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50|回复: 3

【知石网】野人罗布泊——由一把九天玄铁剑引发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3 15: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一把九天玄铁剑引发的故事——野人罗布泊5 S6 i0 O' F" z4 N' J) q
2015.07.17 # M% r0 T+ k& Z! F8 c, S
编辑:知石网/王煜7 \2 E% ^" q) C- @8 |
原创:中国石器网/赵哥
- O6 ?$ b: x+ k2 r/ c
- r. I; k& t* n" r0 N( z( \& @# [$ Q8 m3 ]- g$ O$ O2 u# m
1 e' ~' W' H" L/ t+ g2 n0 g
武宗云
( i! Y0 O1 t$ H; E8 _
1.jpg

$ B( \1 }& c2 _5 u2 \: O. p
2 d" w! A8 V4 z& Q* S9 K
由一把玄铁剑引发的故事,昨天转载了石铁陨石。有好多人大呼不过瘾,那么小编今天就扒一扒石头圈里的那些奇人异事。
& w; W: U* I+ C& H
传奇人物赵哥(赵志强)

! x8 E. u1 `. t! o  z0 i
2.jpg
: n1 Y) }6 s, Y4 Q
- q( j  Y/ S0 |3 g
原归正传,陨石圈里除了有传奇的“马教授”还有更为传奇的赵哥以及武宗云,下面给大家转载一篇赵哥关于罗布泊探险的文章。
禁区入口醒目的提示
7 K# {6 u6 r% `9 @0 l+ B( C
3.jpg
2 Q7 E- c7 [3 y' M. ?5 `
       罗布泊——生命的禁区,在这里能够存活下来的本身就是奇迹。他们在这个禁区里猎取化石、石器、陨石甚至画家武宗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大地为画架、荒漠为背景。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传奇故事:
画家武宗云在创作

" k: F9 T: p: t
4.jpg

( l8 J/ K+ n* {  h& ?# @1 u
5.jpg

3 O3 ^$ ?9 X- o) g+ X, ^
      只有置身罗布泊,你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脆弱。茫茫大地,杳无人烟,见不到生命的痕迹,惟一能见到的,是动物的枯骨和干涸的草木。对无数人来说,恐怕一辈子都无法经历。罗布泊那极端恶劣的环境,令人生畏;但罗布泊曾经存在过的辉煌历史,又令人向往。
; d, U; o) H9 W6 q, y( k# a$ ^+ w$ n
野人俱乐部之罗布泊之歌. d+ T0 i' @7 w0 W' _
3 h, w: [. @6 w& [* r$ |  @9 g% }
罗布泊,野人为你唱支歌。唱你神秘的雅丹,浩瀚的沙漠,
/ w# {& S. B. k4 ^用歌喉化去你无情的风吼,再现海头的碧波,楼兰的绿洲。
) L/ _8 _* C; u2 q, ?" z" q9 J罗布泊,野人为你作幅画。画你挺拔的胡杨,弯弯的红柳,& X( s% X% H( t# v$ H
用画笔复原你昔日的繁荣,重现远古的文明,刀耕和火种!
3 d0 Y7 t& k3 i& \% W                                                        ——罗布泊野人俱乐部
3 p, q% O& p# u9 ^* M+ R6 s
& [6 m9 D/ X+ F! n
神秘罗布泊——生命的禁区
1 X5 t$ ]3 g; {: }% g
$ R0 g) q1 n  f, S       就是这个世人皆知的死亡之海,把无数企图驾驭它的鲜活生命毫不留情地变成了一具具木乃伊。令人望而生畏,畏而却步!
* F9 B5 M: f, I% a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当时的国家主席华国锋一声令下,“陆海空”立体搜寻。但除了彭加木的脚印外,踪迹全无,至今仍无证据证明彭加木已经死亡。这成了闻名于世的罗布泊的一大迷团。中国十大探险家之一的余纯顺,竟然在前有补给、后有救援的良好条件情况下,也因沙暴和迷路葬身于罗布泊,令后人慨叹。  
! T' e6 D, N, d8 X( H) y1 g' `/ o1 [        在罗布泊荒漠,大风一起则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更令人胆寒。它虽然广袤辽阔却满布陷阱,我们进入其中,举目苍茫一片:没有边际,没有生灵,没有生气,惟能感觉到的是我们的呼吸和脉动。罗布泊几乎无日不风。“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大风卷起大量的沙石,铺天盖地落下来,从而造成沙丘的移动和漂移。
& d3 n4 O2 L1 T. A% Z  罗布泊有着太多的神秘。其中,除了无数探险者的灾难之迷;还有楼兰美女、小河文化、海头古城之谜;更有不可思议、幻景奇妙的“海市蜃楼”,令人平添许多神秘与诡异的感觉。: l) ^0 Z% _6 f0 Z4 ^- z
有趣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爆清场的前几天,侦察机意外发现荒漠里有一群200人的原国民党军马鸿奎余部。这些残匪如何维持了十数年生存?又让此地多了一个神奇。. a0 n4 V/ d9 T" k
       1600年前,东晋高僧法显曾到过罗布泊荒漠。他后来是这样描绘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他把罗布泊的险恶环境喻为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到了近代,此地又被探险家和考古学者称为死亡之域。这就是被争议和研究了整整一个世纪还未完了的罗布泊的基本面目。
$ K8 i( W" l2 _% a然而,野人武宗云却把它征服了。
% `' n4 Y+ H4 B+ R, G% n* j. x& n, K. X
罗布泊的野人传奇
传奇野人武宗云

