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6 ?0 D8 X, r! I+ p3 f& d: J {1}、{6} 肖梦龙:《试论石斧石锛的安柄与使用》,《农业考古》1982年第2期。
& s/ j0 w1 o" J' f$ V {2}、{8} 南京博物院、吴县文管会:《江苏吴县澄湖古井群的发掘》,《文物资料丛刊》第9辑,文物出版社,1985年。
! O5 k2 k- l, z' u8 Q, f% w" m {3} 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第199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 b4 _4 B ~) T- N( s
{4} 赵晔:《良渚文化石器装柄技术的重要物证》,《东方博物》第二十八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 T- h2 H0 m# T/ I% y
{5} 四家收藏单位以下分别简称陶博、省博、良博、余博(即原来的余杭博物馆)。 ' J* ^/ F3 Z; w U* X
{7} 赵晔:《浙江余杭南湖考古调查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2007年12月28日。
' ~" |( ^* M4 g. V$ R# \1 h {9}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 T* _1 t, x; d# a: q# b {10} a.纪仲庆:《略论古代石器的用途和定名问题》,《南京博物院集刊》,1983年; b.蒋卫东;《也说“耘田器”》,《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 W) d: ^; g. @4 k* @( z
{11} 南京博物院:《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2 ^ Y! e1 z$ p* a, Q% n
{12}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 ( ~0 u) ~" \' Q8 Q- {8 F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等:《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