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0|回复: 2

[转载]馆藏元代瓷器(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08: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外飞仙 于 2011-11-29 08:38 编辑 # D# w0 F+ ^/ Z8 `
. j% e. Y/ s# x) _# y
原文地址:馆藏元代瓷器(二)作者:西风: J- [6 Q3 U9 {% W

& d5 {; K. J. l: r! k9 i  I4 D
馆藏元代瓷器(二)
磁州窑白地黑花凤纹罐 元  首都博物馆藏
        北京东城区鼓楼中学院内出土,高44.5厘米 口径27.3厘米,直口微内敛,鼓腹渐收,下部束收,使之有挺拔感。全器三层纹饰,近口处为波浪纹,中间为变形缠枝花卉六朵,腹部为主题纹饰,菱形开光内饰云凤纹,三层纹饰间以弦纹;平底,中间微下呈环状;白釉泛黄,黑彩有的色深呈黑色,有的色浅呈褐色,罐裹买施酱釉。
+ }8 L- U6 h+ X" k/ K3 E) Z2 I3 U  e% `7 |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人物花卉纹罐 元  上海博物馆藏
             高33厘米 口径21.2厘米 足径15.6厘米,圆口凸唇,短颈斜直,丰肩鼓腹,腹上部内收呈圈足状,平底挖足较浅,形制颇大。胎体除圈足外并不厚重,当属元代磁州窑大罐中的精细之作。器内裹留有较宽的拉坯痕,外壁修坯较精细,尤以腹上部为精。器口、罐内裹施黑釉,釉色黑中泛褐。外壁图案系在化妆土上用黑彩绘画而成,上罩透明高温釉。器腹主题纹样分别绘在三如意形开光内,二为任务,一为朵花,纹样线条活泼流畅,与较为规整的辅助弦纹、水波纹、莲瓣纹形成了动静相宜的艺术感染力。
% s0 @0 s1 I% T% c
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罎 元 上海博物馆藏
      
* C0 }' K2 h1 ]' g1 ~2 b" D( `
56.7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15厘米,小口凸唇,细颈,长腹,高圈足外高内浅,足端宽阔,颈肩所附四系虽已残缺,但高大的器皿仍不失气势宏伟之感。胎体厚重,灰中闪黄。器身纹样系在白色化妆土上用黑彩绘成,上罩透明釉。腹部主纹题诗一首:[春阴淡淡片云传,攙報江头雨一犁,转过粉墙无个事,倚栏闲看燕争魂。下落[诗工题款。肩部在四系间各书一[字,字体酣畅流利。肩腹处饰一条由圆点、水草纹组合的带状纹一周。器腹下部、圈足内外施黑釉,釉面光亮,气泡、气孔密集。
) B+ |6 i" C" l/ I+ U
磁州窑白釉铁锈花诗文四系罐 元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博物馆藏
                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野猪沟乡出土,高
  Q+ x1 z9 p* z; ]3 f. ]% v6 ]9 R
54.7厘米 口径12.8厘米 底径16厘米, 小口凸唇,束颈,大鼓腹,高圈足。口沿外有四系装饰。从肩部始,用褐彩绘出弦纹、云纹,腹部为一首褐彩草书诗问,内容为[岁序成摇落,深居避俗喧。麈埃从几席,书剑沿乾坤。把酒真聊耳,题诗孰共论。东林有高士,赖肯过柴门]。题款为[上诰老]。这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借酒发泄内心的感慨,也许又是位躲避世俗喧嚣的隐士。题诗潇洒自如。诗文下部至较高。是元代磁州窑以花卉诗文为装饰的大型代表器物。

% `$ T& C3 h3 D6 J; A% o) E

! K- {. U0 P! k' V" J/ G3 j海康窑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 元  广东省博物馆藏                    1957年广东省海康县至元三年墓中出土,通高31.2厘米 口径9.6厘米 底径13.7厘米,盖作荷叶形,有钮。丰肩,圆腹下部斜收,底足外撇,平底。除底外,通体施青灰色釉。彩绘从盖顶起分六层,依次为如意云头纹、双凤四鹊菊花纹、连线纹、折枝菊花菱形开光、卷草纹、折枝花卉团扇形开光。罐的造型及纹饰都具有元代瓷器的特征。/ P0 h; u8 B; [0 w

