V: s; K5 q嫦娥乃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 ! o2 B" _1 m5 S2 F- o
                     
. D; \7 D3 {$ s( l40.四海升平 图案为四个娃娃抬起一瓶。 . R6 t1 N: a" u* Q+ O, ?- T4 U
                      / O3 m, F5 k  U3 [* U1 M  e/ `
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良愿望。
8 S! ^" R1 P& }, c6 R9 h. s6 b. E# x                     
2 l; Q8 O8 N% V" Q/ s2 A: r3 O! [) [6 d$ P41.福从天降 图案为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蝠。 6 G1 l: P+ N, g0 I$ L
                      ' i- ?& A7 ?+ r: M; ?2 g+ `
    以天空中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而寓其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鸿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入堂”“天官赐福”等图案。
& l; G3 z' d  Z: p/ P42.长命富贵 图案为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技。
0 k* g& U2 m2 ^# q. L                        H# [* j* j  o
雄鸡引颈长鸣(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的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0 R$ H# b0 J. q
                     
5 c$ ?+ A& V, \, e4 O. e% E6 F# y43.流传百子 图案为开嘴石榴或葡萄。
$ T+ ?2 A5 `; a                     
9 \. ?% L" k/ N) a0 {9 O* p    旧时传说,文王有百子。“榴开百子”表示子多。还有“子孙葫芦”、“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8 Y# T9 j1 s0 k! W1 x44.教子成名 图案为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
5 {8 c0 j7 p& |3 x                      4 ^% Q2 W4 E2 t4 y# X
    以雄鸡教小鸡(子)鸣(名)叫,寓以“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的业绩。
7 ]! n  O5 j( m8 z) d                      5 a9 t) f# C! {8 o, s
45.官上加官 图案为雄鸡和鸡冠花。 2 |( J& y7 y: K& p# N/ }( y
                     
; U4 o$ c! ]& P3 b  ?$ H46.玉堂富贵 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 4 Q) N/ _0 u) N1 k+ `8 x
                      0 l( q( b: U; `( N( F# e* |' e% G
47.五世同堂 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 n! Y1 x* C3 j1 h: T; u* V7 E3 b                     
5 z) x% [# y0 g7 g* z8 O# k2 Q以上图案都以谐音题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
5 b5 r7 X: _7 n' G0 w                     
& ^- q' n$ a  Y5 k5 x5 c9 X48.渔翁得利 图案为鹬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 G2 i# i% t- z/ g                     
) h9 e/ p6 A  P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9 r' ?, L4 h  T# [  d49.英雄斗智 图案为一鹰一熊作争斗状。
5 X  a& `2 p+ _1 a2 m% l                     
' _; V0 |# e$ N7 e# R    《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样。”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状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6 H1 n, ]8 [) O# A3 D$ O( F4 i50.珠联璧合 图案为珠点连续有白头花蓝点。
; Z& E$ W9 D/ a! F7 n% z- J9 d  s                     
9 S; ]; S8 g% l) r# [- [, C《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
: j& g$ s9 e& [2 M" t) b0 E9 E) i                     
5 D: l6 I' ?5 S51.八骏图 图案为八匹马姿态各异。 / A- w% Z8 u4 s# H* n+ R6 ^
                     
5 O- _: D# @8 h/ a    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传说钧由此而派生。 9 w; c0 u+ @- C' [, q# H
52.博古图 图案为鼎彝钟磬、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有各式各样的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M% s4 x/ r4 |                      # i8 x  v& R/ U+ `
53.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6 H' ]  E5 M( b+ ~- H                     
& i# A$ _3 m! R& N( e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 H9 d4 @: Y( G4 X9 L% M7 x54.麒麟图 图案为一兽,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8 v; y6 t' n; f, M
                     
