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陇兄推荐!有个顾虑,是怕被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洗脑。
- D5 R+ j- C$ z4 n3 _$ k网上搜到书籍资料,存在这里备份:; i" i4 I. W V6 q4 G/ T
4 K5 R$ x3 a5 j1 G4 z《夷夏先后说》% S1 j1 t, ^: M) j
! H8 Z; E1 h# I* x! I
作者:易华(博士,任职于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 C7 t. l( t# w( u+ A' I( g' U# C& G
9 x, S9 C5 v/ L1 u' f内容简介0 w* e# {6 ?6 g# x$ o
人类是一种喜爱迁徙的动物,人类史就是迁徙的历史。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由不同的移民构成的。所谓土著,相对于新来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相对于欧洲殖民者而言,是先到的亚洲移民。相对于夏而言,夷是东亚土著。受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和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启发,参考布罗代尔长时段(long duree)和华伦斯坦世界体系(world system)概念,特提出“夷夏先后说”如下:. M5 q# [- B' w0 F3 n+ F
历史记载或传说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为夷蛮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后才有东夷西夷之分。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尚未有游牧与农耕之分,正是夷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夏或戎狄引进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夷属蒙古人种,可能来自南亚,部分夏或戎狄属印欧人种,来自中亚。语言学研究表明汉语、韩语、日语是典型的混合语:夷语或华澳语是底层,夏言或印欧语是表层。夷夏结合与转换才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形成独特东亚文化传统。
5 M+ S( h3 i, ^3 F1 w夷夏不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夷为东亚土著,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夏人西来,传播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汉族的历史是夷夏结合的历史,汉人、汉语、汉文化均是夷夏混合的结果,韩、日、匈奴或蒙古亦然。夷夏转换是东亚上古史上的关键。在人类历史上,喧宾夺主的事时有发生,而数典忘祖亦是常事。正本清源,夷夏先后说化解了东亚文明本土起源说与外来传播说的矛盾,对理解东亚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和东亚历史不无小补。
H! u) z% d5 e8 I& I/ J5 @: K9 L目录
# ?/ A. k, F- R {! L英文内容提要# q& }' ~; N2 ~- N9 [* t
中文内容提要3 |! b5 P0 s+ p1 Z. Z
他序2 A- s# ~' \6 b. S& B% i0 @
自序0 g5 ? _8 J- c' e+ [4 ^- g) z
第一章 导 言:演化论、传播论与互动论
/ u% a( K4 v, K6 @( X$ J( T, B一、本土起源说与演化论 N7 F0 A6 F* a$ G, u+ d7 X# _% b
二、外来传播说与传播论( y/ V& H0 \* h- W
三、东西二元说与互动' b, o8 ^" ?4 L4 N+ i+ O4 H3 U
第二章 从夷到夏:历史人类学论证
6 a& R. r6 ]/ p9 u4 C# G一、夷蛮与夏
, }$ \ e" x7 i4 L0 ^5 T7 ]9 V; L7 u1、尧舜禅让:夷人的事故
) g2 ]. Q+ b5 _- a. }2、夷人建立夏朝,群众基础是众夷
3 H! @6 y3 }9 H3、商朝是夷人王朝,夏人无足轻重0 j% ?, S R) J. d0 ~- r, \/ o
4、周朝是西夷王朝,东夷是群众基础
, W3 e! `% ~$ f5、子为夷礼,诸子为夷
$ t1 P2 U! i0 G% m3 `+ [5 M! }2 O6、夷为东亚土
9 T4 R* R/ L! L& Y9 o; y; L$ K二、夏与戎狄6 ^% p, O$ a5 f! z+ O, e% j8 D
1、炎黄之战:夏人的传说3 M. X0 e& h4 A& Z: }
2、夏与戎:羌方、月氏、吐火罗、大夏/ m* |" [* v% V4 n% \) n. W6 k$ x) Z
3、夏与狄:土方、鬼方、匈奴、大夏' B; i3 ~+ ?& v- L/ Z
4、夏与杞、鄫
& o, _. g: B: u0 J5、周代夏崇拜4 U x" P( Q* q" H9 m
第三章 从新石器到青铜:考古人类学论证; z7 s- V3 T* V/ y* L
一、夷与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
& s) h) S% |3 \& K* U" ^1、粟、稻与菽& J I9 K1 A0 j( k6 u& y
2、猪、狗与鸡/ j; J5 j( Z- Q( v0 C
3、陶瓷9 ]: a3 |. @ d. q4 r- v
4、桑、蚕与丝绸
3 z: V# \ w' v4 u7 O8 m5、半地穴式与干栏式住房
2 }4 d5 H' N6 S( h' p7 |8 q6、耒与耜
. d/ T2 e8 p! [1 T* s! m7、舟与船
+ m% v( v: g( E% q, f/ x6 Q8、土坑墓与瓮棺葬
5 }+ n n- n6 q) K0 K: a% R9、玉器
; i; G$ _: C# m: U/ ]5 ]9 H10、祭祀与礼
' x- Y) z+ w' E- \0 r" u/ M3 |11、东亚文化底层夷文化
3 z; v/ u* o8 @0 q7 ]+ X6 L, |3 \二、夏与青铜时代游牧文化
% m. x+ H, |' g9 }" f8 @1、青铜器与青铜技术
$ g1 V5 |5 B& y# M2、绵羊与羊毛制品& S1 x% b9 E/ W- G
3、黄牛与牛奶& X! q3 ~5 E- l! [/ V
4、马与马车
$ F( f) F% i( [! F5 d' z5、小麦6 C5 q3 O5 L y5 o1 _- r
6、砖# N& p2 ]9 v+ R6 T/ T( j* W* u
7、支石墓、墓道与火葬 G5 M* `- H: A4 Q7 W, g
8、金器6 E. {3 a' V8 j
9、战争与戎
) K4 B. t9 F5 ~4 Q" n% D10、天与帝$ p+ T; K$ p6 V2 ? b! v( o
11、中国文化表层夏文化: P/ Q6 q8 A5 \8 w$ S
第四章 蒙古人种与印欧人种:体质人类学论证( ]5 s4 R" A5 A2 K6 q
一、夷与东亚蒙古人% S7 [, ?% q% G, k
二、夏与印欧人在东亚
- O& L$ K, |9 [' _! X三、夷夏混血:汉族及其他
' {6 [1 G" B' c! s- H第五章 从语系到语海:语言人类学论证
5 g2 h: X" @4 D# f' v一、汉藏语系假说
: G/ K3 e. G, @# h二、汉语的底层:夷语与汉语南岛语系或华澳语系假说
" h) S1 w1 Z, g三、汉语的表层;夏言与汉印欧语系或汉高语系假说
/ D4 [' ^4 ?; B+ M5 M1 m m2 m四、汉语混合语:从语系到语海
, n% g0 R0 L4 \1 O第六章 讨论与结语:夷夏先后说9 s; o6 ]: e+ t: @9 R* v4 i
一、文化起源& ~' o; k( d, N8 m! n# S
二、民族形成! C9 U7 X# r4 l
三、民族认同
3 C% e' K# }- @$ s四、结 语9 x8 s2 y8 [( r: h
附录一 中国的民族主义
& t) v, |; I, l% X0 J/ k- A附录二 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 g" }3 C9 W, q5 G; K1 v4 f
关键词索引5 c' n# k! a* W
后记
: h1 H5 y,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