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8|回复: 8

转 解密“盗墓笔记” 考古专家揭重庆古墓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5 21: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安全基本靠狗。”——重庆市资深考古专家林必忠笑谈考古工作。

他说,考古是寂寞的、辛苦的,也是充实的、快乐的。

林必忠,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领队、2012年度重庆市“十大公务员微博”博主。

1963年出生的林必忠从小便对考古抱有极大热情,少年时代看过一篇以寻找中国古代巴国起源为线索的考古探迷类科幻小说《古峡迷雾》,其中记录了许多三峡考古事宜和巴国传说,从此考古的种子便深深埋在了林必忠的心里。

考上大学后,林必忠的心愿得以实现,他填报了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惊喜的发现《古峡迷雾》的作者童恩正竟是自己的老师。

大学毕业后,林必忠回到了重庆,进入市文物考古所(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从接触考古到现在,林必忠已有了33年从业经验,是目前重庆从事考古工作时间最长的人。他在33年中主持挖掘了多项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遗址和墓葬,见证了众多珍贵文物的出土,还曾发现线索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建国以来重庆最大的文物走私案,并获20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

汉墓“飘香” 出土千年桂花酒

说起考古工作中的奇闻异事,林必忠与我们侃侃而谈,33年的考古生涯中也曾挖掘过特别的古墓,见证过一些奇特文物的出土。

1998年,江北石马河发现了一座汉墓,林必忠在清理陪葬品时发现了一个褐色的陶罐。他刷去罐身的泥块,正准备顺手将它抱出古墓,忽然觉得手感不对,“怎么里面还有半罐液体‘咣当咣当’的?”在工地不敢贸然打开,他们立即开车,将罐子送回了考古所。

驱车回赶的途中,车里莫名飘起了一股酒味,清冽沉香。因为是夏天,车窗密闭,开了空调,酒气不可能来自窗外,毋庸置疑,江北出土了一罐汉代老酒。车上几位熟悉酒性的同事甚至一致肯定:就是桂花香型的。

可惜当时正堵车厉害,酒香在车里固然好闻,却泄漏得人心里着急。好不容易到了考古所,一时又没有专门的仪器来鉴定酒的配方,只能按照处理文物一般的方法来进行密封。等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带着仪器赶来,重庆8月的高温已经使酒变质发臭。几家大酒厂带着上千万的资金来投资汉代古酒,只能在重庆的高温面前怏怏而归。

不过,汉代时候石马河一带已经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这足以证明当时重庆发达的农耕及酿造业。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1: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吹灯》流沙墓现身重庆

风靡一时的盗墓小说《鬼吹灯》中描写了大量神秘离奇的情节,里面描述的威力无比的“流沙墓”却真的在我们重庆出现了。

2008年,在渝北区洛碛镇发现了一座2300多年前的古墓,沉睡在里面的是一位晚期巴人的上层贵族。此墓规模巨大,长8.9米,宽6.8米,是重庆主城区发现的最大的战国墓葬。遗憾的是,施工机械把深达6米以上的豪华墓葬破坏了三分之一,毁损到仅余1米多深,而那些入侵的“冒失鬼“更在文物部门赶到之前,急急地把破坏的棺椁木材运到渣场进行了填满,这些楠木做的棺材,足足装了三卡车!

流沙墓主要是为了防盗,此墓顶部积沙达四五米厚,侧部也有三四十厘米。盗墓贼一旦进入墓室,流沙“机关”立即启动,早已填注得满满的细沙倾斜而出,将如爆发的洪水将盗墓贼掩埋。

据说,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就是流沙墓,这也许就是它在自古盗墓贼就猖獗的陕西竟然幸免于被盗的原因之一吧。

涪陵巴国墓群出土珍稀“巴王剑”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两把青铜剑,用剑刃划过纸面,数层纸张迎刃而穿,这两把剑叫玉具剑,他们出土于涪陵小田溪的巴王墓。

早在1972年,在涪陵小田溪就发现了巴国墓群,2002年由林必忠担任执行领队的考古小组开始对巴国墓群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其中巴王墓的葬品有数百件之多,包括玉佩、玉璧等,两把玉具剑就在里面。

文物发掘出来了,当地的村民却不许把这些东西带走,说是他们的宝贝,村民把他们团团围住,高喊着把东西留下才准走人。林必忠不得不请政府出面解决此事,最终“巴王剑”等珍贵文物收归在了三峡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1: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智斗勇 破获重庆最大文物走私案

“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再看像捡破烂的。”林必忠用三句顺口溜来概括民间老百姓对他们的认识。

常人眼中,考古是件很神秘甚至很神圣的事情,其实真实的考古工作可以说是枯燥而乏味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从事考古工作的人才明白。虽然背负“专家”称号,但他们却与在高档的研究室、学术厅搞科研的专家不同,他们是“最接地气”的专家,长年累月在田间荒野工作,背朝青天面朝古墓,日晒雨淋、餐风露宿是常有的事。

