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shiqi

西域地区细石器文化遗址发现概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二村遗址:位于鄯善县东巴扎回族民族乡二村,在乡政府东南约1公里。(二村又称作“阔什土尔”,“阔什”维语意谓“双的”、“双重的”,“土尔”是烽火台或了望塔的意思,因村里原有一双烽火台而得名。)地理座标:东经90°14′—15′,北纬42°51′。调查者在二村遗址调查时,曾采集到陶片28块,石制品6件。其中刮削器2件,石片3件,石核1件。陶片以夹粗砂灰褐陶为主。石核呈弧角形长方体,刮削器一件为盘状刮削器呈椭圆形,另一件为双直刃刮削器,石片均为石核上打下来的石片,很不规划。初步推测二村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均有人活动(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雅尔湖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湖交河故城土崖及与之邻近的西土崖之上,即交河故城西南三道沟与四道沟之间的台地上。遗址北面有古墓群。从该遗址采集的细石器标本有石核、石核制品、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等。采集标本中打制石片占比重较大,一般石片宽大于长,形制不规整,边刃均见第二次加工及使用痕迹。遗物中相对比较,细石叶占比重较小,在这里见到有石镞。遗址内也见到早期陶片,但这里的细石器是否与陶器共存,很难准确说明。一些学者认为,雅尔湖遗址的年代上限可追溯至中石器时代,下限可延续到新石器时代(21)。文化面貌与七角井遗址大体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阿斯塔那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三堡乡喀尔桑买亥来村西北戈壁砾石地带。地理座标:东经89°31′44″,北纬42°50′52″。海拔—25米。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先后有吴震、中科院考古所、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以及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阿斯塔那遗址都进行过调查,共采集石器遗物760余件,石器中有打制石片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有:石片刮削器、修整石片及石叶、尖状器、斜歪形尖状器、锛形器、石核刮削器、石核尖状器、石核砍砸器等。细石器分为:石核、石核石片刮削器和尖状器、细石叶刮削器、压剥法制成的圆形、半圆形、刀形、舌形、双刃或单刃刀形刮割器。通体压制的折肩式、柳叶式、三角带铤式、阔刃式略呈桂叶形石镞等(图十一)。还有琢制石器:磨盘、石球和穿孔砾石坠,及少量夹砂陶片。阿斯塔那细石器遗址的年代属新石器时代(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柯坪遗址:位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西南,属柯坪塔格山与艾外衣塔格两山之间的萨尔干盆地的东缘,在乌旦库勒泉水汇合苏巴什河流出口处,古干三角洲阶地表面。调查者在此采集细石器标本300余件。石料一般为灰绿色硅质岩、燧石。石器有细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刮削器边缘呈锯齿状,有细致加工痕迹。尖状器尖端可能经常使用,而似乎象磨制痕迹。石核上有明显的打击剥落痕迹。而小型不规则片状石器占比重较大。这里发现的石器一般器形都很小,长的约2——3cm,石器碎片散布在数百平方米范围之内,但不见与陶器共存。有关专家鉴定这是一处细石器文化遗址,材料尚未正式公布,可能为细石器早期遗存点(23)。时代与七角井遗址大体相当(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乌帕尔遗址:位于喀什地区疏附县乌帕尔乡西南喀让古亚尔冲沟北岸的霍加阔那勒和乌帕尔乡西北索赛厄肯河北岸的苏勒塘巴俄两地,实为两个遗址。霍加阔那勒遗址地理座标:东经75°31′31″—32″,北纬39°16′30″—31″,海拔高度约1450米。苏勒塘巴俄遗址地理座标:东经75°30′29″—30″,北纬39°18′24″—25″,海拔高度1472米。这两处遗址共采集遗物400余件。主要是细石器,其次还有陶片、骨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铜器,另外还采集到零星的兽骨。霍加阔那勒遗址简称HC,苏勒塘巴俄遗址简称SC(25)。HC遗址发现的细石器有:楔形石核、半锥状石核、半柱状石核、柱状石核、细石叶及小石片、细石叶尖状器、舌形圆头刮削器、两端刮削器、尖状器、刮割器、棱柱形器和修整石片等(图十二、图十三)。SC遗址发现的细石器有:半锥状石核、柱状石核、两端刮削器、石刀、板状石器、石锥、圆底桂叶形、凹底石镞或者尖状器、修整细石叶等(图十四)。乌帕尔乡发现的这两处细石器不仅地域相近,而且文化遗存相似。从成形的石核和石器看,HC遗址比SC遗址丰富。其中楔形石核、石叶尖状器和尖端细石叶只在HC遗址有,舌形圆头刮削器,两端刮削器也只在HC遗址中发现。有学者认为:这些石器都具有中石器时代石器的特点(26)。乌帕尔乡发现的HC、SC两遗址,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发现的最西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这里与苏联中亚毗连,从广义的中亚概念来讲,也属中亚范畴。