$ F3 e, p, v" L( M! N+ |
白釉[内府瓶 元  内蒙古自治区哲盟开鲁县文物管理所藏
            高35.4厘米 口径5.6厘米 底径13.8厘米,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平底。瓶通体施白釉,底部露胎,凸起鸡心。胎质坚密,肩及上腹部以褐彩书[内府两字。此瓶从造型、胎釉、铭文等方面来看,为元代典型器物,是专为官府烧造的容器。
8 L, ~; J9 m$ W1 ?' \' ?* b$ l) ], j3 U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8: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州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 赤峰市喀喇沁旗博物馆藏
          高33.4厘米 口径9.8厘米 底径11.5厘米,喇叭状口,细长颈,大鼓腹,圈足。瓶通体施白釉,白中闪黄,圈足露胎,胎土较粗,呈黄色;腹部剔刻缠枝牡丹纹,花纹繁缛,自然流畅。白色花纹与黄色地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元代磁州窑系上乘之作。3 z, e$ X: [1 d- ?! p
扒村窑白地黑花瓶 元  上海博物馆藏
          高17.9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7.1厘米,高17.9厘米,小口外卷,长颈溜肩,垂腹微鼓,圈足外高内浅,呈外撇状,足端面由内向外倾斜,为元代流行的一种瓶式。胎骨厚重,尤以器底为甚,器壁留有高低不平的修削痕。器外壁水平纹系在白色化妆土上用黑色彩绘画,上罩透明釉。纹样简洁大方,黑白对比强烈,釉面温润明亮。这种以黑白对比作色的装饰在元代磁州窑及磁州窑系窑场特别风行,其中扒村窑的黑彩尤为乌漆黑亮。
7 u: r9 ^4 _- G/ b) ~2 ^% U
3 e3 g8 y- R! M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纹扁壶 元  首都博物馆藏
           北京安定出土,高33厘米,口径6.5厘米,造型为典型的蒙古族风格。小口四系为扁方形。腹部扁平微鼓。在白地上的两侧分别绘出酱色龙、凤纹。龙凤纹外饰以双线纹作框,侧腹绘卷草纹。在纹饰上采用绘画与划刻相结合的装饰方法,使纹饰绘画笔法具有乃劲雄浑的风格。
+ h3 l6 K1 z; O: e9 _
0 W3 S- l  T% e8 E  K; x' f
鲁山段店窑白地黑花鱼纹盆 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0年河南省鲁山县段店窑址出土,高10.2厘米 口径41.6厘米 底径23.7厘米,此盆宽平沿,浅腹,大平底。器内施白釉,外表露胎。沿面绘草叶纹,周壁绘莲瓣纹,盆底绘游鱼、海草。画面布局严禁,用笔准确生动。鲁山段店窑创烧于唐代,以烧制花釉瓷闻名于世,系唐南卓《羯鼓录》中所述[鲁山花瓷的产地。宋元时期烧制有白瓷、青瓷、钧瓷和白地黑花等品种。这裹的白地黑花瓷器线条简洁精炼,充分显示出该窑先进的制瓷工艺和高超的绘画技法。
$ H* E1 P6 V% r1 h
白地黑花盆 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74年禹州市钧台窑址出土,高11.5厘米,口径29.1厘米,底径10.6厘米,此盆斜平沿,深腹,圈足。器表施黑釉,器内在白地上绘黑花。盆底双环内绘有一朵荷花,周壁绘莲瓣纹,沿面上绘四组草叶纹。钧台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所在地,为北宋徽宗朝烧制御用瓷器的瓷窑。宋金时期还烧制白地黑花等品种。这裹的白地黑花瓷器黑色浅淡,布局疏朗,以花卉图案见长。: \; U+ W. g1 h" @. C) K+ }
& A! |6 D3 B8 F3 r
磁州窑白地黑花鱼藻纹盆 元  首都博物馆藏
        大瓷盆高9厘米,口径38厘米,是元代磁州窑系常见的器皿,多采用白地黑花装饰,图案纹饰以鱼藻纹为常见。此盆扳沿,内壁绘仰莲瓣纹,内底绘鱼藻纹,鱼游于水草间,形象生动逼真。器内盛水后,有[如鱼得水]的艺术效果。此类大盆在北京元大都遗址也有出土,窑址上的鱼残片堆积更比比皆是,可见鱼藻盆是官、民日常生活所用的必需用具。7 \5 ?9 q: K) C  ^& R#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8: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外飞仙 发表于 2011-11-29 08:41
9 O$ l; E  m1 n/ C磁州窑白釉剔花牡丹纹玉壶春瓶  元 赤峰市喀喇沁旗博物馆藏          高33.4厘米 口径9.8厘米 底径11.5厘米 ...

