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2 07: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胚胎中的翼龙/ M8 r' S# U j# p7 D7 _
9 b5 K# M8 y8 ?, V: N
翼龙作为爬行类动物,应该是卵生的。它们应该像恐龙和现生的爬行动物蜥蜴、龟、鳖、蛇、鳄鱼等一样,是下蛋的动物,是通过蛋的孵化繁殖后代的。但科学需要证据,翼龙究竟是不是卵生的,一直缺乏化石证据,而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休。1871年,在英国侏罗纪中期的岩层中,发现了一种相当小的球形蛋化石,直径为19毫米。发现者认为这是龟蛋化石。此后不久,在蛋化石发现点附近又发现了翼龙化石,因而英国古生物学家西利假设它们是翼龙的蛋。到了1925年,相关的研究人员检查了这些蛋化石的蛋壳结构,结果显示了它们肯定属于爬行动物蛋化石,但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使它们归于翼龙类。1989年,也曾报道在美国德州晚白垩世的沉积中发现可能是翼龙蛋壳的碎片,因为在发现蛋壳的地点曾经发现过大型翼龙—披羽蛇翼龙化石,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蛋壳碎片就是翼龙蛋化石。! T, M6 Q& p+ j+ a5 w6 s2 P) B9 r
2 S$ ]; ?; Y0 M3 {- G* B
辽西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似乎要解答古生物界的一切难解之题。
4 B$ M; K. W5 Y. B9 g3 S. C7 G# v" b, T, w* D
2003年4月底的一天,当地一个群众把一块小“鱼板”交给正在辽西义县考察的汪筱林和周忠和博士。这是一件从中间劈开的正、负模页岩,在乒乓球拍大小的两片石板上,各保存着一条黑乎乎的鱼,这是当地人司空见惯、非常熟悉的狼鳍鱼,也算是金刚山一带的特产。另外,石片上还有一个像鸡蛋似的椭圆形的东西,里面隐约可以看见一些杂乱的骨骼。6 P" q$ e0 ?3 `% r) u8 o
3 u5 I( o3 M# }1 [ 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古生物科学家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翼龙蛋,甚至是翼龙的胚胎吗?作为翼龙研究的专家,汪筱林不能不有这样的猜想和企望。6 l F2 d1 [% J9 i: o) Q2 d
I+ ^9 q2 L, s0 i0 W* m* V+ I1 V 2004年6月10日,汪筱林和周忠和在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这件经过室内精心修理的化石。这就是引起轰动的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和翼龙胚胎化石。国际上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重要发现。这一发现还入选美国,《发现》杂志2004年全球100条科学新闻。
& |$ S' y2 r0 N, u6 h
) Z3 I: k6 m# X- s. z 汪筱林和周忠和描述这件化石称,这枚翼龙蛋呈椭圆形,最大长度为51毫米,最大宽度为41毫米,大小也和鸡蛋差不多。蛋内的化石骨架保存非常精美完整,由于后期挤压,部分骨骼略有错动位移。胚胎化石的脊柱大致沿着蛋的长轴方向伸展,头部从一侧向后弯曲,与脊柱组成倒“U”型。这种保存状态可能反映了翼龙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原始状态。脊柱两侧不对称,前肢紧紧折叠在一起。化石保存部分头骨和几乎完整的头后骨骼,下颌粗壮且保存有两枚细长略为弯曲的牙齿。至少保存5枚背椎。肱骨粗壮。翼掌骨发达,略短于肱骨。骨架显示胚胎具有相当加长的第四指和具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加长的第四指形成翼,这是翼龙最突出的骨骼特征。加长的翼掌骨进一步显示这一胚胎属于翼手龙类。一些特征显示这一胚胎可以初步归于鸟掌龙科。胚胎化石与北票四合屯地点发现的郝氏翼龙比较相似,但是由于翼龙发育过程中存在的明显异速生长现象,一些骨骼长度的比率在成年和幼年个体中很难直接进行对比,因此也不能确认其是否属于鸟掌龙科的任何已知的属种。3 U' w4 M& A# v A. R, B: \
3 P& V; T- X! g2 J' | v) K9 K$ [
汪筱林和周忠和称,这一翼龙胚胎化石两翼展开约27厘米,比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翼手龙幼年个体还要大,而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的幼年个体两翼展开虽然只有18厘米,但是这个刚刚出生不久的翼龙幼体可能已经具备了飞行能力。翼龙胚胎显示这一翼龙长大成年后,将是一个中型或大型的翼龙。此外,该胚胎化石的骨骼以及软组织结构反映了翼龙出生后不久即可能具备飞行能力,类似早熟的鸟类一样具有自主觅食的能力。4 A; |- R: J9 o, h
- E8 l' a3 b, X/ E 汪筱林和周忠和称,这一翼龙胚胎骨架化石代表了翼龙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保存有完整的骨架和翼膜,同时具有出生后幼年阶段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着这一翼龙胚胎可能即将破壳而出,走向大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