9 K9 F' `. a  @0 {# M# l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以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鳞是瑞兽,常借喻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图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 D7 a2 Y2 \2 e3 E1 z2 N$ `' X
55.四艺图 图案为琴、棋、书、画。
& I4 W" T1 F! f                     
6 X. W$ Y' n* O; ]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的四艺,其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9 j7 K6 F6 V* \# s6 [+ ?+ D' o
56.踏雪寻梅 图案为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中,骑驴过桥,手持梅花。+ A; y3 g' y' P* w
                      ! T5 K# j9 Z0 o1 j! Q  ~
    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的图案。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发现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其实从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诗中只见“当路谁相假”之句,那有皇帝发现他不愿为官,放他归去之事。孟浩然头戴浩然中,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这一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现。 . H0 e3 f, N4 y* H2 c7 G, E
57.伯牙摔琴 图案为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 . L: c" u9 n9 t* j5 D
                     
! {# A5 h, J+ C0 U% D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古时瓷器、地毯均有此图案。 / f- G. O0 Y$ I$ M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e( H/ i$ [+ m. O
                   
6 c  W8 t4 Q6 a, E4 _(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5 S3 m4 }( u6 @; R* F" N
                   " H" M; O, O: Y! _6 a9 p. _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2 _, O/ c5 }7 r+ r
                    8 y; F/ y2 x7 o7 s  U# m& D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M" e3 i( N9 o. o6 L
                    4 |0 q) L* n6 B5 F$ l6 s# H+ Q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5 h* u$ }" N8 d
                   
0 ~8 T1 e# r$ G0 v/ H(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7 g/ I) Z0 P5 ]8 c  h" K(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亦有以“狮”与“事”音相谐而指代“事”者,图案常作一童子肩扛“如意”,手持双柿;亦有肩扛“如意”而垂缀“双柿”者。还有将两个“如意”交叉,两旁配以“柿子”或狮子者;尤以生辰、庆贺、婚礼之器物常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7 u: Q! @: G; k7 p! b' {- m
                   
; s, r8 L# T! T+ W) @1 `(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4 n. F. d' y) P- e0 O; J# k
                   
* ~3 F: B- G# U/ x' v(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
, y; o* S/ I& i8 w1 L& ]+ V- f! ]                   
' c2 p3 z9 _$ c: B(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  H4 m& }) v2 T# X: q2 o
                    ) z: s; r( q3 M4 R. H' D# C5 U
(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
9 X4 \! S7 \% x2 e9 m                    $ ^) o! |' s6 m% C0 X4 y
(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 Z8 i8 H* s1 D1 y# R( N
                   