如果根据SC遗址所见遗物同苏联中亚地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克尔捷米纳尔遗址文化内涵比较来看有些相似。其共同特点均属非几何形传统细石器,同时有石镞、骨镞、小铜器,其年代约公元前3000——4000年(27)。但SC遗址明显晚于HC遗址的年代,可不应晚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巴什康苏拉遗址:位于于田县南约77公里处,克里雅河上游南岸的第三台地上,是一处河湾地带。文化遗物发现有:石核、细石叶、刮削器和石镞等,另外还有石片。石器以细石器为主,质地为硅质岩和叶岩等。石核有柱状石核和扁而宽的石核。细石叶一般两侧也近于平行,有单脊和双脊两种,横剖面呈三角形和梯形。刮削器分为圆头、直刃、凹刃、双刃等几种,石镞分凹底、带铤两种。发现者 认为:巴什康苏拉遗址属典型中石器时代细石器遗址(28)。其文化年代大约与七角井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野牛泉遗址(简称:89AY):位于女若 羌县阿尔金山腹地祁曼格乡境内。地理座标:东经87°54′30″,北纬36°53′45″,海拔453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遗物发现有成形石器46件,有楔形细石核、细石叶、刮削器等。这里的石器标本,总体看制作比较粗糙,石器的加工主要是由劈裂向背面,石核有表现早期特征的楔形石核(29)(图十五)。野牛泉遗址的年代大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该遗址1988年7月由宋炳轩 调查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喀尔墩遗址(简称:89KR):约在野牛泉遗址同纬度东200公里,遗址面积和文化面貌与野牛泉遗址基本相同,1988年7月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宋炳轩同志调查时,曾在此采集到较好的细石器17件,大致可分为圆头刮削器、鸟嘴状器、石柱、石片、小石叶等。喀尔墩遗址的年代与野牛泉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同(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辛格尔遗址: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辛格尔村西一沙丘上,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和五十年代初,先后有瑞典学者贝格曼和中国学者王永炎在此进行过调查,贝格曼曾发现300余件石器和陶片共存,并见灶址。辛格尔遗址的细石器中有锥状石核。石器以石片器为主,主要有刮削器、石刀、锥钻等。同时发现少量残断的石磨盘和石杵,辛格尔遗址的细石器中以加工精致的桂叶形和叶形石镞最具特征(31)。辛格尔遗址的年代与阿斯塔拉细石器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同,属新石器时代(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罗布淖尔遗址:罗布淖尔是一个地域名称,范围很广,细石器遗存在这一地区有广泛分布,从考古调查结果来看,主要分布在孔雀河进入罗布淖尔的三角洲地带,以及孔雀河下游的小河,楼兰故城附近和距楼兰古城西南约50公里的LK海头古城周围。此外在现已干涸的罗布淖尔湖床西北边缘也有一些细石器较集中的点发现(33)。罗布淖尔遗址发现的细石器从制作技术上分,有打制的、压制的,从形态和用途上分,主要有圆锥形石核、楔形石核、圆柱形石核、半柱状石核、细石叶、石片石器、刮削器、尖状器、锥钻、石镞等,且以通体加工的桂叶形石镞或矛、投枪头最具特征(图十六)。石片石器多有二次加工痕迹,大型打制石器较少,加工较粗糙,主要为石斧、石锛、石磨盘、石杵、砺石等,但有的仅只局部磨制(34)(图十七)。罗布淖尔遗址的年代与辛格尔遗址的年代大体相同,其文化类型有人称之为辛格尔——罗布淖尔文化(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克拉玛依遗址: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南约20公里。地理座标:东经85°05′16″,北纬45°28′23″,地处玛纳斯河下游的枯河道岸边及不远的范围内。石器分布得较分散,调查者在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700米的范围内共采集石器200多件。从石器的外观上看,其选料主要是硅质岩、玛瑙石等。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细石叶、细石叶双边刮削器、细石叶鸟喙形尖状器、长身圆头刮削器、短身圆头刮削器、长刮削器、短刮削器、双边刮削器、凹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复刃刮削器(图十八)、鸟喙形尖形尖状器、戈形尖状器、两端尖状器、三棱形尖状器、双尖尖状器、杏核式尖状器、三角形尖状器、叶形尖状器、矩形尖状器、尖状刮削两用器、鸟喙形雕刻器(图十九)、屋脊形雕刻器、棒形敲砸器等。石器普遍较小,不见新疆典型细石器遗存中的一些典型器类。加工比较粗糙,有相当一部分石器刃口加工所留下的疤痕,显得较深、较短,刃缘相对也较陡,其规律性差。有相当多的石器是采用直接打法的工艺技术加工修整的。石器类型的成型化、典型程度低,如圆头刮削器是细石器遗存中常见的典型器物,但在这里往往表现出石片不规则,加工得不标准。克拉玛依遗址的年代大致为新石器时代(36)。

