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假化石充斥了中国国内至少95%以上的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海生爬行动物专家李淳在最新一期《科学》上撰文披露了这数字。
! \ L8 r( ]$ p6 _- [
2 p0 t) B/ ]: W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1年1月5日第14版,作者:蔡文清,原题:《博物馆的化石多数是假的》& W5 q0 ^, {9 I8 ^5 s. _2 Q
# q; N2 k2 A4 b$ d6 J( @$ s
假化石充斥了中国国内至少95%以上的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海生爬行动物专家李淳在最新一期《科学》上撰文披露了这数字。
5 w% g0 Y+ q& R
v! F- j) _; `. _4 t4 F: _; x% b化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但目前大量的化石却遭遇过分雕刻,成为“假”化石。昨天,李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一种造假来源于化石的“修理”。现在很多博物馆中的化石标本,虽然看上去结构清晰、漂亮,但是修理过程中缺乏古生物学知识、不讲求技术,有时甚至由当地农民自行挖掘而出,破坏了化石原本的形态和生物结构,这样的化石虽然不是故意造假,但已失去了化石的意义。此外国内博物馆的“假”化石有的属拼凑造假,张冠李戴,甚至存在着完全人工雕刻的假化石。) b; A( ]% q" J! m6 q" T/ o& P/ c
( X+ Z' ?3 I" m! u. n7 L由三段化石拼凑而成的周氏黔鱼龙假化石(供图:李淳)/ Y, {8 |9 C d2 d* l: d
: F) U! U1 A( V/ h" e' Y% @. z李淳说,前些年辽西曾经出土了一种介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已经灭绝的物种,这个物种本来没有尾巴,但是由于化石出土的时候整体不太美观,化石贩子便在该物种化石的后部加上了一条尾巴,没想到此举竟然蒙过了国内某著名博物馆的一位资深科学家,该科学家便以此化石为标本,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颇为轰动的论文,声称找到了从爬行类到鸟类进化更为充足的依据。: Z/ Q9 s. g: }" ~
6 ~3 l$ a% r4 |& K7 y令李淳难堪的是,一次与两个国外同行一起参观国内的博物馆,大家一直都用英语交谈,突然国外同行说起李淳听不懂的意大利语,后来才知他们对当时看到的标本存有疑问,认为那个标本像是人工雕刻的,不能算是化石。
! }/ w& L' h2 |. z& s! d0 F+ x
6 D7 C$ k: Y7 a _6 ~周氏黔鱼龙真化石(供图:李淳)
" Y" i3 `4 ~# w+ U* t; }" N
* N; Z7 U1 r6 H. P8 L$ r“假化石就像毒奶粉一样,是对参观者的伤害和亵渎。”李淳说当他看到孩子在假化石前留影时都会感到痛心,用假的东西来进行科普,能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J) O# X# g5 e+ q2 p5 y" }( u
" ?* E9 J" u: C1 l, G& G+ x) r1 V( B$ m
目前在一些地方,疯狂盗采、走私化石的行为仍存在,而国家对此早有规定,任何脊椎动物的化石都禁止个人买卖。“今年1月1日盼望已久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了,希望假化石泛滥的情况能有所遏制,这对古生物的科研和科普事业都将是一大幸事。”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