- W1 [) N" S0 }(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 c2 _; i6 Q/ C' V* K8 `
                    5 W/ M: ]9 s/ e# r; s; c- {. c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9 M. [3 G- T$ {& f2 U/ K/ u/ ?
                    * h8 }' X0 H, F" g4 n: N5 m+ E
(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
# A9 f. N0 D& e4 {                   
' \5 a6 U1 n5 Z  P(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 @; Q+ t  v: V% W4 _
                    - _' D9 |/ ]# U% [
(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
6 w$ m& X( {. Q                 . m  D& i# t2 z7 e
(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
- C7 H* ?1 C( e# k6 }6 C, ]                   
* q, ?  |! V; p% H0 F(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7 ?, x& ^9 E* H. e& m- H& B
                    9 L. Z1 ]5 |) z4 g& t8 |
(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1974年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即雕凿有一对赤鹿,其公鹿长角弓背,傲然伫立;母鹿则回眸凝望,温文驯顺。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此表明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亦于宋元时期即有了吉祥图案的发端。此已得到了诸多出土文物的证明。
3 t( S9 I5 {5 P- K# j& ]                    4 A7 s) y. {  v
(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有诗云:“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⑥故图案以“仙鹤”和“寿桃”或“桃花”构成吉祥图案,寓意延年益寿。明清时期甚为流行。  K4 `$ i  S# I
                    , D4 h9 G+ k0 }$ B7 s
(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
% R5 ^% P8 A! S' H* O; @/ Y7 }                    9 \+ Z. k' ~" H- ]3 z9 q& ~5 G# z: j
(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也有将这一图案称之为“刘海洒钱”者,借以讽喻人的捐弃功名,抛却利禄,粪土金钱。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记严嵩被籍没的衣物中即有“金厢大凤‘刘海戏蟾’首饰一副”。* i" Q, g# ~$ V. e7 G! z( Y( w3 R6 |8 ^
                    ; k: k. `7 Y' S. _0 q
(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挂佩、首饰等。亦有以八只“仙鹤”翩翩飞舞,借“仙鹤”之“仙”以指代“八仙”之“仙”的;另说仙人多乘鹤遨翔,云游四海,即以其坐骑之“仙鹤”而代之。另,如果八仙翘首仰望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则称“八仙仰寿”或“八仙拱寿”。此外,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还有:“龟鹤齐龄”、“三多九如”,“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九如”者,《诗经.小雅.鹿天》载:“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皆祯祥之征。“金玉连发”、“金玉满堂”、“满堂富贵”、“玉堂富贵”、“天仙寿芝”、“福寿双全”、“福寿相连”、“寿山福海”、“长生不老”(此为“落花生构成图案,花生俗称“长生果”,其根绵绵不断,果实累累,故名)、“云芝瑞草”(以“祥云”、“灵芝”等构成吉祥图案)、“万福万寿”(以“”和“寿”等汉字构成吉祥图案)、“福寿绵长”、“芝草延年”、“福寿万年”、“长命富贵”、“富贵寿考”、“富贵白头”(以“牡丹花”、“桂花”及“白头鸟”构成吉祥图案)、“富贵万代”、“长寿白头”(以“月季花”或“金盏花”、“寿石”及“白头鸟”构成图纹)、“圆寿字”亦称“团寿字”(以变体的篆书“寿”字构成吉祥图案)、“麻姑献寿”(以仙女“麻姑”梳髻簪花、手持仙桃等为吉祥图案)、“齐眉祝寿”(以“梅花”、“翠竹”及“绶带鸟”等构成吉祥图案。“齐眉”,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举案齐眉”喻夫妻互敬互爱;“齐眉祝寿”喻夫妻祷祝长寿;)、“青鸾献寿”(以“青鸾鸟”,“寿桃”或“寿”字构成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
& x, i8 i4 H9 z$ H4 A                    
8 z, U& O4 h4 c/ s5 ]" j' g7 a6 l      夫妻关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五伦”关系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是“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而民间“吉祥图案”所表现的“吉祥寓意”,更多的则是夫妻恩爱、“并蒂同心”、“同谐到老”的题材:
4 Z( |  G8 n, _& ?# d, F. k  G                     & m6 P3 h0 [# p. p* F, j  O6 K
(1)“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
# c. @7 ^8 w  C4 X+ N  F* \$ x. O                     % y; G# H, f& A; w$ b" K
(2)“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取“良缘喜结”、“琴瑟和谐”之吉祥蕴意。《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载潘金莲之汗巾,即绣有“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等吉祥纹饰。1 }0 H( c8 }$ e
                     ' p- C( d8 Q* a9 v
(3)“因和得偶”,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吉祥图案。“荷”与“和”、“藕”与“偶”均为谐音,寓意为天配良缘、夫妻和睦。: ]0 d" O1 ]6 @2 Z! u1 @
                     
" L  A. u- R- G8 ]% c1 I* n1 g* U(4)“同偕到老”,以“铜盆”、“铜镜”和“鞋子”等构成吉祥图案。因“铜”与“同”、“鞋”与“偕”皆为谐音,寓意夫荣妻贵,琴瑟和谐。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及挂佩诸物。9 H* B$ j! |& h' v# z$ M1 b7 ?: k! c
                     
