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3|回复: 13

古代陶瓷工藝的坯料調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中國自古即以「陶瓷」揚名國際,身為中國人你可知道,陶瓷的燒製也有一大學問呢!
) l$ G% @7 D% O/ S9 u) Y! o  P/ j' \4 p9 M$ Y
燒製陶瓷的程序裡,坯料的調製相當重要。成品的品質與坯土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坯料」,是因為要造就陶瓷器所需的原料,有時並不只是單純地用一種土。為了調整成品的耐急熱急冷的特性,增加坯體的強度,為了在燒造過程中能夠耐1200℃以上的高溫而不致變形軟塌,及改變坯體的色澤、質感,而於土中加入摻和料。 ) M! x! f6 m, ?- o; B
0 H4 K2 K" Z) y
摻和料曾用過砂粒、著色劑、滑石、素燒粉或是磨成細末的廢瓷片。如今討論最多的則是景德鎮的坯料,宋朝使用的是瓷石,自元代起,明清兩代均於瓷石中配入部分的高嶺土,成為有名的二元化坯料。
( P: `/ E4 p6 d( E
+ O4 ~. B: h/ H( k- ~中國陶工將歷代的經驗累積下來,自選土、淘鍊、摻和料到養土,每一步驟都有獨到和豐富的知識。本文試著整理出土和實驗分析的報告和資料,以供讀者了解中國陶工曾使用過的調製坯料的方式,並從中觀出一項工藝的發展,與其受材料局限時所作的因應之道和突破後的發展情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選土和摻砂 6 G3 h0 c2 x* A. @

