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evia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图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青铜尊盘”
& e5 {2 `4 O1 p% N9 L& T/ \- b; F4 u: ]6 O4 R9 c' u% p
战国早期。
+ p& S% N9 f6 Q1 ^2 L/ \9 M
$ Y) \5 N8 \6 \' o: v7 C2 R" S' c$ o# [) i1 I' n5 R6 E) @& Q$ o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n: z) }4 P( O$ @

$ g7 k7 |) n. m& }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3 {" v2 C8 b+ E& V, {  O8 J7 o, G: z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027_864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彩漆凤鹿木雕座屏
! M# ?+ P9 E6 |7 r+ U3 j
# _. `+ O$ b! M战国。3 r/ D* G7 L- `2 S) q- O6 e/ }! C

9 q7 V  h6 `" J: g  X6 i( u# X通高15、长51、座宽12、屏厚3厘米。此座屏为木质,周身髹黑漆,用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外框长方形,其中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只动物,包括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透雕部分由两约对称的图形组成,两组图形完全相同,构图十分稳定。每组图形都以双凤。双鹿围绕着一个中心——鸷鸟搏蛇。底部浮雕以纠结的蛇、蟒和蛇吞蛙为主要内容。除边框为直线外,鹿。凤和蛇的轮廓均为曲线,形成有动感的韵律。各种鸟。兽、蛇、蛙都以写实方法表现,但它们的动态和身上的羽毛、斑纹毕竟是理想化的,因此比自然更具有规律,也更美。如左右两只鸷鸟各衔蛇两条,我们可以想像在乌嘴下挣扎的蛇是如何丑陋,但这两条蛇都盘成对称的花结,委婉自由、玲珑剔透,是座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这件座屏在艺术上极为成功,历来被艺术史家看成是楚国漆工艺品的代表作。1 h: T/ {2 E( H2 b5 N% A  t
4 p5 u. \" u0 ~: p* W
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2 h$ u7 `9 |2 i% Q% {2 I* e* |' A

  e1 Q/ \; W0 r* U'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028_864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山文化“女神像”
% f. t* o7 l, ~% I2 z5 n1 `' i; m- K  A3 q. p+ x; p$ T! a
新石器时代晚期。: m8 e5 j! e/ V

7 v7 [4 D% V3 q1 m: \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
9 f2 H+ O7 C$ S8 I: H) J/ y3 c9 f. e. d# r8 M- U7 u, M
现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029_86432.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鸭形玻璃注; A, h; k: @# `, W1 D1 R( f
$ ^. u2 P, _+ Z9 A
北燕。* Z0 v0 C' ^  H- R9 @# ~  ^

& ]4 t! v" k8 v5 e! M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1965 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 t" J# H$ ]+ P, u& x* A/ {9 L- A6 H' ~1 q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030_864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代。通高3.96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含底座、树身、龙三部分。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一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在每层三根枝条中,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底座圈上三个拱形足如同树根,主干上三层树枝,均弯曲下垂,树枝尖端有花朵果实,其上均有立鸟,全树共九只鸟。主干侧有一身似绳索的残龙。这株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真可算是独树一帜,举世无双。三星堆遗址出土。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 H  g- P* m3 i- t# L
6 p  r/ A! a4 G1 K1 _; |商代。7 L' K# L& u. G% g3 ]) B
& z# f2 i. B3 W" T+ g2 ]- S
通长54.5公分,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图案上下两幅对称布局,内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三人,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做抱拳状,脚穿翘头鞭,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第二幅是两座山,山顶内部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在圆的两侧分别刻有“云气纹”,两山之间有一盘状物,上有飘动的线条状若火焰。在山形图案的低部又画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山的外侧,一只大手,仿佛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第三幅是两组S形勾连的云雷纹。云雷纹下的一幅也是三个人,穿着和手势与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人戴着山形高帽,双脚呈跪拜的姿势。第五幅又是两座山,内部结构与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勾状物横在两山之间。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 t2 C! r# }: e3 W- t% M' S

