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值10元的奥运钞被炒到2000元,第一版人民币报价高达400万元,而一张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目前被炒到了30000元的“天价”,升值幅度高达30万倍……钱币收藏上演了“天价小钱”的升值神话。! Q2 B/ U, Z+ [
第一套人民币全套62张,价格已涨到400万元。
; ~3 C9 `2 o( c0 @5 _; m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目前市价3万3 G% q6 M, q- k0 U: [$ e% x
2008年奥运纪念钞发布之后,人们收藏人民币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当时,面值10元的奥运钞被炒到2000元,而第一版人民币报价高达400万元……
$ S, U0 J( E/ p2 a. f而最近,媒体更爆出了一张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炒出了30000元的“天价”,升值幅度高达30万倍,为钱币收藏上演了“天价小钱”的升值神话。第一套人民币 d6 F) a! f# g& \* _
, i) y5 o) V1 i3 b* {3 m1 o
发行日期:1948年12月1日! `) }5 G7 x4 j: R
8 F5 }1 m5 _3 Y. R( J- w流通期限:1948年12月1日~1955年5月10日# i9 G, y: N; d+ G
0 U7 T( b5 g# l! n; @2 X- F x
发行情况:第一套人民币分多批次发行,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随后又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而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2种,版别共62种。
5 H4 L4 H: `* F1圆长城币0 s4 i3 r7 m$ \( a
, r% W; |. \1 j$ t5 f) e1 Z9 t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收藏品市场,了解到长城币的收藏较为热门。总面值仅1.8元(壹元,五角,两角,一角共四枚)的一套长城币可以卖到150元。
/ g! J6 l( N8 b _, e& V0 q
8 b1 ]* |; ?5 c! [; y$ j6 t% j在“玉泉文化”收藏品店内,一位从外地赶来的藏家说,“我是专门从外地来汉的,这次准备购买1000套长城币。近几年,长城币价格逐年走高,是钱币收藏品中的一个亮点,以后还会有上涨的空间。”
, u: H2 z$ y9 ]
# _- E1 g; x3 u1981年1圆长城币
v ^8 \0 X0 ~% d3 U+ f0 m- `# J* q: A
1 C& L. s8 V+ W# C8 k5 L资深钱币藏家陈方喜告诉记者:“长城币是收藏品交易网上的热销品种,买卖尤为活跃。五年前,我购买一套只需要花八九元钱,现在翻了十来倍,花上好几十元都不一定能从市场买得到。目前,一套长城币可以卖到150元,是其面值的80多倍(以上价格均指1980、1981、1983、1985年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其他年份的生产量不大,在国外流通,国内存量极少,价格更高)。1986年发行的长城币现在一套卖到16万元,市场上已经非常难觅到这一套了。随着收藏队伍的壮大,长城币只会供不应求,预计在今后五年内,其价格会一直上涨,三年内大有翻一番的可能。现在投资长城币,风险小,潜在的利润空间大。”
6 v& L1 i7 C5 T- b% h2 X: Z; K6 s: l P* Q: }- i
据了解,长城币是当代中国流通币与流通纪念币的开山鼻祖,可称之为试机币。从1980年至1986年,我国共发行了7套长城流通硬币。除了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曾大批量发行、面对社会公开发行外,其他年份的长城流通硬币发行量不大,均在海外流通,经过20多年的消耗,在国内的存量就少之又少了,尤其是1986年的,发行时就只有660万套。
* g% i6 n/ n+ V' d+ ]
, Z8 X+ A, j# D& F5分钱硬币身价暴涨一万倍/ N5 L. y0 r* T* A" [$ s" H
; ^0 p b2 [% i& N% p& p
近年来由于第三版人民币收藏热潮的兴起,以及良好的升值效应,已有许多集藏爱好者正在收藏硬分币,因为硬分币的市场地位绝不亚于第三版人民币,其收藏前景也不会逊色于第三版人民币。! \% b" i9 m& P3 D3 ]
) e. x7 a- Y2 w. k硬分币“家族”兴旺; W3 ?$ w0 v3 u# q3 ^; l
- x+ ^+ z1 R% p8 ?