' T% M9 S, Q  [+ x2 d! @$ o調製坯料有許多步驟,第一步就是選土。以前大家誤以為古代陶工隨意取用周遭的黏土。事實上,陶工對於土的選擇相當講究。例如從目前的考古資料可以知道,新石器時代的陶工曾依器皿的用途不同,而調配不同的坯料。他們所用的黃黏土不是隨處可得的普通黃土,而多半是河床旁和沖積扇的沈積土。至於用來作為化粧土的白土,為次生高嶺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夾砂陶 4 H8 n; E. m) H2 g
0 n4 |6 E) P8 J+ @* G6 `
以仰韶文化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夾砂陶為例,許多器底有煙炱,表示用來作為炊器的罐、盆等夾砂陶,其陶坯經過測定,發現所用的坯料中摻有砂子。這些砂子顆粒均勻、光滑而無稜角,為天然形成的砂粒,推測為河砂,是有意識的將河砂摻入黃黏土中的。
# a, o- r) a2 @+ g1 k1 W
. z" ]! \1 m4 p4 ^炊器摻砂的目的是要耐急熱急冷,猶如今日的煲鍋。這種摻砂以利成品耐急熱急冷的經驗,在稍後的龍山文化中也有例證。例如在山東泰安之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器。這些以北方瓷土製作的白陶器,由於燒成溫度尚未達到「瓷化」的程度,只能稱為陶器。作為容器用的白陶帶蓋筒形豆、白陶帶蓋寬肩壺、白陶帶蓋單把杯和高足杯等,都是細泥的胎質。至於被視為龍山文化的獨特器形——「陶」,雖然有的也是白瓷土作成,但於坯土中摻入砂子,其目的是耐急熱急冷,因為陶的用途為溫酒器,須擱置火上溫酒。
- S5 z0 o% C! ?. r8 v' I7 s& E% ]5 n* @* c* j
摻了砂的坯料,成形的手法多半用手製。以圈泥法(泥條盤築法)和捏塑拼接的方法合用。如圖一,此陶為山東濰坊市姚官莊出土,三袋足均先以圈泥法分別作成尖底空袋狀,在盤泥的過程,必須以草墊支撐以免變形。最後再拼合,加流口、長頸和把手。兩部分拼接時,必須掌握坯土的乾濕程度。作把手時,也必須充分了解坯土的可塑性,否則就遭致失敗。
0 W7 a1 m9 b4 b
5 U! f- D' V6 {% A龍山文化晚期出現了輪製技術,許多器皿如豆、高足杯、高足盤等,先在陶輪上以手拉坯的方式作好高圈足和盤或杯的部分,待稍乾再拼接起來。前面所提到的白陶細泥質容質,均為輪製。值得一提的是,像這般輪製的器皿所用的坯料,無論是白陶、黃陶或黑陶,都是細泥質。至於摻砂的坯料,則多半以圈泥法完成。坯料的粗細不同,所用的成形手法也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陶與白陶 - a4 L% U9 s9 E
+ [# V5 v) @6 W
選用黃黏土作坯,如果陶窯內燒成氣氛始終維持氧化焰的話,只能燒出黃陶或紅陶(含鐵分較高)。但是在燒陶的過程中,於「土的還原時段」,也就是700℃~800℃之燒窯時段,添加木柴或木炭,並減小煙道的流量和出煙口的數目,使得窯內充滿游離的碳素和一氧化碳,於是坯體的氧被一氧化碳奪取,產生二氧化碳逸出窯外,在這當兒游離的碳素滲入坯體,形成所謂的「滲炭」作用。換言之,龍山文化的黑陶並不是使用黑土作成的,而是運用燒窯時的還原焰的控制手法,燒成裡外均黑的黑陶。黑陶所用的仍是黃黏土。圖二為山東安邱縣景芝鎮出土的高足杯。
6 T; _% E2 ~5 U8 D/ v% j+ o
( g9 ~8 S/ J+ M; k白陶在龍山文化晚期已經出現,在殷商的晚期最為盛行。商代的白陶片沒有摻砂的情形。二里頭宮殿遺址出土的商早期白陶片,以拍印的繩紋和堆紋為裝飾。商晚期之安陽殷墟小屯則出土兩類白陶片:刻紋白陶和樸素粗厚的白陶片。整個說來,白陶占商代陶器之極小部分。小屯白陶片的燒製地點仍未確定。瓷土的來源則是北方的某地。因為小屯白陶片的化學成分中含有1~2%的氧化鈦(TiO2),這是江西省的星子高嶺土所沒有的成分,而北方瓷土中卻往往含有氧化鈦。這說明華北地區的瓷土礦(次生高嶺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期和殷商時期,均被陶工發現並運用,製成華美的白陶器。 , M8 D+ P" p/ I; y. }
3 h' }0 b) p8 p' ^2 n' ?
不過白陶的燒成溫度不高,所以雖然用的是純高嶺土,但由於築窯的技術未臻理想,坯體未瓷化,也只能算是陶器而已。例如殷墟白陶片的燒成溫度,在1,000℃左右。以吸水率而言,硬度高的白陶,其吸水率仍有7~18%以上。燒成溫度偏低的白陶,吸水率更大。也就是說以白陶製作裝酒的容器會滲漏,相當不划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瓷石
& Q6 _& @6 F4 R) d! G5 A8 e
+ V" c( S5 ?7 T目前學者研究中國歷代南、北方青瓷,他們對於南、北方的青瓷瓷胎,發現了有意思的結果。北方青瓷瓷胎中所含的三氧化二鋁(Al2O3)比較高,二氧化矽(SiO2)較低,至於氧化鈦等雜質含量相當高。這種情形,以河南地區為甚,所用的原料就是當地的瓷土。   O$ H, s4 `* |