除上述细石器遗址外,尚有以下地点或地区发现过细石器遗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五)吉木萨尔:位于天山北部的吉木萨尔县境内曾经发现过细石器遗存,采集到各类细石器标本(37)。

(二十六)克尔木齐:位于阿勒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县克尔木齐村,在一批年代相当于战国时期的古墓中,曾有一批细石镞出土(38)。

(二十七)焉耆:1928年黄文弼先生在焉耆县城南约10公里的沙渍中曾发现1件石镞(39)。

(二十八)巴楚:1913年,斯坦因在巴楚县附近曾采集到一批细石器标本(40)。

(二十九)克里阳:位于昆仑山西北,皮山县克里阳村东南约10公里的塔斯洪河左岸。在此曾发现有刮刻痕迹的石料(41)。

(三十)且末:在且末县城南80公里的车尔成河谷,贝格曼曾经发现过细石器遗址,采集到细石核、刮削器、细石叶等(42)。

(三十一)英都库什: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在辛格与罗布淖尔之间,是吐鲁番去罗布淖尔的必经之路,黄文弼先生在此曾采集到细石核、细石叶等(43)。其年代大致与七角井遗址相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二)韦曼布拉克:位于托克逊县河东乡韦曼布拉克村。在该村布于烽火台附近发现一件通体加工的桂叶形残器、似镞、刃、茅之类的石器,和一件方形石叶(44)。

(三十三)小普鲁:在于田县城南直线距离72公里处的克里雅河主支流流水河,普鲁河交汇处的三角台地上,曾采集到细石器标本10多件(45)。

(三十四)齐德喀仁:在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齐德喀仁渡口北100米处,曾采集到细石器180余件(46)。

(三十五)XYF—87地点:位于哈烟达克以南约10公里的玉龙喀什河右岸,在此曾发现打制石锤、石片、砍斫器8件(47)。

(三十六)XLF—87地点:位于和田市以东洛甫与羊达克勒克之间的第三级洪积扇地面,西北方离洛甫镇约25公里,在此曾发现打制石核和石片2件(48)。

(三十七)XNF—87地点:位于尼雅河两主源汇合点以北约15公里,纳格日哈纳西北第三级洪积扇地面,在此曾发现5件锤击石片(49)。

(三十八)XNM—87地点:位于尼雅河东源乌鲁克萨依与西源汇合点以南的三角地带,海拔2500米左右。此地有丰富的细石器遗存,调查者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范围内,即采集到楔形细石核、细石叶、加工细石叶、石片等140余件(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九)XDM—87地点:在于田县城东17公里,南疆公路北侧1公里处,曾发现细石叶1件(51)。

(四十)XKM—87地点:位于于田县水交站南4公里的克里雅河左岸,这里曾发现圆柱形石核、细石叶、石片等(52)。

(四十一)西洪沟:位于石河子莫索湾一五O团团部西侧3—4公里处,这里曾发现两处细石器遗存地点,调查者在此采集到石镞、石叶、石镰等(53)。

(四十二)沙乐村:位于石河子莫索湾一五O团团部西北约20公里处,一东西长约百米的沙丘下,在此发现细石器石片数枚(54)。

(四十三)阿什库勒:在于田县南直线距离115公里左右,地理座标:东径81°28′,北纬35°49′,海拔高度5040米,属高寒漠地,地处昆仑山中段的喀拉塔什山南麓洪积坡上,在此曾采集到细石叶、刮削器和尖状器等(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西域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所反映的经济面貌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远离海洋,降雨量稀少,属干旱区地理环境。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降水较多的高山地带,综观新疆所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存,在一个如此广阔的空间地带,时间上又延用如此之久的细石器工具,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新疆地区的特点与时代的差别。从一个侧面,也充分说明了新疆地区的土著居民,在向大自然进行斗争过程中,是斗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曾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6-26 12:33 , Processed in 0.0500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