我国的流通硬分币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面额分别为1分、2分、5分,材料初期为铝铜合金,因存在较严重氧化现象,加之国内铜资源紧俏,后从1956年发行的5分面值硬分币开始,改为铝镁合金。它是与第二套人民币纸钞配套发行的流通辅币,与同时发行的纸分币等值使用。# a k1 x# x: v- d" ~! a
; ^: F, C8 U$ E: r8 X0 e& t
由于硬分币的大量使用,也导致了纸分币逐渐销声匿迹,尽管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重新发行无流水号的纸分币,但这是为了解决当时硬分币流通紧张的权宜之计,就市场的流通量看,硬分币依然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流通辅币。
0 ?3 Z J+ S6 o0 `; x
! B" W5 I6 I1 u' Z9 e虽然硬分币的面值仅3种,但由于材质与铸造年份不同,所以家族仍然庞大。迄今为止,这3种面值的硬分币共发行了100种。其中1分面值的硬分币39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87、1991─2000、2005─2008;2分面值34枚,年号分别为1956、1959、1960─1964、1974─2000;5分面值的27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7、1974、1976、1979─2000。 ! U9 k" A9 w" E7 R6 \ {/ N
在这100种硬分币中,投放市场公开流通的年号有69种,另有31种年号则以装帧册形式溢价发售,未投入流通领域。它们分别是1979─1981年期间发行的装帧册,其中5分面值均未流通,1981年的1分面值和1980年的2分面值也未流通,而1992年发行的硬分币装帧册内,除了5分面值有大量流通外,1分面值和2分面值均未见流通。此外,1993─2000年期间发行的8本装帧册内所有硬币也未流通。3 h. ? ^- a$ U( u5 }
+ g* l: k$ \. [( d6 ]
硬分币中觅精品
0 g# |4 @* k$ m) Y! B; B
+ n7 P8 Z V3 w6 M( X! X* H1 I一是“天王”级珍品。硬分币的天王级品种在上世纪末就尘埃落定,它们分别是1981年的1分面值、1980年的2分面值和1979─1981年的5分面值硬币。由于这5种硬分币装帧量少,不要说流通领域罕见,就是装帧的也并不多,目前后者在市场上也很少见,成了整个板块中的瓶颈,被收藏者称为“五大天王”。7 k3 t9 @( E8 ]: t
: l- B! F+ Q- s; W5 B二是稀缺级精品。处于第二梯队的硬分币有4种,分别是年号为1992年的1分和2分面值、1955年与1957年1分面值,其中前者的稀缺原因为未流通,后者却是由于长期流通后大量损毁而造成的市场匮乏,被市场誉为“四小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955年和1957年1分面值硬分币目前极难见到全品,原因是材质自身的氧化程度很高,所以一般是指8─9品(上品)。
5 k6 F* Y/ G% t% I+ q' h0 S4 b3 g' I0 a; V
三是量少级精品。这个级别的主力军是1993─2000年期间发行的装帧册,且其中还细分为普制与精制两种,其中精制的发行量仅2万套,有收藏证书,普制的发行量估计在28万套左右,没有收藏证书。投资者要留意精制装帧册,因其发行量少,后市极可能会晋级至“稀缺级”精品行列。5 t' _9 m7 w6 M8 h' d8 y
3 W7 ?2 }( s2 ]; @" w: S
四是有潜力级别。这个板块主要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发行的硬分币,其主要品种有1956、1957和1974年号的5分面值硬分币,1960─1964以及1974年号的2分面值硬分币,1961、1963、1964、1971─1974、1976和1979年号的1分面值硬分币。这些年号的硬分币流通量极少,但藏市中依然能够看到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