- Z% G5 {9 C/ Q9 T' `! u南方青瓷以越窯(浙江)為例,所含二氧化矽很高,鹼金屬氧化物的比例也偏高,幾乎為河南青瓷的一倍。陝西的耀州青瓷在兩者之間。浙江地區的青瓷器,歷東漢晚期、三國、西晉和唐、五代,其瓷胎都有同樣的情形,化學成分也都與浙江一省所產的瓷石成分十分接近。浙江的瓷石是一種含石英-高嶺-絹雲母類型的花崗岩類,風化後的礦物。這種風化過的瓷石,可以單獨用來作為坯料。宋代的龍泉青瓷在坯料中還摻入一定量的紫金土,一方面提高坯料的含鐵量以作成灰色胎骨,另一方面可提高可塑性增加手拉坯的有利條件。
" {) X* M: H+ ^0 c( p- k0 Q# ~: K0 E
使用瓷石為坯料的情形在其他地區也極普遍,但是由於浙江省瓷石的產量極豐,以致於自古至宋元,浙江全省境內大大小小的窯場密布,成為全國窯場最多的省分。其他的地區如四川的成都市青羊宮窯,為唐宋時期的窯址,其上限可能更早。此窯所用的原料都是一種,為岩石末經淘洗沈澱後的石漿。此種岩石為四川各地普遍有的紅色水層岩,質疏鬆,含有鐵分。這種石漿原料能耐火,燒成後胎質堅硬細密,中無氣泡,色呈赭紅。由於燒成後呈赭紅色,因此在青羊宮窯址,可見到使用化粧泥以遮飾原來胎色的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鎮湖田窯
5 u5 ^9 Q% g' {: {
* T$ S, ?; J* |使用瓷石為坯料最著名的例子是江西景德鎮。目前對景德鎮五代和北宋的瓷胎的研究分析得知,陶工用來作為坯料的是景德鎮一帶所產的瓷石。這些瓷石採掘上層經過風化的瓷石,三氧化二鋁的含量一般高達18~19%,鉀、鈉等鹼金屬氧化物經過風化、流失後仍有3%左右。由於鉀鈉部分流失,而鋁氧富集含量較高,因此在1,200℃左右燒成也不易變形。 6 C/ u% Y; H& w7 M& X- B* S

5 ]1 S+ v8 O3 _* j五代、北宋的陶工所用的是上層瓷石,而南宋陶工多用中下層瓷石作坯料。蝕變型的下層瓷石和風化型的中層瓷石相近,一般鋁氧的含量為15~17%,鉀、鈉等含量為4~6%。至於風化型的下層瓷石,鋁氧僅13~15%,鉀鈉等高達5~7%,也就是說,如果單獨用它來作坯料,燒成時容易變形。不過鉀、鈉等鹼金屬氧化物含量高,二氧化矽含量高,可燒製成半透明的傑出瓷胎。南宋時期景德鎮湖田窯所燒製的影青瓷、白瓷,瓷胎有半透明的效果,手持瓷於燈光下檢視,可以看到手指若隱若現。若是瓷胎作得較薄,指掌更是清晰可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化窯白瓷 " S2 L" T/ }0 e3 U# h. H1 \  A

" r8 Z& I& F1 i1 R7 A8 O2 D另一個使用瓷石的例子是德化窯白瓷。雖然有人稱之為瓷土,然而從其化驗分析的結果看來仍是瓷石。德化縣城關附近的仙榮「瓷土」,含二氧化矽73.01%,三氧化二鋁13.65%,三氧化二鐵(Fe2O3)0.14%~0.98%,二氧化鈦0.05%。仙榮「瓷土」含二氧化矽較高,此外還含有少量的鹼金屬(鉀、鈉、鈣)氧化物等,因此燒成溫度約1,200℃,就可以瓷化。以仙榮「瓷土」的成分和燒成溫度較低的特徵看來,應是「瓷石」的特性。我們知道一般純粹的瓷土,含二氧化矽46.51%,三氧化二鋁39.54%,熔點在1,780℃。景德鎮所產的瓷土,如高嶺村所產的高嶺土,基本符合此條件,需要極高的溫度才能瓷化。 4 P- h$ n7 ?& k' ~# v) w* `/ q

