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龙科-基本资料 $ e E8 h5 ~9 q: H O+ j+ Z; e0 K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是一类常见的草食性鸟脚亚目恐龙,一般品种包括埃德蒙顿龙、副栉龙,发现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的白垩纪晚期地层,由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禽龙类演化而来,并拥有类似的体型。幼年鸭嘴龙科恐龙化石 1 W" a R/ Z8 ^0 E9 e. U0 o 鸭嘴龙科可分为两个亚科,即赖氏龙亚科与鸭嘴龙亚科。赖氏龙亚科头顶有大型冠饰或管饰,体重较轻。鸭嘴龙亚科头顶缺乏冠饰或管状物,体型较大。
下颌骨的舌面很薄,在化石保存中常常破碎,使得齿根部位暴露呈板状。而在上颌骨中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2 d4 l. a& C/ y. d7 _6 W4 D W- t 鸭嘴龙科恐龙每一列牙齿均弯曲,不象素食哺乳动物那样牙齿的咀嚼面垂直与牙齿的轴向,而是与牙齿的轴向倾斜。因此,上下牙齿的咀嚼面近于竖直而不是水平,因而牙齿的作用是剪切,而不是像马那样起磨碎作用。弯曲的齿列正好与相对应的这种齿列特点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取食机械。在齿列中,中部的牙齿比两端的牙齿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