) Q: z# U8 r5 K0 S% t2 {
蓝釉彩绘茶花纹盖罐 元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79年江西永新县出土,高15.4厘米 口径9.8厘米,罐平口带盖,直颈溜肩,腹上鼓下收,矮圈足略外撇。盖呈笠帽状,顶部无钮,盖面饰褐彩螺旋纹五道。颈部亦环饰螺旋纹。腹部主题纹样仿水墨画风格,于罐正反面绘釉下褐彩折枝茶花各一枚,并于两侧面亦对称绘光芒四射的太阳升落图案。通体施蓝釉,器内壁、盖内壁及底足露胎。胎质洁白,画面粗放,或许为磁州窑系之制品。
5 L8 m( U$ c# u* T# D
  \, R! ^8 Y1 z, g
孔雀蓝釉带盖梅瓶 元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
         通高35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20.5厘米,底径12.5厘米,折沿小口,短颈,丰肩,深腹,近底足部稍外撇,上有覆钵形盖。胎粗松厚重,呈土黄色。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外施孔雀蓝釉,近底足无釉。胎釉结合不牢固,剥釉现象严重。
9 d6 t+ C* @2 o& J5 q( p7 Q+ p9 `4 _8 q; D2 Z6 Z; s) w, Q
霍窑白釉印花盘 元  上海博物馆藏
        高2.8厘米 口径14.35厘米 足径4.7厘米,口外撇,浅腹折腰,内壁自折腰处平折呈底,圈足挖足过肩,外直内撇,形制精美。内底印阳文细线条印花,纹样织细,外壁素面无纹。足端支垫痕不清晰,内底五细小支钉痕则相当醒目,镶铜口。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匀厚。通体除足端无釉外,余皆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为霍窑仿定器中的典型之作。
* y, P, u% D: n. D( b! R0 j2 ]) v( M# z. a% ]" `/ L% H$ C5 ]
吉州窑彩绘波涛纹炉 元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66年江西新淦县出土,高17.2厘米 口径20.6厘米,炉敞口平沿折唇,梯形腹,高圈足,腹中下部塑有一道突出的腰箍。白地酱褐彩绘,纹饰柔和织细,层次繁密,通体装饰六组纹样,各组均以粗细弦纹相隔。平唇部饰卷枝纹;腹部主题纹样为逐浪波涛纹;腰箍斜面饰平铺重瓣莲纹;腹下胫部饰几何形锦纹;圈足面饰连续迴纹及S形纹。器型硕大端庄,胎质灰白,绘画流畅,造型奇特,线条刚柔相济富于变化;为元代吉州窑独具风格的釉下彩绘瓷中之精工傑作。
4 g0 ]5 Z4 D7 _# u' `+ {
2 O6 }9 e& r9 I+ i, o4 X6 [
吉州窑花釉圈点纹瓶 元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79年江西永新县出土,高20厘米 口径2.8厘米,瓶小口广肩,颈斜直,腹上鼓下收,矮圈足略外撇。通体以窑变花釉为地,再蘸黑釉散缀圈点纹。经高温焙烧,使装饰图案变位放射兔毫状彩斑,色彩纷呈,清新瑰丽。此瓶为元代吉州窑独具特色的装饰技法,堪称稀见珍品。/ W+ A/ S. w. k7 j/ j" d1 r
& U& s0 i! Q+ ^6 d% ~/ t7 G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瓶 元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院藏
        高18.7厘米,外翻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此类造型通常称之为[悬胆瓶。口沿、圈足均饰黑釉,外壁其余部分均绘略呈黑褐色的缠枝卷草纹。这种装饰,系沿袭吉州窑白地黑花彩绘技法制作,但已经形成了吉州窑独有的风格。- L7 _( K9 n) P+ ?
吉州窑彩绘海涛纹小瓶 元 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藏
                     1984年常州纺机厂工地出土,高, j! `& G) b) A/ R  K
9.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3.5厘米,喇叭小口,细长颈,膽腹,矮圈足略作外撇。瓶体由三载坯胎粘接而成,接痕较明显。施炒米色白釉,配以褐色彩绘。口、颈部饰粗细弦纹数道,间以小蝶纹,主题纹饰为海涛纹,足部以两道弦纹结束。整个器面为纹饰所覆盖,但没有繁乱之感。构图丰满而多变,笔法简洁而酣畅,颇得国画写意之神韵。浓郁的吉州窑彩绘风格与技艺在此充分展露。此瓶器型虽小,但其造型、装饰手法均具元代特征。为吉州窑彩绘瓷之佳品。
+ d1 G/ h& E7 g; A1 L4 H4 ~
吉州窑彩绘波涛纹三足炉 元  江西省博物馆藏
     高9.4厘米 口径12厘米,炉敞口折沿,直颈鼓腹,下承三乳足。宽平的折沿上,绘以迴纹;颈部饰弦纹,腹部主题纹样为水急浪高的波涛纹;足裆间饰菊纹。全器造型工整,纹样清新,为元代吉州窑白地褐彩装饰釉下彩绘瓷中之傑作。# T1 r7 R2 p  v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30 16:10 , Processed in 0.0559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