/ w7 s4 Q' f7 M8 e. O' m
6.jpg

' u1 D# f0 F& ]! M$ {, o
       他叫武宗云。
! E* J6 ?, t3 l, j6 P0 R       在罗布泊,他历尽艰辛,尝尽了无数疾苦,接受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当死神与他擦肩而过后,留给了他的,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20年来,他进入罗布泊开展艺术创作活动70多次,并因此成为探险罗布泊世界第一人! 6 \5 g( M; K  w* {: O* K
        罗布泊内数十年的行走,练就了他一身的本领。凡是他到过的地方,地形地貌过目不忘,没有GPS但从未迷过路,无论风沙还是夜行。7 M  r) }& o/ D7 u
       武宗云,是位奇人。少时放牧于天山北麓,用羊鞭习画于山水之间。后成为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的传奇人物,一名专业画家。毕业后,他走遍新疆的戈壁沙漠、大山大川,领悟了大漠之魂,感知了远古文明的呼唤,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对自然的崇尚,使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死亡之海——罗布泊。多年来,他拍摄了无数雅丹胡杨沙漠的风貌,画出了许多罗布泊的真实景色,在浩瀚的沙漠和雅丹上,捡拾了一个罗布泊史前文明。
4 n# i- j/ c5 x9 W5 }% ]   武宗云,是一位竭尽全力发现和保护罗布泊史前文化而不计安危、不图名利的行走使者。他舍生忘死,搜集抢救出了几万件西域石器。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壮举。本应由国家来做的事情,他做了,被誉为“中国石器收藏第一人”。 他的事迹必将感动中国。他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办一座罗布泊史前文化博物馆,给后人留下古老历史传说。
; F$ M+ a8 g6 ^% s" Y
! I- X$ i) @7 M% ?# \9 o* }) y/ s- ]: s1 S0 U4 \
即将消失的罗布泊史前文化
, P7 o$ i  S: B1 b3 L. \" N! X% I9 f! ]0 u3 @; F
       这是一个拥有伟大情怀的野人,这是一个进步向上的团队。8 N8 F6 S3 V! h7 u
       野人武宗云,拿到了进入罗布泊史前文明的钥匙,他复原出了罗布泊远古人类生活图,他有着惊世骇俗的重大发现!武宗云和他的野人俱乐部,挽救了一个地域的史前文化,捡回了一个即将被烈风撕碎的史前文明。在世界文物保护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们的高尚行为造福人类,功在千秋!
/ @8 h3 p1 S! F% J* z& H* f                                                               ——中国石器网创始人 赵哥
; V* q" z9 {$ U0 N! C6 Y5 d* _
 
  i, V! ]  m$ v8 a; S' q        罗布泊遗迹正在急速消失 神秘楼兰也许仅能再存20年。' `- Z2 `6 o5 M; m6 ^0 M
        或许20年后,人们或许再也见不到楼兰了,楼兰只能是一个传说。据悉,由于罗布泊荒原环境的迅速恶化,20年后,罗布泊将全部沙漠化,其古代文明和远古文化的佐证也将随之消失!
' n3 h" {1 _+ I- K        罗布泊是一个曾经失落的家园。早前的它是一片沃土,养育了多民族的先民。它曾是西域文明的摇篮,远在7000一10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那里生活。罗布泊有丰富的森林植被,河网密布,使以采集、渔猎和放牧为主的民族得以生存。罗布泊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过西域国存在并繁衍。当时商贾往来,驼铃叮当,“草软羊肥”,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消失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政治中心的转移,终于将米兰、楼兰和海头等古城变成了废墟,土地变成了荒漠,成为了无人地带。; z; n2 @7 o" ^* U7 N! i6 Z: c9 S; b* b
        现在的罗布泊是个黑洞,吞噬着曾经在这里休养生息的人类史前文明!
* t& {1 T! f7 g" g+ v: z        这个地球上的“宇宙黑洞”就是罗布泊恶劣的环境和无情的烈风。它将人类史前文化遗产毁坏的荡然无存,它摧毁和撕碎了曾经有过的史前文明。
% u0 N- N( ?8 N        赵哥代表中国石器网和中国陨石网,随同野人俱乐部对罗布泊进行了20多天考察,所见所闻,极为震撼、感慨和不安。
+ L0 V$ y4 ]- b/ P8 J: _! K        在罗布泊,赵哥见到的,是狂烈的风沙掀起了深深的汉晋与新石器时代及更久远地层。陶片、细石器几乎四处可见。从一些集中散落在地的陶片上不难看出,这曾是些陶器整器。它们是从被风揭开的地层中露头后,又被风摧毁的。各种制式的箭镞、大小不一的细石器,完整的、残断的,在沙漠和雅丹上随处可见。许多大型石器、石核被风刮出,裸露荒野,五马分尸,风化殆尽。有些玉斧被风蚀断裂,有的被剥了层,见身不见皮。还有不少石质玉化的石锤、砍砸器,被烈风呼来换去,“曝尸荒野”,令人心寒!4 _: n0 h5 p2 a, G  a9 _. P
       赵哥一向对打制石器情有独钟。本想捡起这些罗布泊文化的重要标本,也算是为保护古石器出点力。但是不能,因为几天的饮水和食物等早已不堪重负,如果再带上这些石核石器,就根本不能继续每天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了。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保护和挽救史前文化的工作,却由罗布泊野人俱乐部和武宗云办到了!