* d$ f# d+ p0 R: q& N- M德化窯所使用的作坯原料,除了仙榮瓷石之外,在褒美村(屈斗宮附近)的瓷石也曾大量使用。屈斗宮有宋元時期的窯址。這裡的瓷石甚至不含三氧化二鐵,燒成品的白度比景德鎮的宋代青白瓷、白瓷更高。由於瓷石原料中含有少量的鹼金屬氧化物,而致燒成溫度低,因此燒成品晶瑩滋潤,潔白如玉,成為獨特的德化白瓷。缺點是燒結溫度低,成品極易變形。德化窯的作品一般的胎體較厚,極少薄胎器,恐與此有關。
, [& L7 E# ^. `' e4 e5 m
/ D; o/ ~1 X" B/ U明代的德化窯所選用的原料稍有不同,燒成品色澤帶黃,當然是原料中所含的三氧化二鐵較多,而使用氧化焰燒成所致。由於所用的原料耐火度稍高,因此成功的作品特別是捏塑的佛、神像等,傳世極多。這一類作品所用原料的成分為何,尚未見報告。不過,我們相信僅用瓷石一種原料,它的可塑性和黏性較差,遠不及陶土,無法單獨用它來捏塑人像。如果在瓷石中添加少量的黏土,才能改善坯料的可塑性和黏性,而製作捏塑人像了。添加物為陶土,或為瓷土,還是只用單味的瓷土,這一點還得留待化驗分析的報告發表才能明白。
5 b- L- v$ \( _. J" X
6 Q8 u, E* M$ c" H( Z# E/ S不過,明代景德鎮陶工已經將少許的瓷土(高嶺土),添入瓷石之中作為坯料,這個調製坯料的經驗自元代已經開始,因此到了明晚期十六世紀的嘉靖、萬曆,德化窯的名家——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人,能製作如來、彌陀、觀音、達摩等瓷塑像,必然是對坯料的調製有了相同的經驗,才能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而發展瓷塑。 . Y1 ^$ r" i4 P9 {
( c$ Z2 U9 X! D0 f* h) s9 p
高嶺土 1 _3 J, C: A/ G  d6 T. x
5 n# U% W3 {+ e  T
前面說過,南宋時期景德鎮地區燒製影青瓷的坯料是經風化的瓷石。而從元代開始,景德鎮湖田窯所使用的坯料為瓷石摻入部分的高嶺土。這種「二元化」的坯料對於景德鎮的製瓷業有極重要的意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可使用的瓷石增量 ! X, Y4 X1 W- v4 p8 \- Z
& b+ t9 m( T: ~) u- L2 i9 E. N8 k
宋代陶工所使用的瓷石是表層風化程度較大的瓷石。就景德鎮地區的瓷石礦而言,表層風化的瓷石產量少,不及中層下層之蘊藏量豐富。上層瓷石的莫氏硬度只有四、五度,易於採掘。同時,在風化過程中鹼金屬氧化物流失,鋁氧富集。其三氧化二鋁的含量一般高達18~19%,鉀、鈉氧化物的總量一般低於3%。在1,200℃左右燒成不易變形,可以單獨用來作坯。燒成後可成半透明的瓷胎。這些特點前文已經提過。然而上層瓷石的產量有限。 % x8 K+ ~* Z# g$ h- b/ c9 }
/ x( U& W5 L, P, P0 N) s# C9 O- j
下層瓷石的三氧化二鋁含量僅13~15%,鉀、鈉等鹼金屬氧化物含量高達5~7%,燒至1,200℃時會軟塌變形。其硬度為莫氏6~7度,較難挖掘。然其蘊藏量豐富。
$ i# R9 a! Z. F
' x; T4 q4 V: f# r+ {0 m  F當上層瓷石的產量逐漸減少時,引進高嶺土摻入下層瓷石之中,以提高瓷胎的耐火度,使蘊藏量豐富的下層瓷石也得以用來造瓷。這對於製瓷業不啻是一項轉機。 8 ?, l  ~* l- B8 W0 o

