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0|回复: 12

(转转转)考古者是不幸的侦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 14: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古者是不幸的侦探

作者: 张玥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
   

几乎所有的中国考古事件,都围绕着是非两个字,那些被挖掘的遗存虽然静悄悄地矗立,却始终摆脱不了喧嚣的纠缠。

    秦始皇和武则天的陵墓到底该不该挖?司母戊大方鼎、长信宫灯到底算不算“国宝级”文物?王圆箓这个道士无意中找到了敦煌石窟的宝藏,这事儿到底算不算“考古发现”?

    这个年代喜欢是非、迷案这些字眼。任何直来直去的故事,魅力都会很快消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结局,才会一直吊着公众的胃口。《考古不是挖宝》动了个心眼儿,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平头百姓的注意力引向了田野作业那看似枯燥的现场。

    其实这本书的用意,并不只在于讲述那些古墓传奇,如果是那样的话,干脆围绕秦始皇的神秘地宫、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去忽悠好了。

   作者说得好,考古学家就是不幸的侦探,留给他们的“现场”存在已有数百上千甚至万年,往往残缺不全,破坏严重,最要命的是,从来不会有目击证人出来指证——那样的话就太吓人了。所以这是一门充满遗憾的学问。考古者不得不费劲地在碎片一样的信息里,勾画出遥远时空里的生活样貌,推测当时发生的情景。大多数时候他们连推测都做不到,只能带着叹息走出古墓旧城。

    假如遗憾只是由自然环境的变迁造成,还不至于太过扼腕,那些人为造成的缺失才最令人心痛,尤其当它们出现在考古的环节中时。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定陵发掘,最终导致很多精美出土文物变质,万历与两位皇后的尸骨还在随后的“文革”里被付之一炬。此次发掘的发起人吴晗事后懊悔万分,泪流满面,但考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流程,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悲剧不只这一幕。广西罗泊湾汉墓中曾出土一个铜壶,被一个初次参加发掘的学员不小心打开,使其中保存的古代液体流了个精光;连云港尹湾汉墓清理工作结束后,有个镇领导在现场办公会上随意抽取了出土的木牍,抹掉了最重要的文字信息……外行人的无知、业内人的粗疏,伴随着行政指令的蛮横、商业开发的霸道,甚至还有盗墓的贪婪,毁掉了不知多少曾炫目一时的文明遗迹,纵然我们是所谓“地大物博的大国”,怕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挥霍。

    作者阐述考古中的遗憾种种,无非展现出了这样的现实:不管是政府还是公众层面,我们都不了解考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更有甚者,连学界有时都懵懵懂懂。

    大多数人带着猎奇心态审视考古中的发现。如果一次发掘没有掘出珠光宝气,没有颠覆一段历史记载,似乎就没有意义。殊不知,当人们将焦点集中在窥探秘史、挖掘高级文物这两方面时,就偏离了考古学的价值取向。正因为这样,公众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外行,说外行话,做外行事;正因为这样,很多业内人士也失去了自省与自控,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铸成大错。考古专家苏秉琦说过,发现只是考古的一个环节,如何解释这些发现才是这门学科中最重要的内容。将考古等同于挖宝,让考古失去了正常的文化基因,生存在扭曲价值观组成的环境里,不论它自身怎样挣扎、努力,招来的也只能是偏见与质疑。就如最近的“曹操墓”之争,何尝不是类似心态导致的结果呢?

    缺什么补什么。如果学者对公众的考古常识缺失感到忧心的话,就应尽力给我们补上这一课。在传统文化复苏、公众参与热情激增的时候,考古学也不能闭关自修,依然断绝着与社会的沟通。《考古不是挖宝》的目的就很明确,它不避讳人们的猎奇心态,反而巧妙地利用这一心态,在公众和学术领域之间架设了通道,在看似不经意中还原了考古学的现场,用很生态的画面告诉大家考古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也许在若干年后,当公众明了这门学科的意义所在,并再度遇到“曹操墓”这样的事件时,会用另一种心态去审视它了。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4月16日8版)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5-3 15: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实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22: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手上 好歹还是喜欢的人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2: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发掘由于知识、措施等的缺乏,肯定会留下不少遗憾。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2: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历史还本来面目,就是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4: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考古等同于挖宝,让考古失去了正常的文化基因.又有几人可以走到这点?
研究以后又不可以埋回去了,所以执行考古工作的机构“责任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
感谢您的文章转载!
个人观点(贵之所以贵者贵),有部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要超出它记录在某种材质上的实体物质更重要的多。文章中提到的某些珍贵的历史信息及标本,被人为的损坏了,真的是太可惜了,同时还很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贝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8 12: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贝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6-3 1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09: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2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化石也是一样的,收藏化石也是一样,不是买回来往家里一摆,重要的是研究和探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3 18:21 , Processed in 0.201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