6 @% z/ G- ?5 j
散落在地表的石器

3 `: K5 c" E4 I7 b1 [/ ~
7.jpg
! S! m% @; V1 I" Z# `+ S. l8 @
走出来的罗布泊史前文化博物馆, B4 \' R. ^% m2 d* V/ H4 {

+ |; A/ N' i, F5 f1 s$ m- i      “我们捡到的这些石器、玉器是属于人类的财富,是国家的,我们要让世人分享罗布泊的史前文化,为保护远古文明,让我们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 W6 v& R" v2 @
                                                                                          ——武宗云

& w9 U) i: b# E( b& x! Q& e  H% t
        20年来,武宗云,这位新疆艺术学院毕业的专业画家,怀着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凭着自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进行了以罗布泊为题材的《海头云踪》绘画艺术创作,其事迹和作品业内称羡不已。画好罗布泊就要了解罗布泊的文化。当他看到散落沙漠荒野的古人石器时,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仿佛听到了远古人类围猎时的呐喊,看到了先民采集耕作时的一幅幅生活场景。2 v: J$ ~' J8 H" Y% M# O4 U
        于是,在创作之余,他走遍茫茫的沙海和雅丹,捡拾着一个个细小的石器,积累复原着罗布泊史前文化,呵护着罗布泊远古的文明。; E& _5 t* R2 _2 G; F. s
        从罗布泊向外背石头,谈何容易!! f" g4 D  e' y6 e/ ~5 _
        赵哥深有感触:GPS直线10公里的距离,你需要付出曲线30公里的代价。高低起伏的沟壑,纵横交错的沙山,况且还是在负重的情况下,让人难以想象是多么的艰难。因为不能走重路,捡拾到这些石器后还要背着走几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当你捡拾到石器后,这件石器需要跟着你走上80-150公里的路程才能返回大本营。  p6 {  R2 Y2 ^
        毅力,脚力,体力,精力,财力,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支撑武宗云毅力的是他对人类贡献和对史前文化呵护的一颗爱心。( [) S) v, g# `0 L0 N, m. y% F3 l
        赵哥在亲身经历和感受罗布泊环境状况后,在野人老大武宗云的家里,看到了他优秀的罗布泊绘画作品,同时也见识了武宗云日积月累、捡拾到的各种石器标本。
0 }! T4 ?4 l, z+ E" c; ?        其中,旧石器、细石器、新石器约30000余件;和田青花玉、碧玉、羊脂玉的玉斧、玉锤、玉箭镞达400余只;其他贝币、木器、陶器不计,完全超过了一个罗布泊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展品规模。据悉,新疆博物馆的玉斧仅为7只,全新疆所有博物馆玉斧加起来也不过50只。罗布泊史前的和田玉斧并非礼器,而是简朴无华的实用器,大多使用痕迹明显。其年代,是与石核、石叶、石箭镞、石刀等细小石器同时产生的,有的与其他遗物混迹于一起,静悄悄地躺在雅丹上,或者沙地里。
一些石器

9 z! u/ |& X! E' Z& |$ B
8.jpg
- X9 G0 X  r1 y" r( T
         罗布泊——本已失落的史前家园,被野人武宗云找回来了!赵哥有幸参观了武宗云靠双脚走出来的“博物馆”,靠双手捡拾来的“史前文明”,用生命挽救出的“远古文化”。
; \- J  G% i$ q6 W% U        在武宗云的果园里的仓库和简易展厅里,各类打制的石器或细石器尽收眼底,从千年到万年,各种器型应有尽有。石质从燧石、玛瑙、戈壁石到和田玉石,令人目不暇接;石核、石杵、刃片、石针、石叶、石刀、刮削、砍砸、石斧、玉斧、石锤、玉锤、柳叶形石箭头、石矛头、单双脊细石叶等等上百个器型,保你眼花缭乱。
) {* m+ i6 W% a# f  y4 Y        透过这些精美的石器我们不难看出,罗布泊早在10000年到4000年的石器时代就已经是人们活动和聚集地了,他们制作了弓箭、矛头等基本的劳动工具,过着原始的狩猎和渔猎生活。弓箭已成为人们狩猎的日常“兵器”。当时的罗布泊在沿孔雀河的台地上,人们依水而居,原始聚落已兴起。罗布泊水草茂盛,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动物成群,非常适宜生存。
武宗云收集的木器和陶器
% V7 [- v6 }/ n& _- a  L
9.jpg

# x9 V) W8 ~. ?' g9 L
      “死亡之海”罗布泊,早在万年之前就有古人类生息,并延续到历史时期,人类退出沙漠仅是汉唐后期。由于大自然的灾变,终断了人类文明史的延续。
5 \$ Y5 B  @2 E        开办罗布泊史前文化博物馆是武宗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像武宗云所说的,这些宝物不属于武宗云,属于全人类,属于新疆,属于中国。! r/ N3 S5 H1 c% c! W9 u  q
        中国石器网作为全国首家民间科普网站,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武宗云先生建立民间博物馆,鼓励武先生为保护远古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罗布泊收集的石箭镞

