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4|回复: 7

铜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09: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铜镜
. Y- P. m$ A/ E6 A5 t+ d' Q    青铜制成用以照容的生活用具。在世界范围内,铜镜的出现以西亚和中国为最早。据考古发掘所知,伊拉克的基什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公元前2900~前2700年,伊朗的苏萨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前2300~前2000年,巴基斯坦的印达斯遗址出土的铜镜为前2000年左右。中国甘肃省和青海省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约为前2000年。在中国,从青铜时代初期出现铜镜,历经商周、秦汉,以迄明清,长期流行,直到近代大量使用玻璃镜以后,才被取代。据分析,从战国到隋唐,一般铜镜平均含铜约70%,锡约24%,铅约5%。与其他青铜器相比,锡的含量较高,这有利于使镜面光亮,宜于映照。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古代铜镜,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系统: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的铜镜,往往为圆形,附有较长的柄;中国的铜镜多为圆形,镜背中央设钮,以穿绦带,没有柄,到了唐宋,才出现有柄的铜镜。中国古代铜镜还广泛流传到周围地区。在西亚、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等地,都有中国铜镜的发现。特别是日本,自弥生时代以降,大量从中国输入铜镜,视为宝物或神器,并在本地仿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考古学上,铜镜的研究有相当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各个时代的铜镜都有明显的特征,有的还有纪年铭,因此在年代学上有特殊的作用。对铜镜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各时代的铸造技术、工艺美术、工官制度、商业关系、思想意识,以及对国外的交往等。因此,“镜鉴学”在考古学上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早在北宋,《宣和博古图》中就著录了许多传世的古镜。到了清代,《西清古鉴》、《宁寿鉴古》、《金索》等金石学书籍又有著录。20世纪以来,专为著录古镜的图录和书籍不断增多,其中以《岩窟藏镜》收集最广,品类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类铜镜大量发现,出土地点明确,在墓葬中的位置及与其他遗物的共存关系清楚,年代可靠。这使得中国古代铜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家文化和商代、西周的铜镜 齐家文化的铜镜,已发现2枚。一枚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出土,直径约6厘米,镜背平素无纹饰,钮细小。另一枚在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出土,直径9厘米,镜背铸出七角星形,外围饰栉齿状斜线纹,钮小而呈圆形。商代铜镜在河南省安阳西北岗和小屯出土有5枚,大的直径12厘米左右,小的直径7厘米左右。其共同特点是钮较大,呈桥形。花纹各有不同,但主要的纹样都是由若干平行线组成的斜格纹或栉齿状纹。西周铜镜至今共发现2枚,分别出土于陕西省的宝鸡市和凤翔县新庄河,均为素镜,直径分别为6.5和7.2厘米,钮甚细小。从齐家文化经商代到西周,中国铜镜始终处在原始状态,形体小,制作粗陋,缺乏规格,铸造量也少,但其存在是可以确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 进入东周,铜镜的铸造量有所增加。在河南三门峡市和浚县、山东临淄、山西长治、辽宁宁城、湖南长沙和湘乡等地,都有春秋时代铜镜的发现。但主要仍是小型的素镜,制作粗简。个别镜虽有花纹,但纹样稚拙。镜钮较大,呈桥形,与商代的有相似处。当时的铜镜仍然没有脱离原始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铜镜铸造业迅速发达起来,质量也有显著提高。镜的形制和花纹已经规格化。镜钮多为细小的桥形,已有钮座。镜缘也有明确的形制。镜背花纹精致,其特点是完全采用虺龙纹、饕餮纹、兽纹、羽状纹、涡形纹等青铜容器上的纹饰。战国中期以后,镜的形体增大,一般直径为十余厘米。由于铸造量大增,多采取铸造“同范镜”的办法,开后世“同范镜”铸造的先例。镜钮普遍为三弦纹的桥形小钮,钮座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除平缘的以外,镜的缘部多为断面呈弧曲内凹的。镜背的花纹可分“地文”和“主纹”。前者如羽状纹、涡云纹、雷纹等,仍然是采用青铜容器上的花纹;后者如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蟠螭纹等,则是适应铜镜的特点而设计的。战国时代的铜镜,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是方形。有的镜由镜面和镜背分铸配合而成,镜背铸出透雕式的兽纹和蟠螭纹。个别的镜则用金银错出各种生动、复杂的花纹,十分精致(见东周铜器)。各地所铸铜镜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从考古调查发掘看,战国中晚期,与北方的六国相比,楚国的铜镜铸造业显得特别发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0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的铜镜 西汉前期的铜镜,花纹虽略有变化,但总的说,仍属“战国式镜”的范畴,不同的是,有些铜镜开始有了铭文。当时最流行的是“蟠螭纹镜”。有些蟠螭纹镜,在花纹中出现了所谓“规矩形”纹样。
& b( P* X5 j  F& x  西汉中叶的汉武帝时期,铜镜的形制和花纹出现了显著的变化:①镜缘一般都为平缘,断面不再呈弧形内凹;②三弦纹的桥形小钮消失,在一度流行伏兽钮、蛙钮和连峰状钮之后,普遍流行半球状钮;③战国式镜上常见的“地纹”消失;④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的中心,有的可均称地划分为4区;⑤铭文增多,有的镜实际上是以文字作为主要的装饰。这些变化,使西汉中期出现了真正的“汉式镜”。从西汉中期到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镜”、“重圈纹镜”、“日光镜”、“昭明镜”等,后两者是因铭文而定名的。铭文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等,多为三字句、四字句或六字句。当时,随着汉武帝以来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更趋统一,这使得铜镜的形制和花纹也在全国范围内一致化,几乎不存在地方性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2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配合着 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3 20:38 , Processed in 0.0546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