5 c) ^' Q; c( b# q% W7 d於是,從元代開始,景德鎮的陶工無論使用上層或下層瓷石,均加入高嶺土,可以提高坯料中的鋁氧,使製品的燒成範圍增寬,並減少變形提高成品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降低成本 % Y% Q6 u9 y) U
% a9 b0 u! Z7 ~# u
高嶺土含三氧化二鋁約35%,質地純淨。自礦區採來只需淘洗就能使用。不像瓷石需要經過粉碎磨細才能使用。畢竟土礦硬度低,挖掘容易,因此相對地降低了成本。 ( [% A1 H; }3 D9 ~7 u' k4 ?
7 G0 F/ K: F) n$ z7 ^
三﹑燒造硬質瓷
+ l0 F+ e" Y& n4 |$ j7 O4 j* h# }2 `" E: @4 `
瓷石中摻入部分的高嶺土,改善了易軟塌變形的瓷胎,從此可以燒造更高溫的硬質瓷,而非燒成溫度僅1,150℃±20℃之軟質瓷。 % m4 o3 ?4 c6 f5 L

- N8 K7 I' @' i6 O今日所說的高嶺土,元明時人不稱為高嶺土,來源也不只浮梁縣高嶺村之高嶺山一地。以遺址和文獻的考證,證明了明朝人所說的「麻倉土」,即後人所稱之高嶺土。麻倉礦區開採在前,高嶺礦區開採在後,我們可以說麻倉土為高嶺土的前身。 . S, ?) c% e+ C1 M: |* D
8 |7 |; {3 u/ ^5 g% w
元人將高嶺土稱之為「御土」,產地就在麻倉礦區。根據劉新園的考證,元代之「御土」——麻倉高嶺土——的發現與應用,其年代不會早於「浮梁瓷局」設置的時間——1278年,最晚也不得晚於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
7 g0 f* N5 d9 v  K6 ]: D5 H4 w* F7 T* y3 }" x7 ]' n7 r: O
明人因襲元人之舊,也將麻倉土視為「官土」。
7 q& ]& w0 E2 X! q6 q, o) S
) c8 Y! D, J# c( q7 W& |( `景德鎮境內的各個高嶺土礦,古代只開採了麻倉、高嶺山、李黃、大洲四個地區。記述麻倉土的文獻出現於明嘉靖年間,比其他三個礦區要早得多。高嶺山是萬曆年間開始的,李黃開始於乾隆後期,大洲開始於清嘉慶年間。
) n4 Z& D& t# {2 B" A+ p4 J. @; K% o1 s" q3 J( O3 R
麻倉礦區的瓷土到了萬曆初期,已經逐漸枯竭了。至萬曆中期以後,文獻中不再見到麻倉土的記載,代之而起的是「高嶺土」。萬曆三十二年已有百姓在高嶺山採土為生。這一處礦區距離景德鎮東北約四十五公里,明清兩代留下的探掘遺址有四個地段。高嶺村前之「水口亭」有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石碑四方,記述此水口亭為交通樞紐,是來往客商必經之地。乾隆五十七年還發生爭奪山場,強取瓷土的糾紛。
% v7 V6 g' }  p; r
5 E  f; a+ J$ q* Q, S. e  ^8 t( X高嶺一地的瓷土自明萬曆至清康熙、乾隆年間的大量挖掘之後,礦區附近所堆積的尾砂(淘洗後剩下而拋棄的粗砂)共約653萬噸。根據推算,這兩百年來景德鎮的瓷器燒造量,不論精粗,最少不會少於652萬噸。
+ {9 ^7 w( i8 I9 b