7 X3 B, c- Z1 x2 ?# ~7 _, |$ [, r
10.jpg

4 ?1 v  ~2 |0 E2 z! w
进入罗布泊次数最多的伟大女性——刘福英, w7 `5 ^) Q, g% b7 x
+ n: b# k! N7 _' j6 |4 q: [7 p) i
       看到丈夫爱上了罗布泊,起初很是为他的安全担心;常常吃不好睡不好,后来决定跟他一起去,哪怕给他烧上一碗开水,整理整理画笔和颜料,心里也觉得踏实,现在自己也渐渐的被鬼斧神工、险象环生的罗布泊给迷上了。5 p& G' ]6 `. K, r# s7 q) e
                                                                                     ——刘福英
$ R' f9 G/ R$ c+ j! ?
- |' G6 {, \7 X* z* M1 I
       这是一个伟大的女性。43岁的刘福英,相夫教女,温柔贤惠,是位传统的东方女性。她与丈夫一道将两个女儿抚养成才。去年,两个女儿双双考进了新疆艺术学院。作为野人画家武宗云的妻子,探险罗布泊达36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女性中,都是第一人。最初几次,每次双脚都被磨出血泡,疼得泛着泪花,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野人武宗云说:“我心里非常感激她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对我事业的鼓励和生活的照顾,可以说她最好的年华也献给了罗布泊”。
荒漠中大家燃起一堆篝火取暖
. Y1 S" q, U, j2 @7 b
11.jpg
: ]4 G2 `. W. s8 Y5 N
        赵哥此次跟随野人俱乐部考察罗布泊,见到这位不善言语的女强人为大家“铺火炕”、支帐篷、烧水做饭。她是那样的娴熟,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在徒步行走中,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负重比赵哥还要多!9 v- ~" p( r/ |  Z  M
        武宗云和刘福英的精神感动了家人。弟弟刘生,一个资深的越野司机,主动担负起了驾驶工作。鄯善到罗布泊近500公里的戈壁路,往往一天一夜不合眼;武宗云的二哥武宗泽为支持弟弟的事业,吃苦耐劳,极能负重,肩背50多瓶矿泉水和食物、帐篷等物资,徒步几十公里毫无怨言。刘生和武宗泽的闯泊经历,也都是36次多了。按平均每次15天计算,刘福英、刘生、武宗泽每人在罗布泊已经生活了450天,而野人武宗云已是1050天了。
. z  y  d" h6 o6 q* C        武宗云、刘福英、刘生、武宗泽这个野人俱乐部,他们为艺术创作奉献着,为捡拾罗布泊石器文明努力着,为了早日建立属于罗布泊史前文化的博物馆,他们辛劳并快乐着!; t# _( L/ r9 `& L' C) V) z

# P' S" q/ V  d7 L徒步罗布泊 鄯善寻野人
2 l" B5 a4 h4 x) n/ M4 W% t. j; d! z6 z
        赵哥坐了一天一夜的特快列车,于次日晚抵达鄯善,紧紧握住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罗布泊的老大、野人画家武宗云的手。这双手创造了他的独家画派,绘出了无数优秀的罗布泊作品。- u  L! R+ i  l% n
         当晚,武老大为赵哥接风,之后一行人便向罗布泊进发。* i) G9 v% e7 S1 D6 E8 ^" j
         又是一夜一天的戈壁越野,上下颠簸。+ Q" x0 \( _9 U8 T5 T
        第二天下午我们进入罗布泊北岸,开始了赵哥此生难忘的罗布泊之行。) v% i" x- f5 U! ]
        早在出发前,为了免除赵哥的安全顾虑,野人武老大破例加了一辆后援车。以往他们基本上都是单车行走,这次武老大特意从天山背面的邻县好友那里调来了一辆四驱皮卡,为后援保障。
一行人的后勤保障,水最为重要

; T# V) D! k( N: A6 i) L
12.jpg

8 z( v' ?! ~) B. p% X1 F
        车过龙城雅丹后,就没有了道路,完全凭借武老大那特殊的记忆行驶。车子颠簸剧烈,弯曲九转,这里的雅丹地貌非常陡峭,车子只能以3-5迈的速度蜗行。! V1 M, n  P8 N3 n/ g
        地面没有路,因为地貌变化大,每次都要走新路。地方没有名,什么“三堆沙、野城子、魔鬼岭”,都是野人武宗云给起的名,赵哥戏称他是罗布泊“地名办公室”的武主任。
6 u+ p5 G, q  y" E' H1 }3 z6 r) e  q       两部车子的司机非常老道。前面开路的是野人的越野车,由刘生驾驶,赵哥坐在后面的四驱皮卡车上,驾驶员叫刘玉城,我们都是老烟民,很投缘,他也是第一次到罗布泊,还有一样与赵哥相同,负重时脚力差,徒步时总落在最后。- q4 i6 Y( L# J$ {+ S
       高高的凸地、深深的沟壑延绵不断,但在他们眼里早已司空见惯,如履平川。对不能行进的地方,他们还时不时的下车、搬石、垫道。大约走了4个小时,车子开进一个“避风港”。地上布满被风刮倒的胡杨树杈和烂柴火,四周还        有高高的雅丹和沙丘,原来这就是“野人谷”----野人俱乐部的大本营。
罗布泊一景
. t: H4 [+ }4 m6 ]
13.jpg