3 ~% k$ V$ X4 {. y" N) j(5)“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藉“梅花”代“青梅”,“天竹”代“天马”,寓音夫妇两小无猜、相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2 u* E  ]5 u7 A. Y" \+ [9 E
      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 l5 V5 d* B" T5 l/ o. h! {                     1 [+ Y& R9 n7 L, b7 j0 o/ a; Q4 o# x7 [
(1)“麒麟送子”,亦称“玉麒天赐”。以童子跨骑麒麟构成吉祥图案。童子戴冠着袍,一手持莲,一手持笙;以“莲”、“笙”寓意为“连生”,人类理想之灵兽麒麟自天而降,喜送贵子。流行于清代器物。+ k" Q9 E3 H, |
                     
8 g' t) L) M. X0 C+ u(2)“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共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
- Z+ n& h- p2 }                     3 {8 j8 r, k+ _+ f* t) L
(3)“子孙万代”,以“葫芦”和“葫芦藤蔓”或“”字构成吉祥图案,“葫芦”为多籽植物,借喻为子孙繁衍;“蔓”、“”和“万”谐音,藤蔓缠绕、盘曲绵长,寓意万代久长之意。另有以“石榴”、“竹笋”构成吉祥图案者,寓意与此相类。明清较为流行。
8 M3 `: F5 ?( J2 m' P. q                   
+ L2 r) z" D: V5 B- ^% L(4)“宜子孙”,所谓:“宜子孙”,为吉祥语,谓妇人宜于生育、子嗣不断。吉祥图案多以“生色”之法,表现“萱草”吉祥图案。萱草又名“黄花草”、“金针菜”。古代传说妇女妊娠期佩其花可生男;故“萱草”又名“宜男花”。另,安徽合肥乌龟墩东汉墓出土的金质坠饰,即作篆体汉字“宜子孙”,为吉祥纹饰。可见此吉祥图由来已久。2 y1 n7 c3 K* d& }8 }
                    + o6 S* ^' n7 ~) z  [: F
(5)“宜男多子”,亦称“宜男萱寿”、“萱寿延龄”。以“萱草”、“石榴”构成吉祥图案。另亦有以“寿石”、“萱草”配合成吉祥纹饰者。除上述寓意为子孙满堂外,还兼吉祥长寿之意。另,模印瓷塑男性胖娃娃,亦为“宜男多子”之表现。磁州窑之“白地黑花孩儿枕”即表现的此种吉祥寓意。, U, `! {7 U; ^8 n: S4 H3 J7 v, u
                   
& w1 I% x5 |" s/ a7 d* \- g% {1 Q(6)“瓜瓞绵绵”,“瓜瓞”,即大瓜与小瓜,喻子孙昌茂,繁衍不息。图案通常以“蝴蝶”、“瓜”和“瓜蔓”等构成。多用于民间男女衣服、首饰及挂佩等。流行于明清时期。此外还有“早生贵子”(以“红枣”或“枣树”、“桂圆”构成吉祥图案),“福增贵子”(图案通常以“桂树”或“桂花”及“蝙蝠”来表现)及“连生贵子”等等不一而足。( n: q5 k7 e# H; Y9 I3 K' Y- u
                    