2 H9 |% C1 G6 D三星堆遗址出土。
2 m. f- ?7 x# F# `" U
, G" V8 P4 B2 a' y8 Z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031_86434.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树杆直径约1厘米,叶片最长约15厘米,最短为10厘米,每片树叶厚约2毫米,树高度应在1米左右,为三向八枝。所谓三向,即为摇钱树枝杆被分为三层共八片枝叶,呈对称分布。 特别有意思的是树杆上有造像,高约5厘米,宽约2.5厘米。两侧各有一条飞龙,龙长约6厘米。人像站立状,身着袍衣,双手下垂合于腰前,整体造型美观而大方。 细看枝叶,每两片为一对,有如芭蕉叶的,叶片上铸有圆形方孔钱,每钱相互连接,铸有一人作弯腰伸臂捡钱状,叶片外侧四周犹如太阳的光芒,延生出许多长短不一的万缕细丝;有如椭圆形的,一头为乒乓球大小的圆环,两侧铸有飞龙,龙头顶着钱币,两龙之间用钱币连接,叶片外侧如同刺猥般的短刺所包裹。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现藏于: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
% E9 e8 S3 }4 `0 X' D. s* l2 L2 p

/ n) e+ n' q% o# S局部放大图
36-1.jpg
3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此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其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要弄清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中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代。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 126厘米,进深70厘米,呈横长方形,有圆形车盖,前面与两侧有车栏, 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 ,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 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 7米多深处。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h( c$ r4 i! d; V( Z2 q) \7 G8 ^* P" ]2 N% C
" e) N6 x+ C/ X, ?# M# s6 L6 e
下图2为“一号车”       下图3为“二号车”
38-1.jpg
38-5.jpg
3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中期。微氏家族器具,通高16.2厘米,口径47. 3厘米,深8.6厘米。史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盥洗器,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部饰两端上下卷曲的云纹,全器纹饰以云雷纹衬地,显得清丽流畅。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铭文首先追述了列王的事迹,历数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并叙当世天子的文功武德。铭文接着叙述自己祖先的功德,从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亚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墙。颂扬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铭文。人们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出土。盘铭也是一篇很漂亮的书法作品,其文体爱用简明整齐的四字句式,这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现藏于陕西省周原扶风文物管理所。# Q/ @2 M( W  a+ P* E

7 N+ h9 B; d! C* [* [墙盘铭文
39-1.jpg
3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文物。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鼎身上的主体图案,正是牛头蜴身龙纹。牛的头型,牛的眼睛,牛的鼻孔,牛的双角;这只牛头的两侧,却分别长出大晰蜴龙的身躯,有一肢体,分出四趾,浑身长满鳞片,尾巴卷曲向上。也许是为了更明确地昭示这是一只牛头蜴龙,在这一龙头下面,还铸造了一个完全写实、明确无误的牛头。鼎的上口,还分别雕有四条鳄型原龙。其造型高大魁伟,纹饰庄严神奇,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造诣。1979年出土于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现藏于:陕西省淳化县博物馆。
无标题.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v 于 2010-7-22 10:33 编辑
4 c- ]# Y! L/ N/ U8 E! h7 b: k$ W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8 j& N) X, I% B5 Z6 v; X
   这批作品构思超凡,题材多样,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意象博大深沉。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皆蕴含着饱满的生机,或腾跃或宁息,生态万般,无不各具其妍,韵致宛若。质朴而有灵趣,力雄风雷,气势浑厚磅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p7 w/ a$ c) Y& p9 H7 Y* z( ]   石刻表现手法洗练,雕凿勾勒并用,以意运斤,精微入化。相石拟形之构思,有石破天擎,神全意足,浑若天成之妙,乃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以写实象生与写意并重之优秀范例。作品风格凝重刚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瑰宝。
3 y- P: Q- ~- A, @
7 ~9 P4 }: O1 k( u. j5 L1 N2 n0 t怪兽吃羊
* [" E7 R8 [+ g6 `: e2 ]7 g西汉。长274,宽220厘米,依石块自然形态就势刻划,怪兽的眼与嘴透露着凶残和贪婪,线条简练准确,用线雕勾勒出怪兽的前肢,用石面自然形状表现羊身上的肌肉,羊在怪兽中挣扎的痛苦表情,通过前蹄的用力和肌肉的抽搐,形象地再现出来,结构十分巧妙,形成紧张恐怖的气氛,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a.gif
卧牛.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高150,长240厘米,其头部线条刚健有力,眼眶呈三角形,炯炯有神,前半部几笔大的勾勒,流畅遒劲,极富于动感,前蹄紧扣地面,前肢弯成直角,形象刻划出了烈马一跃而起的瞬间动态,刻工简练而精巧。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跃马.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高58,长180,宽103厘米,前肢盘曲,表现出睡眼惺松的憨态,鼻子斜搭在前足上,宁静中透出顽皮可爱的神情,头部轮廓采用圆雕的手法,刻划出了小象的温驯性格,栩栩如生。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卧象.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5-24 06:23 , Processed in 0.0596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