+ W, I' ~! S+ O$ i/ ~& C+ t
        据史料:公元988年(后晋天福三年),张匡邺西行时记载,罗布地区属仲云游牧地,这里干旱无水,行人需掘地得湿沙,放于胸前止渴。今非昔比,现在罗布泊掘地为干沙,放于胸前更渴。来时就听说野人不为水发愁,他在泊里埋水几十处。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因为这次活动结束时,赵哥亲历了200瓶水的埋藏过程。读者不要担心这些东西会丢,罗布泊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地方,这里唯一的“小偷儿”就是风,由于风烈,这里的沙包经常会漂移。两年前的一场沙暴,野人俱乐部的帐篷和行囊全部被压在了一个大沙山之下。他们只得连夜撤出罗布泊,到了现在众沙山相连变成了沙漠,那些东西将永世不得翻身了!
, h7 S. J$ D  X: ?6 L        一到大本营,在武老大的带领下,大家开始忙碌起来,有捡柴的,有挖沟架灶的。原来篝火点两堆,一堆点燃烧水做饭,当柴木烧成木炭时,击碎整平,他们用沙围成长方形的四个边挡,之后在炭上铺沙,沙上搭上三个帐篷,住在里面寒风不袭,温暖全身。这种“沙炕”能保温三天而不凉。原来,这还是野人老大武宗云发明的“实用专利”呢!十多年前他们条件艰苦时,只是整夜“烧烤”,身前一堆火,背后一堆火,烤了A面烤B面,冻的整夜不合眼只能不停的烤;后来在炭上埋沙取暖,顽强的抵御严寒;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帐篷火炕了!接下来的20天赵哥尝到了火炕的好处,当累了一天腰酸腿痛时,经过一夜的热疗,第二天精神百倍啊。7 J: G9 o, |- P4 S) z9 W  K
       野人武宗云称得上是驾驭罗布泊的一条铮铮汉子,但对队员们却是体贴入微。20天里,他与妻子刘福英起早贪黑照料着大家的生活起居。每当回到大本营,野人夫妇就会给大家做上一顿美味可口的牛肉白菜面。在行营,每天早上很早起床,为大家熬上了奶茶,煮好了方便面。3 q1 D7 ^: }+ E' |! {$ b* n
      对了,吃过饭的饭碗要用沙土刷。在罗布泊,水是相当珍贵的,决不能有丝毫的浪费。垃圾怎么办?放心吧,野人俱乐部有着很严格的规矩:既当勇敢者,又是尊重自然者。一要爱护野生动物,二要远离遗址古墓,三要保护自然环境;塑料垃圾自然是丢进火堆里啦!

! ^5 W9 K7 k) u

. ^3 i9 p; b6 Q
14.jpg
2 x" I. N5 P$ @( K
罗布泊的活地图 名不虚传
1 ~* M8 d' o' R: N# E. }9 ?( t; X& x& C- d% ?  A
         罗布泊既然是死亡之海,恶劣环境谁不畏惧?!但此行赵哥坦然若定,底气十足,是因为野人的存在。
( Q$ N" Q  W$ N2 q, u9 l         野人武宗云不愧为探险家。他凭借丰富的经验,有条不紊的为大家安排了行程,万无一失。首先每一、二天徒步20-40公里,每天都扎一行营,向前推进,扎营时要选择有散落在地表的枯木、柴草的地方;第三天平行或弧形前进;第四天、第五天迂回至大本营,五天一行程,不走回头路。为啥,除了补充给养,小休一天外,更主要的大概是第六、七天要刮大风吧。
! d6 U5 D# ^3 q. g% J& X* A         武老大的方位感着实的强悍,负重不小,还总走在前面,脚底板生风,一溜狼烟儿,我们落后他最多时两三公里,只能找寻野人的脚印,他走的路虽然不是直线,但挑选的地貌是最经济实惠的。有十几次,他在我们前面领路,走的方向与我预置的GPS方向不差分毫,我们无不叹服!
$ ?& j$ M6 O6 [" D+ J$ b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本领,他夜晚行路没有错过方位,而且从来不打手电筒。这位从没使用过GPS的老大,对罗布泊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胜过了现代装备,因为GPS在罗布泊一些地方失灵,不大好使。7 E5 ?1 `' ?- \, n) c
        时间的磨练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使得野人武宗云被称为地地道道的“罗布泊的活地图”,鄯善第一人。他和他的野人俱乐部名气大噪,救过人,抢过险,当过一些团队的罗布泊考察的“特种向导”, 还协助中央电视台成功拍摄了“罗布泊野骆驼”的专题片。
& X( z1 S+ B6 I( m: z3 r
在荒漠中奔跑的野生动物