3 A) m9 [/ `" c' b0 o, h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官运亨通之类的题材也是吉祥图案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
# ]8 X0 t: V! D( h& a4 G                   
: e. a. K6 N5 b) D, S7 ]) K(1)“喜报三元”,图案通常以“喜鹊”栖于“桂圆”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即是一例。“桂圆”三枚,寓意“三元”。“三元”者,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即称“解元”、“会元”、“状元”。图案亦有于三枚荔枝或三枚香橼⑦旁绣一嘉蛛。取意相同。
& o: h0 x% d: o- }$ \                   
1 K, y7 y: M3 Y$ \( X(2)“状元及第”、殿试第一名即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殿试后列榜有甲、乙次第,通常前三名由天子赐进士及第,后七名赐进士出身。图案通常以戴冠童子乘龙构成。“冠”与“官”谐音,戴冠寓言为高中。童子乘龙即“独占鳌头”而喻“状元”及第。
6 c3 G4 o0 d) d, C1 t9 O                   
  z: n9 a- _/ G( d7 m8 F7 E% p(3)“一路连科”,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连科”。“一路连科”,意即闱场得意,一路顺风。图案中通常以“鹭鸶”(白鹭)、“莲花”、“荷叶”及“芦苇”等构成一幅池塘小景。磁州窑白釉铁锈花一路传胪纹枕即是此意。以“一鹭”寓意“一路”,“芦”与“胪”谐音。科考之殿试由天子钦定并至殿宣唱,唱毕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侍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借寓“连科”和“传胪”之意。
3 C8 h) p2 o( p& N, @$ t                    4 D! z1 Q' Y* x+ I0 E) U% T
(4)“黄甲传胪”,亦称“二甲传胪”。明代称殿试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即高榜中元。由于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黄甲”。宋人华岳《王诸同舍》诗:“三举不登黄甲去,两庠空笑白丁归。”即谓此。图案通常以二只“鸭子”或“二只螃蟹”和“芦苇”等构成。回“鸭”、“甲”谐音,二只鸭子寓意为“二甲”;“蟹”有甲壳,亦寓意为“甲”。
+ I7 d; D2 d+ g& k% B6 S& D                    5 S1 x. Z5 f( ~. M5 j
(5)“杏林春燕”,以“杏树”数枝或“杏花”数朵及“飞燕”一对构成图案,明清以科举取士,规定每年二月进士考试,其时正值杏花开放,故“杏花”有“及第之花”的美誉。又殿试中第者,将受皇帝赐宴。燕为知春瑞禽,又与“宴”谐音,宴意为“进士及第”。
, I+ i- R$ J( g/ V( ?6 F/ U9 ?                   
& b5 {/ s% h- Q(6)“蟾宫折桂”,亦称“蟾宫桂兔”。古代科考夺魁即称“蟾宫折桂”。图案以“蟾蜍”、“桂树”及“玉兔”等构成月中仙境。
  w: I2 t1 Q& U                    6 s4 }; y) x/ x) A) v+ `7 H* P
(7)“兰桂齐芳”,亦称“桂子兰孙”、“兰桂胜芳”,以“兰花”及“桂花”构成吉祥图案。因东晋名士谢安将子侄比作“芝兰”,五代窦禹钧教五子俱成功名,人称贵(桂)子,合称“五桂”。后即以“兰桂齐芳”为吉语。《红楼梦》第一二O回即有“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图案多以“生色”为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一甲一名”(图案通常以一只“鸭”或一只“蟹”加带“芦苇”组成)、“状元祝寿”(图案以“香橼”、“翠竹”、“绶带鸟”构成)、“五子夺魁”(图案有五个童子争夺一盔帽组成)、“五子登科”(图案以一只“雄鸡”及五只“雏鸡”同处于“鸡窝”构成,相传五代燕山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均中举人科,名扬天下。后世喻后辈学业有成、科场得意为“五子登科”)、“一品清廉”(图案以一枝“莲花”及若干莲叶构成)、“洞天一品”(图案以“太湖石”构成。以太湖石有瘦、透、漏等特征,故名)、“一品当朝”(图案以“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以仙鹤为羽族之长,为文官一品“补子”之图案,有“一品鸟”之称)、“官上加官”,(其图案或则“鸡冠花”下立一“雄鸡”,或则“鸡冠花”下横“螃蟹”,或则“鸡冠花”下栖一“蝈蝈”,俱寓意“官上加官”)。此外还有“平升三级”、“高冠晋爵”和“马上得利”等。5 z% s9 C/ M- a4 |
     “吉祥图案”也有表现士人崇高气节、峻洁人品之类的题材,素为民间所喜尚:
5 x* R8 G9 ~5 f- z                   
: I8 o& Q. y3 u' J(1)“傲霜秋菊”,即以独窠或两窠菊花为图案。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霜之时著花,正值万花凋零之时,更显出其耐寒傲霜之凛然风骨。1925年福建福州宋墓即出土有织绣为菊花纹样的妇女服饰。明清颇为时兴。- N& ]8 B. N5 U. ]% ~* r6 _; ?
                   
