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大名境内修高速,勘探出大批古墓葬文物。经过抢救性发掘,勘探出的80余座墓葬中,目前已发掘清理了17座,出土唐代墓志两盒和若干陶容器及铜钱等器物。
大名县北门口村北古墓群发掘现场
大名县北门口村北古墓群发掘现场 据了解,邯大高速将在大名境内东西穿过,全长40余公里。自6月份全线动工以来,邯郸市文研所会同大名县文保所组成文物勘探队伍,对邯大高速大名境内全线进行了细致地调查及地下文物勘探工作,发现了众多明清及以前的古墓葬和窑址等。在位于大名县北门口村北三四百米处的高速建设工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的范围内比较集中地勘探出了80余座唐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及两座陶窑址。 7月初,由邯郸市、大名县文物部门组成的文物考古发掘队,针对该墓群聚集的原因和埋葬的历史信息展开了全面地抢救性发掘工作。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 据介绍,这些墓葬的发掘将为研究大名古代历史、丧葬制度及风俗民情提供可靠的实物见证。相关链接:大名府 大名府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 大名府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大名县现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