1 ~/ v% G9 o% g: k7 O( j
15.jpg
/ V) O2 L% v6 k
狼出没 帐篷外的狼脚印
; R8 ~9 ^: V* c" W
7 c3 f" E4 U! G! u% }        野骆驼十分珍贵,已列入濒危动物,中国最大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就在罗布泊的东南地区。
/ w. B* u' D4 ^: K5 X7 g       我们在龙城雅丹一睹了罗布泊野骆驼的风采。野人高兴的对赵哥说,你很幸运啊,刚到罗布泊就见到了野骆驼和野黄羊。据武老大介绍,野骆驼平时靠近水源活动,只有当怀崽13个月临盆时,才进入到这不毛之地产仔,哺育小骆驼。野狼饿极了也会进来寻食的。* _6 L, k4 B8 m1 V9 S: }
       在我们帐篷周围时常能见到新鲜的狼脚印。有两次我离行营不远,独自出行,见到这些脚印后心里确实有些发憷,时不时的回头看,生怕野狼从背后窜上来。回营后,野人告诉我,狼是怕人的,它围着帐篷转是想着咱们撤离后能有些残羹剩饭。
$ J$ _+ n4 T8 ~
, `2 V8 `3 O% B+ x0 x/ _; I苍天变脸 突现沙尘暴
' m: K9 p. J$ J2 C5 J
7 H2 h9 }; S& W) Y0 S/ Y! }- Q        第四天下午,按计划回返四公里扎营,当行出两公里时,隐天蔽日,寒风阵阵。! S2 x3 B  `, ?% ~  I
        野人武宗云见天色不对,果断改变行程,命令大家加快脚步,天黑前务必返回大本营,此时我们距离大本营还有直线9公里的路程。我的乖,按照地形测算足有25公里的路啊!
( U: G1 e9 E# }# W1 W8 O) R        一个时辰后,风势加大。但见层层黄沙飞起,足有膝盖高,远处黄苍苍雾茫茫的,能见度也开始下降,开始还能隐隐约约看到野人老大的旗帜,但一会儿就不见了!估计当时的能见度也就是几十米这样。我记得我当时蒙着面罩,顶着强劲的风沙,艰难的行走。
4 b! {2 x8 W" m        我与皮卡车司机刘玉城都是第一次进罗布泊,和以往行走一样,当队尾班副。由于膝盖疼痛加剧,我不得不每走二百米歇一下。成员的距离在拉大,野人老大沉着干练,不停的来回照顾和催促着首尾队员。见到赵哥步履蹒跚,便           从赵哥背囊里掏出5瓶水,放进自己的背包。赵哥顿感轻松了许多,对老大说,你带大家先回吧,我有GPS,刘玉城我们俩在一起不会丢的。
/ H% e: ?' }  J       就这样,他们俩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反正是戗风,向前走一步是一步吧。雅丹地带沙尘少还好些,遇到沙丘最头疼,沙土松软没过脚面,赵哥感觉脚步发沉,拔腿时好似在医院里做牵引,膝盖疼的加剧。
4 c% d' b7 {6 Q       刘玉城我们俩心情还好,一是第一次领略罗布泊的沙暴,有新鲜感;二是跟着野人老大,有安全感。
& H# s  H0 N+ h+ r9 {
$ j  S& p5 p" i& {
请看下面一个小片段吧。- r7 {" x/ j; D! b3 V  `+ z$ j' N
刘玉成:赵哥,我饿了,咱们停下来吃点馕吧!
( \8 ]: h: n) F3 \7 s赵哥:哈哈,好啊,那咱就在风沙里体会一下。
: H( \, u) n, t7 b5 c0 y4 N8 t3 J就这样,我俩就背对着烈风,有滋有味的啃起馕来,馕很坚硬,难以下咽,包里的矿泉水帮了忙,虽然瓶里的水结成了冰碴儿。又走了一段儿后。3 N6 l. h$ [1 e& O) z
赵哥:兄弟,咱再歇会儿,吸支烟吧。3 z5 D7 K! ^% f8 ?
刘玉城:嗯,行!
, v$ L7 s  r  a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离大本营越来越近,心情轻松了不少。寒风依旧刺骨,沙尘小了许多,看来我们走出了沙尘圈,远处的高岗上,大本营,野人俱乐部的旗帜高高飘起。
5 T) t# @; k; i* ?我问武宗云,如果今天不赶回大本营将会怎样?
1 A8 t9 W; b5 r$ m# l6 c& D武老大:“如果风力达到13级以上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赶回大本营就不怕了,可以躲进车里休息,否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风暴里会被冻死!赵哥你今天经历了这次风沙,感觉怎样?”。/ H6 r0 |$ p9 j( F7 a
赵哥:哈哈,我与刘玉城在沙暴中吃馕,在沙暴中吸烟,很惬意啊!

9 U5 X& h" D6 q* K! d5 @
荒漠中静静躺着的陨石
16.jpg
% s4 A! s+ N1 D: w% Z. p
黑洞里 哭泣的星星
) F8 m1 I: k: A! n2 F" }
" L9 o& b0 V  t6 i       与史前石器遭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来自宇宙的陨石,这些“星星”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蓝色星球里也有黑洞的存在。自打它们轰轰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短命之身:或葬身沙海,或被风撕碎,最后尸骨不存。罗布泊陨石,保存环境实在恶劣。漂移的沙丘,狂风的肆虐,即便有的侥幸存活,也是孤儿,你想找到它的兄弟姐妹,难上加难。
8 h+ ^. e  ]9 I3 i* M       在罗布泊荒漠,如果你想找到富集区和散落带,说明你没有到过罗布泊,这里只有无人区和死亡带。6 u% A" [, {& h6 D1 @
      目睹陨石存在的惨状,赵哥代表中国陨石网当即与野人俱乐部老大商议后,次日就开始了“拯救罗布泊的陨石”搜寻行动。; P/ b0 E4 x' z$ X
      第三天,老大武宗云亲自带领4名脚力最强的队员猎陨,大家以扇形队列搜寻了一天,来回跑了近40公里,虽然带回的黑石头不是陨石,但他们的热情和参与,已让赵哥感激不已。: e! ]; g$ C. c3 I$ }1 h4 q
      时下罗布泊的黎明是早上八点半之前,天亮是九点。第四天黎明,赵哥与中国石器网版主刘生,抱着试试的心情,离开行营到3公里开外的雅丹和沙包交汇地带找寻陨石,在一个雅丹褶皱上,赵哥终于发现了第一块陨石,严格的说应该是12块,一块大的,回来称重244克,其余11块是从它身上风化出去的,总共30几克。
- Z* `/ {& w9 n; Y! m7 n" M
又是一块陨石