0 U7 e, x' {! M) x(2)“露根兰”亦称“根草”。以露根之“兰花”构成图案。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号所南),刚介有志操,笃于忠义,宋亡之后隐居吴下,与朝客交往,坐必南向,以示不忘故土。平生善画墨兰,入元之后画兰,疏花简叶必露根,谓:“土为番人所夺,忍著耶?”‘元朝官吏有求他画兰者,答之以“头可断兰不可得”之语,后人感佩其高风贞节,亦多以“露根兰”为饰。$ j  C1 q! J. y' Y
                   
9 t+ ~  m! x: w- p! {9 N(3)“冰雪梅花”,于纵横交错之冰纹上,分布盛开之梅花。梅花于早春开花,能耐严寒、傲霜雪,故被视为坚贞、高洁的象征。表现方法及吉祥寓意亦有多种:其一,如横斜虬干萌发新枝,寓意为“万世不无”;其二,“梅花”与“竹叶”组合成图案,寓意为“青梅竹马”;其三,加上“苍松”、“青竹”,寓意经得起风饕雪虐的“岁寒三友”;其四,“梅花”之花瓣为五,寓意“五福”;即“福、禄、寿、喜、财”;其五,加上“冰纹”,寓意为“冰清玉洁”;其六,“梅花”枝上立一“喜鹊”,寓意“喜上梅(楣)梢”,即谓有喜事临门,因“门楣”即家门之意。
% x1 s# b: L  d: D9 [# M5 ~3 v                    2 w2 M$ y0 z% Q" T7 j) x
(4)“忍冬”亦称“金银花”。藤生枝蔓形植物,多于三月间开花,花色黄白,因不畏严寒,故名“忍冬”。磁州窑器物以此作边饰者甚夥。7 ^  {5 Z/ O' ?
                   