考古是项困难的工作,除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可能的危险。91年林必忠在江北区挖到一个未被盗的古墓,清理完文物后,墓室突然倒塌,幸好考古工作者刚刚撤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时候考古工作的最大阻碍来自于人,人们对考古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是他们最害怕面对但又时常面对的。发掘古墓时经常遇到当地村民要钱或想把文物据为己有,不答应就暗中生事,林必忠说“遇到这样的事情真的很无奈,文物保护太难了,有时候我已经脱离了我考古的本行,不得不去做人的工作。”

林必忠介绍,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一般不主动考古,现有的考古工作主要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而进行。城市建设到处都在破土动工,时时危及到地面、地下文物的安全。

林必忠是个优秀的考古专家,令人意外的是,他曾一心想报考刑事侦查专业,他打趣地说道:“因为我海拔不够,他们不收我。”虽与刑侦工作失之交臂,但做为心思缜密的刑侦爱好者,林必忠把一些刑侦知识运用到了文物保护工作中,曾帮助公安机关破获了建国以来重庆最大的一起文物走私案。

1989年的一天,当时的林必忠在原枇杷山市博物馆附近看见一个手拿地图的外地人。那人迷路了,向林必忠问路,手中拿的却是成都地图,以为自己身在成都。几番寒暄下来此人竟向林必忠推销起了古董,做为考古专家的林必忠一听,那还了得,决心把这事弄个清楚。

他头脑一转,不能打草惊蛇,于是装作很贪婪的样子和那人周旋,一边通知博物馆的保安报警。

林必忠从文物贩子那儿了解到,他们手上共有26件古董,都是瓷器,本想运到云南贩卖,但车到重庆就坏了,身上的钱也花光,只好先在重庆脱手。

公安机关决定找到这批文物,于是林必忠担起了这个危险任务,当起了卧底。他同文物贩子到了藏货地,才发现车上哪里是26件啊,是整整26箱,全是青花瓷器,至少有上千件。

林必忠不动声色,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并给他们安排了一辆大卡车,让他们坐到枇杷山,刚进大门,文物贩子们就被锃亮的手铐铐了起来。后来文物清点中发现,这次案件共有2893件文物,是当时建国以来破获的最大文物走私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古墓传奇

林必忠介绍,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重庆主城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现古墓1400多座,但在我市3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古人留下的并不多,历经无数次城头变幻大旗,毁的毁了,烧的烧了,地面上的文物在城市数次改造修建后难见踪影,唯有古墓,因深埋底下,得以苟延残喘。

巴南区:古墓数量最多

早在1987年文物部门的普查中,就探明原重庆巴县有1067座古墓,占整个主城的80%以上,后来区划调整,巴县成为巴南区,地盘大大缩小,古墓数量也相应减少,只有500多座,但就数量而言,仍是主城第一。

林必忠说如此众多的古墓数量可以证明,古时候的巴县已经非常繁华、人口众多。巴县在秦称为江州,齐称为垫江,是古代巴族立国之地,曾为周巴子国都。

江北区:唯一的皇帝陵

重庆唯一的皇帝古墓明玉珍墓发现于江北区的一家织布厂,“当初挖掘时,把龙袍都扯烂了,令人心疼。”林必忠回忆:1982年,重庆织布厂修房子,挖出了一具高3米多的棺材,大家心里激动,一不小心,就把最上面的棺材板敲烂了,把龙袍也撕破了。后来将棺材打开,在里边发现了金杯、银锭等陪葬品,以及一通“玄宫之碑”,上边刻有1004个字,记载了皇帝的丰功伟绩。石碑目前保存在三峡博物馆,棺材仍留在江北,后人重修了红墙青瓦的房子,成为“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

林必忠介绍,明玉珍原是湖北人,元代末期率众起义,曾是徐寿辉的部下,后在重庆建立大夏国,不久之后病死。因国力较弱,加上明教信奉节俭,舍不得拿出更多的好东西陪葬,所以墓里的文物较少。

渝北区:和公主结阴亲的驸马坟

渝北区的古墓有202座,都很普通,多是岩石上的崖墓,埋葬者多是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的寻常百姓。唯有水土镇狮子口村的舍利塔墓群和鸳鸯镇的驸马坟比较有名。

“我们在驸马坟里挖出了登瀛金簪,金光闪闪,非常漂亮。”林必忠介绍,驸马坟建于明朝,天官蹇义(早逝)的儿子(蹇芳)与公主结阴亲,修成这座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墓防盗设施揭秘

《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热门小说将古墓机关描写得神乎其神,构思巧妙的古墓奇观配合跌宕起伏的探秘情节赚足了观众眼球,读者不禁会问,真实的古墓是否有这些奇特的防盗设施呢?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林必忠说,墓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坟墓不仅是一个人的死后归属,更是家族繁衍的重要象征,挖人祖坟自古以来就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恶行。因此古人对于坟墓的防盗措施也是十分重视的。