9 q, y, {. p2 f/ Z  Z1 C

: ~, W$ ^( |3 h6 o
17.jpg

& U5 `- `: t3 t0 K) q
5 k/ C) N. m5 `0 \) K) z

# e5 \& z* _: d
+ z0 `/ [8 q% v9 I

$ j% }5 i7 S4 k5 l; _2 V
       非常有趣,这个罗布泊陨石的发现与今年4月在哈密王建明发现陨石的沙东情景非常相似,旁边一米处,躺着只干瘪的小死鸟,看来这次要写“铁鸟与她11个蛋”的故事了。果不其然,下午突起沙尘暴,我们奋力顶风撤回大本营,假如上午赵哥错过了这只来自天外“铁鸟”,下午它的命运与旁边的小死鸟一样,至少它那11颗蛋将化为乌有。
# i& d$ P5 F) ]5 N+ K      赵哥掏出手机拍摄时才发现没电了,早上出来忘换电池。急忙呼唤不远处的刘生,并请刘生返回营地,取一趟照相机、摄像机和中国陨石网的旗帜。大家不知,在罗布泊的地形负重行走,逼着你轻装,在后几个回合的行程中,所带物品精选了再精选,照相机、摄像机等全部留在的大本营,甚至金属防风打火机、眼镜都不带。这次因为是第一个行程,幸好带了机子,与行营不是很远。
5 t# K$ P% P6 ?: o8 A. q+ c7 ]
天外来客等着陨石猎人开启一段尘封的传奇

( p0 G: z7 z% y9 j1 U
18.jpg

6 k  u) j0 l" q. g- A8 g- W
       两个多小时后,刘生回来已经是满头大汗,直线3公里,算起来他一个来回需要跑15公里的曲线路程。等他喘息落定后,赵哥让他当起了摄像师。
$ O+ k3 x7 G7 Q. n* T  V: e/ J      在陨石旁边,我们铺上了中国陨石网红红的旗帜,赵哥对着摄像机,很庄严:中国陨石网全体星友们,罗布泊~楼兰的陨石发现了,在这里赵哥宣布,向国家科研机构捐赠陨石标本,并申报国际陨石命名!
4 y  J: c/ F9 m- w      在广袤空旷的罗布泊大地,只有我的声音和掌声,哗哗的,是风声化作了掌声。
+ p! H  U# g$ |9 G: v  S2 u' \      之后,这面中国陨石网的旗帜永久留在了这个坠落地。希望它能在罗布泊任意飞翔。
) [1 d# B( `! [+ T      晚上,篝火旁,最让赵哥感动的是,野人武老大一声令下:“支持赵哥申报命名,谁遇到了陨石交给赵哥。”军令如山倒,大家都行动起来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接下来十几天无论准陨石还是疑似的,多是大家徒步在行进的路上捡到的,凡是黑色的石头统统都汇集到了赵哥这里。老大打趣的说:这叫错抓一千,不放过一个!
陨石猎人猎获的陨石
# C8 A1 `" O8 M0 p9 c) l
19.jpg
1 Z5 P: V' l9 L' {6 Q4 R
       由于负重徒步,找寻艰难,人员间隔分散,除了赵哥亲自找到的4种不同年代的18块陨石留有现场GPS图片外,其余几种没能留下申报依据。野人武老大之所以对赵哥如此厚爱和信任,源自三年的考验,这在上文中已经说到。4 k9 U, r3 c3 N( C6 \) L
       又经过了20多天的“生死与共”,感情更加深厚。走出罗布泊,回到鄯善后。在野人武宗云家里小住了两天,在参观完他收藏的石器后,武老大对赵哥说:我们不懂陨石,也不玩奇石,像这些陨石以前我们经常遇到,都认为是铁矿铁块,从地上捡起看看就随手丢了。现在你赵哥一说我们懂得了,知道了,以后会格外注意的!
) t  c/ j. i- ~( d  C" C* \# E6 c- q       在罗布泊这个险象环生的死亡之海,与野人俱乐部的朋友们相识相处,好比患难之交。每位成员都深深的打动着赵哥,他们热情好客,待人友善。临行前,老大武宗云和刘生兄弟拿出了自己以前捡回的黑石头,把赵哥确认后的陨石要全都赠与赵哥,武老大的妻子刘福英还找人扛来一箱自己家果园产的葡萄干让赵哥带回保定,赵哥不胜感激紧紧握着老大的手,说:20天来吃你们的,住你们的,活动的全部费用都是你们承担的,临走还要赠与,不能这样,赵哥实在过意不去!' E) a! g, q. W) O" p1 Q0 O7 z
       野人武老大回答说,敢与我们一起进入罗布泊,就是缘分。除了我捡拾的罗布泊石器,我把它们献给人类和社会外,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你赵哥为中国石器科普的精神有目共睹,你的口碑和品德,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良友难求,知道你深爱陨石,权当友谊。我们进罗布泊的机会还很多,你则不然!
& q2 z' ]7 e. ^! [! F2 F       几句话,说的赵哥彻夜难眠,这就是武老大的豪爽性情,仅凭他用行动保护和挽救罗布泊史前文化,为人类做奉献这一点,就是赵哥学习的榜样。
1 `6 u7 c9 x$ |6 a( ?+ e9 q       野人的身影是高大的,其中包括他的情操和境界。
' H: G* e; [4 g; v       赵哥为结识野人而骄傲,为能与野人俱乐部罗布泊同行而自豪!
& F) u# J( E' G. ]% b! v4 l# j       目前赵哥准备专程前往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向专家学者介绍此次罗布泊陨石考察情况,并联系捐赠陨石标本等事宜,力争早日取得罗布泊、楼兰及库鲁克塔格山的国际陨石命名,让罗布泊陨石融入世界陨石家谱,声名远扬。同时,赵哥与武宗云达成默契,中国陨石网与罗布泊野人俱乐部合作,委托野人俱乐部肩负起“中国陨石网驻罗布泊拯救陨石工作队”的重任,尽可能挽救更多的星星,让毁灭中的罗布泊陨石,脱离险境!

