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g5 t3 @' F0 W* v
7 C5 E& Z0 _7 a3 X6 r- y" Q3 b元蒙统一全国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阿拉伯工匠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史载蒙人合赞(1271~1306),在元成宗时期册封为伊儿汗国中统治波斯一带的呼罗珊汗,合赞除精通其蒙古母语之外,也略悉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富浪等国语文,凡百工技艺,皆亲手为之,制品尤较工匠为佳,又习知化学及一切较难艺术,如制作珐琅、解化滑石、熔解水晶及凝缩、升华之术。在此不但可知珐琅工艺在13世纪后期是属“较难之艺术”,同时由高居可汗之尊的合赞也研习珐琅制作技艺的事实,凸显此项技艺已获元人的重视。 ! Q7 b+ T; t& _2 B# t+ s& m4 L2 P2 e 6 y0 O# B z+ t7 r2 E当时的掐丝珐琅器可能尽为皇家服务的,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D3 P! h, a( O, M' ]% {) A/ `7 M5 e( X
: t# j U0 Y. C( B& L$ t 下面是我今天淘到的一件老掐丝珐琅残件,铜胎是紫铜的,个人看应是明景泰以前的东西…请朋友们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