最简单的防盗方法就是保持隐秘,疑冢、虚墓都是常用的“障眼法”,用假坟来混淆视听,保护真墓,传说曹操就有72个疑冢。

另一个常用的防盗方法就是将坟墓修建在难以侵犯的地方,比如在山上巨石中挖凿石墓,这种墓因为有厚实的石壁保护,一般难以被盗。

更高级别的防盗方法就是浇灌铁水了。墓室修好以后在石缝中浇灌铁水,将整个墓室“焊”在一起,这样的墓室一般都比较坚固。

对于防盗机关,林必忠介绍,古墓中机关确是有的,但大多都是机弩、伏火、毒烟、陷阱、毒药等,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会动的墙壁、守门的神兽等那么玄乎。而这些机关又因为年月累积,大多都腐蚀失效了,几乎没什么作用。

另外比较真实的大型防盗墓就是流沙墓和积水墓了,流沙墓在墓室周围填注了大量的细沙,一般墓室被打破,沙子便会一泻而下,将盗墓者埋葬。重庆便发现过这种大墓。积水墓与流沙墓同理,可能是在河流附近修好墓室,将水流引进,把墓室藏在河水下面,也可能在墓室中设置某种机关,将附近河流连通,一旦墓室损坏就将水引进来,将盗墓者和墓室一起淹埋。

解密盗墓传奇

据林必忠介绍,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

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所知盗洞最多的一座墓葬。一共有247个盗洞,盗掘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宋。

盗墓的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

一般盗墓人不会父亲传儿子,一是嫌盗墓太辛苦,二是怕做坏事使父亲的威仪不存,但如果不是亲属,一起下墓信不过,因此往往是舅舅传外甥,叔叔传侄子。

专业盗墓者一般会有派系,倒斗也有许多要求和忌讳,例如,下墓的人要求“八字硬”,五行全,下墓时要穿黑衣等等。林必忠说据说有些盗墓贼也会带《鬼吹灯》中所说的辟邪物黑驴蹄子或“镇尸符”等等,但他笑称,在重庆挖了这么多古墓,从没遇到过僵尸、尸变一类事件,因为重庆土壤酸性较重,基本明代以前的墓中就没有尸骨了,都已经腐蚀分解,尸骨都没见更别说起尸了。对于盗墓贼带辟邪物,林必忠说,毕竟是做坏事,心虚,带个东西能求点心理安慰吧。

小说中常写到的盗墓工具洛阳铲则是确有其物,最早是洛阳盗墓贼发明的,铲头为月牙形,直径5厘米左右,一端有柄,可以接数米长杆,中空的铲头可以提取地下的土样,来分辨墓穴的情况。如今这种工具也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工作。

重庆人素来以豪迈著称,盗墓贼也不例外,南派盗墓的精细开洞手法和北派盗墓的完善符咒,在重庆盗墓界都没有市场。林必忠介绍,重庆的盗墓界选择了一种江湖的方式,他们组成了“太和帮”,尤其民国时期,一度非常活跃。林必忠说,重庆盗墓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接,找到了就开挖,挖个乱七八糟的洞,能钻进去就成,进去之后,只捡金银和玉器,没有流派可言,也不讲究手法,更不关心什么尸变与怪兽,不钻研任何技术,只讲运气和胆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盗墓行业黑话

(摘自重庆晨报)从事考古工作30余年,虽然没有直接与盗墓贼打过交道,但在工作和史料的翻阅过程中,林必忠也慢慢了解到一些盗墓黑话,“与大家想象中黑话艰涩难懂相反,盗墓黑话往往与人们日常生活用词紧密相关,这样才能避免引人注目。”林必忠说。

在盗墓这个地下行业内,“盗墓”这个词汇在盗墓贼的圈子里从来不说,林必忠说。

过去,在陕西、山西等盗墓者中,最喜欢用“支锅”来代表盗墓。支锅本意是支砌灶台,后来“支锅”演变为成家过日子的开始,盗墓者借用为搭伙盗墓,倒是十分形象的。相对应的是,如果“锅支不起来”,则是盗墓不成,空手而返,也叫“走空”。

而在河南、苏北等地,盗墓者喜欢把盗墓叫“挖(刨)红薯”;南方盗墓者则把盗墓说成“翻肉粽”。与此语境差不多的是“翻咸鱼”,此黑话为过去北方盗墓者常用。为何把盗墓叫“翻肉粽”、“翻咸鱼”呢?这又与盗墓圈中对尸体的隐称有关。

林必忠说,“倒斗”是目前好多人都知道的一句盗墓黑话,但在过去,只有北京周边及东北,如沈阳这些地方的盗墓者才会这样说。所谓“斗”,即棺材。倒斗就是把棺材里的东西取出来,自然就是盗墓。

林必忠说,盗墓的直接目的之一,是获取墓内随葬的宝贝,对盗出来的赃物,盗墓贼说法也与正常语言不一样,由于他们与文物贩子接触得较多,许多隐语与古玩圈的词汇相同。比如,黄金随葬品就被称为“老鼠”,而银子则被称为“地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08: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09: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3 21:24 , Processed in 0.0636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