- \7 B- V" d4 u5 Q% u/ x! E/ ]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殷宏緒(d'Entrecolles),曾將景德鎮當時的製瓷情況記於書信上寄回國,他於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的書簡上曾記著:
' @# `  C# c/ r- N+ D! Y/ L/ i$ x& y& `# K, n, k4 `+ d
要作細瓷,則將高嶺和白不子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則高嶺和白不子的配比為四比六,但高嶺和白不子的配比最小為一比三。這條記載對了解應加入多少比例的高嶺土,有比較清晰的概念。就是現代,高嶺土25%,瓷石75%的配法也與之相去不遠。書信中所記的「白不子」應該是「瓷石」,因為高嶺土雖然也製成方磚的形狀以便於自礦區搬運下來,但是高嶺土的不子顏色微黃,有別於瓷石,狹義的「白不子」應指瓷石而言。
" u6 n. ?, }8 L1 Z% W" {5 a5 N) v: K+ U! c  i3 q7 X$ w0 P
高嶺村的高嶺土礦的開採,造成十七、八世紀景德鎮窯業空前的興盛。同時,清代並未將高嶺土像明代萬曆以前般將麻倉的高嶺土據為官土,因此民窯和官窯都能採用品質良好的高嶺村高嶺土,於是官窯和民窯俱能製作極佳的瓷器。 . _% \+ k; _, ]+ G; p9 e
$ r& C; n- N* Q' ]- h& L2 U
但是到了乾隆後期,由於濫挖高嶺土而導致尾砂掩沒良田,水土保持被破壞,且因爭土而釀致人命等等情事,於是勒令嚴禁開挖瓷土。不僅是高嶺土,連李黃一帶也禁採瓷土。禁令一下,於是開始採用大洲高嶺土。但是大洲所產的瓷土,淘洗後只得到淨泥13%左右,不久就大量使用星子高嶺土了。
  L$ Z9 r+ H  P/ M0 Q
9 @. W' ~4 i# r. g嘉慶道光年間採用星子高嶺土,其淘洗後所得淨泥是「三分成土,七分成沙」,出泥率相當低。同時,星子高嶺土的礦區離景德鎮有二百公里,水路航程為麻倉礦區和高嶺礦區的四倍。因此星子高嶺土的成本要比麻倉、高嶺高出許多。無怪乎晚清景德鎮窯業「執役勞苦」,而「無一富戶」。同時瓷土的來源艱厄,民窯關閉歇業者相當多。這說明了晚清景德鎮窯業衰頹的一項重大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坯料的處理
1 y+ _5 ^5 h8 n$ e5 y
2 l! ]0 y1 d! G) T' \# S/ @談到坯土的處理方式,大致說來搬回的土塊須先舂細。例如西周張家坡的陶窯遺址,發現陶杵之類的製陶工具。也有用木杵將土塊舂細,用手揀去雜物石塊,就可和水調泥了。商代清江吳城所燒製的原始青瓷,所用的瓷土曾經過淘洗。在浙江寧波的東漢郭塘嶴瓷窯,所用的瓷石也曾經粉碎和淘洗。河南安陽的隋代瓷窯,其瓷窯附近的瓷土原來有鐵分,但從燒成的瓷片看來,瓷土曾經淘洗。因為有的胎粗的瓷片,胎中仍夾鐵銹色的顆粒。而大部分的青瓷為精製者,胎色灰白而質細,所用的坯料是淘洗過的瓷土。 ( r5 m6 O  \+ H" C

8 @! h9 T2 u4 o淘洗,是將舂細的土裝進池內,加大量的水,充分攪拌,讓砂子和較粗的顆粒沈澱,汲取上層的稀薄泥漿,注入另一池內,甚至用篩子濾過,講究者重複好幾次。如果是瓷石則必須先作粉碎、磨細的工作。瓷土則直接淘洗,拋棄尾砂。通常,在礦區都已經先作過淘洗的工作,但是淘洗過(粗製)的瓷石、瓷土,經過曬乾、切塊成方磚狀(景德鎮稱之為不子),運至窯廠,還要精製過。 / W: r2 v4 D+ [

