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磊磊 于 2011-1-21 12:22 编辑 - m" ?9 S2 d. |
! l6 X' Y+ N3 Z5 E) L# P1 R
来自 中国化石网www.chinahuashi.com H9 m& W: Q8 H# `# n5 t
) |7 Y& @ K) U3 ]; C9 R( {) J
王原,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3 \# D! ]. {6 t" M1 q* u' E
) B Y* ]2 }) X5 b8 R! D `; a( i
从1991年至今,王原博士先后考察了我国10多个省区的中、新生代地层,发现和采集了一批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其间,他研究命名了三燕丽蟾、奇异热河螈、中华胖螈、强壮爬兽……等等古两栖动物和古哺乳动物的新物种。他对“三燕丽蟾”的发现和研究曾入选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y/ h( Y2 b- G: B& c: @% ]
9 c/ A& S& {' g2 k 记者:据了解,您之前从事的是哺乳类动物化石研究,为什么后来与古两栖类动物结了缘?7 u$ I! S5 V& d4 y
) r! p& D, p) `
王原:1996年的一次选择改变了我最初的轨迹。' h' S, A X) N) V; e0 n
F4 S3 t' I. q# L 由于当时国内缺少专门研究两栖类化石的学者,于是我得到了一次到美国堪萨斯大学深造的机会,做中国中生代蛙类化石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准备做研究的标本竟然在当地不慎丢失了。
! P! ~! ]6 J8 Q# p) A5 j
% c( p" @7 Y) _7 O 无奈之下,我在堪萨斯大学研究起了盘舌蟾科的产婆蟾,这是欧洲一种现生的原始蛙类。雌蛙产卵后,雄蛙就把卵带缠在自己身上,然后带着卵带到处跑,以达到保护卵“优生”的目的。当时,我就研究它们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骼生长过程,从蝌蚪到成体蛙。' \ B, ~! b# Q* }0 q% w
" @! k! ]; `1 f' R% e 很巧的是,我回国不久,国内刚好发现了一件保存精美的中生代蛙类化石,也就是后来我和高克勤博士合作命名的“三燕丽蟾”的化石骨架,而它正是盘舌蟾科的原始代表,与我在美国所研究的类群正好相同,就此我也十分顺利地开始了对我国中生代两栖类化石的研究工作。0 e! V/ c* E# t/ }
# o. [8 A% o2 E& u. {# i, P2 D
记者:我国中生代蛙类化石有什么重要价值呢?
9 o d+ w6 V0 G
9 s9 y7 K- [6 @# D# ` 王原:在三燕丽蟾等我国中生代蛙类化石发现之前,世界同时期,也就是白垩纪早期的蛙类化石极少,而且保存大都不完整。我国材料的发现为研究蛙类的早期特征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蛙类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蛙类,把蛙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推前了1亿多年。
6 y5 v) b2 n7 n& n. ^, ~! C% z8 F* V0 y( N
记者:“三燕丽蟾”还是您给命的名。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0 w! {7 k( r4 d8 B( p* ]% o' G" k: x3 z$ m n1 W% x: K
王原:对,是这样的,记得当时我们通过骨骼形态、分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确定它为一个新物种。新物种应该有一个名字,由于它的发现地是辽宁省西部,辽西地区曾是前燕、后燕和北燕定都的地方,所以有了“三燕”二字。至于“丽蟾”,并不是因为这个物种的形象有多漂亮,而是因为它保存为精美的化石骨架。* A5 Z! U" s/ f! q8 L
: {8 J1 ? u% a
“三燕丽蟾”也就因此而得名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像北票中蟾、钟健辽西螈、奇异热河螈、中华胖螈等中生代两栖类新物种。我觉得能为它们命名都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