% d& r) S- P1 ~. y# p, r(5)“国色天香”,即牡丹花。为中国特有之花卉、古代被尊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誉。因其花型端庄艳丽、仪态万方,被视为雍容华贵的象征。牡丹折枝、缠枝是磁州窑最主要的纹饰之一。* g! }9 {3 q+ i' D, Q# @
                    # I1 C* T" M' F- \8 w& m5 S3 m
(6)“岁寒三友”,亦称“三友会”。以松、竹、梅三种耐寒植物构成图案,寓意为历经考验、生性贞静坚韧。《金瓶梅》中李瓶儿便戴着一把“金累丝松竹梅岁寒三友梳背儿”;清卫杰《蚕桑萃编》即列有“三友会”之名目。宋代以来,此吉祥图案备受人的喜爱。; H3 m5 o6 ^2 [. m8 O1 s1 ]4 D
                    * w5 a* m+ D& r' }, h
(7)四君子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构成图案,寓意为品德峻洁高尚。明清时期颇为盛行。4 T9 A* {1 j. y
                    # C+ u. Q4 L4 u9 y# k
(8)“凌波仙子”即水仙。水仙系石蒜科多年生球茎植物,花型清雅高洁、飘逸隽秀,故有“凌波仙子”之誉。宋诗人杨万里《水仙花》诗:“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仙名。”朱熹《赋水仙花》诗:“纷敷翠羽帔,温暖艳白玉相。淡然水仙装。”均为吟诵水仙之名句。以此作为传统织绣吉祥图案由来已久,图案多以“生色”为饰。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此类吉祥图案还有“瑞草”或曰“青绿瑞草”、“芝草”、“荔枝”、“茱萸”、“莲花”等。此种吉祥图案,多以比喻或曰“比德”为其表现手法,多取其花草之或则不畏严寒、傲雪凌霜,或取礤”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等品格状喻人之伦理道德范畴的人格美和风范美等。这与多以谐音而赋予吉祥寓意的那类吉祥图景是不同的。
  ~% N( q: g% A8 H/ H  s     “吉祥图案”之中,还有一些是以天象、气象乃至节令,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或生存环境休戚相关的,特别是表现嘉庆征兆的题材:; t5 x' U* a- a1 a* l
                    9 v: T) X1 Q1 x+ y) I$ _
(1)“三阳开泰”,亦作“三羊开泰”,又称“三阳交泰”。《易》以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辞。明清之际多以此为吉祥图案。表现方法有多种,常见者即在一方织绣太阳、流云,一方织绣山石、竹、梅各种花草;中间绣三只羊。以“羊”、“阳”、“太”皆谐音,加之“羊”字又是“吉祥”之“祥”的古字。故表新年伊始,万物复苏之吉祥寓意。
( o" I1 v$ c$ I0 g2 t7 t                     
% `% Q/ G$ S  c$ K! I2 g! o                    6 c. \. [* d7 @( e
(2)“喜报春早”,亦称“报春光”、“喜报早春”。喜鹊栖于腊梅枝头,引颈唱鸣构成图纹。腊梅为冬季之花,通常于冬春之交开放,素有“报春花”之誉,故喻早春。俗以喜鹊为瑞禽,素有“喜鹊叫,喜事到”之民谚,以寓嘉庆之兆。
6 X5 B$ I) V! m2 G# x4 a# K4 E( q$ p                   
. h) @  ~; r( K  j' x; t, R9 F(3)“六合同春”,亦作“鹿鹤同春”。“六合”者,谓东、西、南、北及天、地六方,泛指宇宙;同春,谓共同庆贺,称颂之意。通常以”梅花鹿”、“仙鹤”、“梧桐”和“青松”构成图案。
: b& b" C/ R, v% l1 {                    + M0 H' I# T2 }- {. x6 b
(4)“万象更新”,“大象”驮一盆“万年青”构成图案,取国泰民安,欣欣向荣之吉祥寓意。8 ?' A( ^6 B. c, L
                   
8 P4 d4 e! K4 X(5)“五谷丰登”,由北宋灯笼锦(别名庆丰年)演变而来,于莲花中安置灯笼(或宫灯),灯旁悬挂谷穗,四周有蜜蜂飞动。“灯”、“登”,“蜂”、“丰”皆谐音,取其风调雨顺,丰收吉庆寓意。0 U# X7 o4 m0 |5 V- _6 c# o
                   
! L/ A$ `+ H5 u8 z) s' Y9 a(6)“连年有余”以“莲花”、“鲤鱼”构成图案。“莲”与“连”,“鱼”与“余”均为谐音,借寓为年年吉利、富足有余。亦有作童子持莲作抱鱼状者,寓意与此相同。
- Y8 \& Q# B3 C2 \                   
! ]7 u! s! S' Q: Q; G: _7 R(7)“江山万代”,以“江水”、“山石”、“”字构成图案。+ |3 `& h/ C! O4 g( K# p
                   
8 g3 F" S' `2 h(8)“江牙海水”亦称“海水疆牙”。“牙”或作“芽”。以斜纹和波纹组成海水,上立尖状山石疆牙,取“一统山河”、“旭日东升”、“万世升平”之吉祥寓意。此外还有“一统万年”、“天地长春“万化长春”、“四季长春”、“地久天长”(以“天竹”和“南瓜”构成图案)、“和合万年”(以两个“百合”和一盒“万年春”构成图案)、“锦上添花”等等。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8 13: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要是有图就更好了( W% J5 J) s" L- ], M
建议置顶加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q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4-28 2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16: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03: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凤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5: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9 0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例来说明,效果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p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9-2 03: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 0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0 00: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0 21: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1 0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4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bc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 04: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bc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 04: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4-3 16:57 , Processed in 0.1734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