+ H# ~  A! p: p& W) J" |* U( L浙江龍泉縣的安福窯址,曾是燒製青瓷的宋元窯廠。在窯址發現七個淘洗池,高低有落差,可以作為沈澱池用,也可以貯泥、養泥。這是保存良好的淘洗池遺跡。 6 t6 v) o7 w# W7 q' d7 }

* d& ^- R" a7 u. [( P9 N" a至於文獻資料上的記載,明崇禎十年(1637年)成書之「天工開物」曾記載:
6 z* N* O" }( B, d  V- |) b8 T! Y' E; n+ B( [) L  U9 s* H
此鎮(景德鎮)從古及今,為燒器地,然不產白土。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高嶺),出粳米土(高嶺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瓷石),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其土作成方塊,小舟運至鎮,造器者將兩土等分,入臼舂一日。然後入缸水澄(淘洗)。其上浮者為細料,傾跌過一缸。其下沈底者為粗料。細料缸中,再取上浮者(再次淘洗),傾過為最細料,沈底者為中料。
) F0 z1 C. M) D
5 e0 i* q7 F- ?- O+ k* [- O既澄之後,以磚砌方長塘,逼靠火窯,以借火力。傾所澄之泥于中吸乾。然後重用清水,調和造坯。……」這裡敘述的是明代陶工如何淘泥,如何以磚塊和火逼將泥弄乾燥後,再調清水和泥造坯。
+ h) j, V- _' ], N3 g: @9 M8 }# k7 h7 b# p8 q6 u; X* R
清乾隆八年成書的唐英「陶冶圖說」,說到「淘鍊泥土」這一項時曾云: ( ~* i4 ~: d' N2 P

- N$ _; Y- f/ J/ s, b淘鍊之法,以水缸浸泥,木鈀翻攪。漂起渣滓,過以馬尾細蘿,再入雙層絹袋。始分注過泥匣。俾水滲漿稠。用無底木匣,下鋪新磚數層,覆以細布大單,將稠漿傾入,緊包壓吸水。水去成泥,移置大石片上,用鐵鍬翻撲令實。以便成器。凡各種胚胎不外乎此。惟分類按方,加配材料,以別其用。 9 M( g7 [! L9 W+ M

; d  M, l/ a1 ~0 a* z) U+ C唐英所記述的是清雍正到乾隆時御窯廠的造瓷技術。以如此細的坯料來作瓷器,無怪乎能製作出官窯極細極薄毫無瑕疵的白瓷胎,再經過精細地描繪釉上彩,其精工可想而知。 : ^* l; k# w: ~

" \! z' u" p% G( S* @" m一般的史料只記述如何淘土、鍊土。鍊土除了以「汲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稠泥」,或者是「用鐵鍬翻撲令實」,多半是靠指掌將泥團旋壓揉成均勻合用的泥團。至於談到「養土」的就很少了。明代周高起的「陽羨茗壺錄」曾記載:
% @5 }+ b9 q. L" d8 @' y+ G/ i  p( U% d' }3 V+ H
造壺之家,各穴門外一方地,取色土篩搗。部署訖,弇窖其中,名曰養土。取用配合,各有秘法,秘不相授。並未解釋養土的理由為何。原來土中所含的三氧化二鋁經過長時間的「水解」,可以將少部分轉變成膠狀的氫氧化鋁,對於土的塑性和黏度有一定的影響。中國古來作陶者流行將土泡在水中,名曰「養土」,這種長年累月將土泡「爛」之想法和作法,是有其經驗作基礎的。
# ]! i* C# O3 D" o" m
+ d' f! e* i" f" e+ K陳擎光任職於故宮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12: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就是字是繁体看着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秘方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9 12: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拷贝到文本文档,改变字体看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贝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6-16 1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3 02:12 , Processed in 0.0561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