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备受关注的有四点 : 其一、三个动感人体符号,它们应代表不同性别、在不同位置上、向同一方向奔跑,目标是中间有一个象箭体拉着三环两线体的东西奔跑,其图表形、表意表现的十分清楚。 其二、这幅岩画把陨石来的方向和大致的时辰表露了出来,火球(陨石)从天东北方向而来,这一方向是我们所知的天狮座的方向。火球(陨石)下来的时辰从画面上看我们找到了答案,这里的人们正当狩猎而归,将要走进圆顶房子时,从天而降的陨石光顾了这里,此时应是落日夜幕降临时。 其三、岩画除用不同符号表现人世间事物百态外,更可贵的是,岩画表现出了史前这里土著人的一种期盼信念,由此他们画出诡异通天物体和天神引领或接他们远去的载体(见图)。这两组升腾祈福的物体,为他们前行或活下来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其结果也许一部分人往返弥留了下来。另一部分人追逐它们心中的目标向远方挺进。 其四、整个山的每幅岩画不是孤立随意出现的 以30文符岩画为中心,西下人面鱼纹像从泽地斜身而出、东下蟒蛇与大人小孩向同一方向奔跑、西上飞禽挺胸逃窜……看其四处逃散的形态都与48个文符中所表现的陨石落地有关。 二、岩画刻制时期及文符性质 象形文符岩画刻制时期根据实测有两种依据: 一是刻制方法,它们均在硬8度磁铁石上,先用点瓒刻制、后用磨刻方法制作而成的。经试用青铜和铁器时期的利器在相同硬8度磁铁石点瓒磨刻,无论怎么做都无济于事。这提醒我们此岩画应属青铜出现之前。但我们用8度磁铁石和玛瑙雕凿也无效果。史前这里先民用什么工具雕磨出的,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 二是符号形制断代,它们是介于新石器早期由夸张大写意、走向记事抽象符号化过度作画阶段,这个时期应是红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早期,这一时期旁证资料除了有本地发掘考古报告之外,更重要的是龙山文化时期的17个陶文问世,国内史学界称之为“史前初始文字”。这一时期正是我们这里的小河沿文化时期。而龙山文化区域到目前为止,发现山下连贯尚未破解的文符仅此一件陶片。我们红山文化区域内已发现此类文符岩画已有十幅之多,可以说5000年左右这里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序列文符。 刻磨在岩石上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应晚于或发生事件的当下而制。如果事件发生后刻磨的,作画人也许是避难逃往他乡后返回所为,也许是当事者后代或灾难来临没走的幸存者,记录了这里惊险一幕。它传递了一种可信的史前信息,那就是,这里的土著先民在红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早期已经创造并熟练掌握了有记事功能的初始文字符号。至于此文符留存多少、用什么方式留载、为中华方块文字的形成做了何种铺垫、传承有多远多久,目前正在寻探之中,尚无定论。 中国古文字专家 周有光先生,对史前中国文字性质有三相式的判定:具有表形、表意、表音三相式功能就视为文字。按照这一定式理解,我们这里两幅岩画已具备了表形、表意功能,只有表音当时古人怎么说,目前尚不知晓。国内外语言文字学家公认的观点:史前三相式只要具备两项就已视为初始文字了。所以说大黑山这两幅可视可解的象形文字岩画,其年代不晚于5500-4200年古埃及、印度河谷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它可能把中国3400年的甲骨文视为最早文字的时间提前了上千年。 三、岩画与周边出土文物的佐证 内蒙古沙漠地带的岩画是未被搅动的文物,翁牛特旗史前岩画虽发现的晚,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它与可动的地下文物其年代以及文化属性的判定,有着互相验证的作用。大黑山岩画周边存在大量史前不同时期遗址,被考古专家确定的有兴隆洼文化、赵宝购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遗址均有存在,挖掘存展各级博物馆的文物数不胜数,除此之外我们也得知怪异的红山文化时期黄玉“太空人”(见图)出自磁铁石山北60公里处。(藏于台湾震旦博物馆) 小河沿文化时期熊形彩陶托(见图)自磁铁石山西南50公里处。(红陶黑彩耷拉舌头的熊现藏于红山文化研究会红山文化时期黄玉“太阳神”( 见图)(现藏于台湾震旦博物馆) 出自磁铁石山南15公里处。红山文化时期c形黄玉龙距此西北65公里。它们的形制若隐若现的体现在这里的岩画之中。而且都能找到它们合适的坐标。 在北100公里的的偏僻小村发现了一块重达60公斤的陨石,此物已被北京天文台收展。这块陨石是不是红山文化晚期那块、方圆100公里是否还有此类陨石,目前尚未知晓。 4 ^' v, v3 U$ r$ A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