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来源---张万连的个人网站' j& U4 m, K" G# y3 C
! ~' p7 C) v c' E; ?" b: l7 F. z/ q在地球的生命史上,鱼类是历史最长的脊椎动物。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1.6亿年,而鱼类已存在了4亿多年,现在还是地球上一个特别庞大的类群。在现生脊椎动物中,鱼类是种类最多的动物,有21700多种,是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和的一半还多,而数量则多得无法统计。在辽西化石发现中,发现最早和最多的也是鱼类。
) a3 i/ ^3 k8 a3 L+ m; y' ?* Z; L
戴氏狼鳍鱼 在历史上,朝阳很多地方都发现过鱼类化石。18世纪60年代,一名叫戴维的法国神父,在现在凌源市的小城子乡大新房子村一带发现了一种鱼化石,然后交给了法国的鱼类学家索瓦士研究。1880年,索瓦士把这种鱼定为鳉科属的一个新种,以戴维的姓氏建立种名。直到1901年,英国著名鱼类学家伍德华认为这是一种狼鳍鱼,把它归入了狼鳍鱼属,但保留了原来的种名,叫戴氏狼鳍鱼。
; L, x( j, t1 x( x, o( ^- W3 _8 z0 M. x; r4 d
狼鳍鱼,这个怪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4 ?3 q& X+ `8 ?& S$ b9 C0 f
+ r* S* N+ n+ C7 L ]
狼鳍鱼的名字是德国著名解剖学家穆勒在1848年建立的,是拉丁文。古生物命名国际上通用的规则是使用拉丁文。狼鳍鱼的拉丁文名字是:Lycoptera。有人认为,其中
6 w* o" S* F$ m0 J& a6 a0 \& Z
的“lyc”源于希腊语,意译为“狼”;“pter”也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翼”、“翅”,在这里也可以译为“鳍”。所以在早期的文献中有人把狼鳍鱼译为“蒲翅鱼”或“狼翅鱼”。穆勒建立狼鳍鱼属的第一个种,也就是属型种,叫米氏狼鳍鱼。这种鱼最早发现在西伯利亚,后来在东亚许多地方大量出现。戴氏狼鳍鱼主要产于现在朝阳市所辖的凌源市,在凌源市几乎有化石就有戴氏狼鳍鱼,有时一块一两平方米的石板上就有几十条或几百条,最多一块大石板上达几千条。3 i b: E. R1 E' L
9 T5 T+ O" {8 B, Y! `' q/ v& J
狼鳍鱼是中生代后期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鱼类,广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和我+ J: {* ]; N9 x3 q& }
) y1 G+ T2 b' t$ r4 m% w9 l
国北部水域中,为热河生物群的主要分子,它和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成为热河生物群的代表或标志物种。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了16种狼鳍鱼,在辽西除了戴氏狼鳍鱼外还有以下几种: m5 I1 b! k& P! v7 y& x
/ D( I u* ^/ A 室井氏狼鳍鱼 这种鱼是日本学者高井冬二在1943年以日本学者室井渡的姓氏作种名首先记述报道的。这个标本没有详细出土地点和编号,现在保存于日本东京大学地质研究所。高井冬二当时把这种鱼命名为室井氏亚洲鱼,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鱼类专家刘宪亭等才将其归入狼鳍鱼属,成为室井氏狼鳍鱼。199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鱼类专家金帆等对这种鱼进行了重新修订。室井氏狼鳍鱼目前所知仅发现于义县金刚山义县组地层中。
$ d- T C* @3 [- o- R
& \) f* |, q4 x/ M 中华狼鳍鱼 这个名字是由英国人伍德沃德在1901年建立的。这种鱼的正型标本,也就是伍德沃德研究的那件标本,是一位叫哈里贝克尔的英国人在山东莱阳附近采集的,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高井冬二曾以这种鱼为属型种建立了亚洲鱼。1963刘宪亭等认为亚洲鱼属不成立,将这种鱼又重新划入狼鳍鱼属,命名为中华狼鳍鱼。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鱼类学家张弥曼和周家健再次确立了亚洲鱼属,并推测亚洲鱼可能为骨舌鱼亚目的代表。1995年,金帆等又将这种鱼归入狼鳍鱼属。在辽西,中华狼鳍鱼主要发现于北票市的炒米甸子、黄半吉沟、四合屯和阜新市大五家子三吉窝铺。
( x( X5 _0 v* H1 s( ]4 ^. \& N4 f2 _# E! ]; H0 y- o# U" W
三棵榆树狼鳍鱼 这个名字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鱼类专家马凤珍和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调所的工程师孙嘉儒,在1988年根据在吉林南部的通化市三棵榆树下叫桦皮甸子组地层中发现的标本建立的。当时他们将这一标本定为三棵榆树亚洲鱼。1995年金帆等将其归入狼鳍鱼。同年金帆等还把在建昌县喇嘛洞叫九佛堂组的地层中发现的一种鱼类也归入三棵榆树狼鳍鱼。5 Q: I/ O3 }, D% g* y4 m$ J. d
" n) ~" s$ o, B+ ^$ X4 c 副狼鳍鱼属未定种 1977年,张弥曼、周家健根据在浙江南部的永康、缙云等地采集到的标本建立了副狼鳍鱼属。1995年,金帆等把在辽西义县煤矿九井叫沙海组地层中发现的鱼类化石标本也归入副狼鳍鱼属。这一标本包括一个已散乱个体的身体前段及一些零散的舌颌骨、鳃盖骨和鳞片。在辽西发现的这一类鱼化石虽数量不多,保存亦欠佳,但从其保存下来的骨骼形态特征看,无疑应属副狼鳍鱼。副狼鳍鱼已知有两个种:伍氏副狼鳍鱼和张氏副狼鳍鱼,两者之间较显著的区别是张氏种较伍氏种的脊椎数目多臀鳍小。辽西发现的副狼鳍鱼属的鱼类,目前尚无头后骨骼的资料,因而无从归入上述已知种或另立一个新种,所以仍是个未定种。
3 ]" p6 y. q, T2 V9 i/ y' E6 v% m- E N0 [
狼鳍鱼的多数种牙齿较小,可能以浮游生物为食,但中华狼鳍鱼、甘肃狼鳍鱼和室井氏狼鳍鱼的牙齿略大,可以捕食小昆虫和昆虫卵。狼鳍鱼一般保存完好,属静水环境下的原地埋藏,从化石埋藏的密集情况看,该鱼似有群游的习性。
o J* z* ^! [# n5 d4 {1 ?9 A- G. ?! L/ O
鱼类由无颌到有颌,由无脊椎到有脊椎,由软骨类到真骨类,是一条由原始到进步的进化之路。狼鳍鱼属于真骨鱼类,辽西的早期真骨鱼类还有以下几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