0 A' c! F0 `2 v! E
21.jpg

: ]+ U4 \! b7 x% f3 D+ c
附:野人和赵哥 罗布泊猎陨经验谈+ g& G) L4 Y  M1 T- p
4 Z0 I' m; d4 {, ^( Z6 k* |& m
——团队互助精神很重要,野人俱乐部要求成员相互认脚印。
3 S9 @3 g- |1 E# ]——救助时每直线500米,弧形搜寻一次。/ E$ l1 r/ [5 j4 t
——最好穿防风、透气性好的冲锋衣;高帮沙地鞋,轻型结实的 。
) c" H; ^+ t# |( _5 G——罗布泊为多风沙地区,非摄影专业要考虑镜头无机械伸缩的卡片机。  F$ W: D. e! R
——什么登山杖、金属打火机、手机等都是徒步罗布泊的累赘,建议放弃。
3 O2 Q6 G" j6 T( `5 ~——如果哪位徒步罗布泊猎陨带着金属探测器,那就会是笑谈了,结果是在陨石、探测器、食物和水中选择一种丢弃掉。: s6 j3 u2 z/ i( g  q/ V& Y* l
——赵哥带的是超轻型LED手电筒式能伸缩的高磁抓吸器。
+ o# F, [" M2 t+ }; }8 k3 A5 h
! Z* V2 r! r, v* S. u0 E有缘来相会 现代农场主
% t" u* ?( Z7 q- H. t9 q" Z
- w% X2 @# Q. G/ _        武宗云虽是专业画家,并没有以卖画为生。青年时期的他,生活十分艰辛,罗布泊的魅力点燃了他对大自然创作的灵感,将他与罗布泊紧紧融在了一起。从鄯善县到罗布泊北岸,需要近500公里的路程,没有财力的支撑,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谈何容易。武宗云修过马路打过工,开过厂子创过业,过惯了苦陋的生活,平时省吃俭用,靠馕饼度日的人支撑着赴罗布泊的所有费用。  f( x0 C3 I# C, ]; ]6 f" i& G
       武宗云买了越野车但不会驾驶,买了电脑但不会打字,生活古朴,烟酒茶不沾,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他完全把自己禁锢在艺术的圈子里,与赵哥谈起罗布泊和新疆的史前文化来,却是那样的投入和滔滔不绝。: |% z0 ?4 L$ d' B& h  C
       就是这个野人,靠双脚几乎走遍了罗布泊,用超常的毅力画遍了罗布泊。
! K. B# h/ E7 w+ C" w       以实业助艺术,经过多年的打拼,苦尽甘来。如今,武宗云已经是一个拥有200亩果园的主人。靠着种植的葡萄、核桃的收入继续创作于罗布泊那浩瀚的雅丹,穿梭于那枯死的胡杨;继续往返于无际的沙漠,捡拾起那散落在荒漠深处的细小的石器。. F4 s" @. J0 E# G% s
       赵哥与野人俱乐部20多天的朝夕相处,看到他们为人憨厚,待人热情。4 b1 Y, U5 i+ x- R. O& H
       能跟随野人进驻罗布泊,可谓好事多磨。武宗云择友审慎,早在3年前,赵哥与中国石器网版主冰封之火刘生就曾经相约罗布泊一行,特别是跟随身经百战的野人老大武宗云一起探险罗布泊成了赵哥最大的心愿。开始时刘生向老大汇报后,老大出于对赵哥身体和年龄没有应允,其实内中最主要的是不了解赵哥的人品。  x' @' a: M/ q& I
       当了解了赵哥后,赵哥又因时间问题在哈密与野人两次擦肩而过,没能成行。今年3月份,赵哥接到野人之约,时间就定在11月份。武宗云之所以这样安排,原因是这个季节避开了风沙、酷暑和严寒。罗布泊的3月到10月都会有沙暴出现。酷暑的大沙暴最令人惊骇,高温和极度干燥已经给人威胁,加上昏天黑地的飞沙走石,十分容易出现意外;此外,严寒季节的罗布泊气温达到零下20度,也会给活动带来许多不便。* w+ @! J: f* \& K% e- Q

9 t' A- O4 o# R% [4 _# q' ~罗布泊荒漠——成就了野人的艺术生涯
( R9 g$ D( t' }野人武宗云——实现了赵哥一生的心愿% C5 f+ g- G4 {1 R- |, z
罗布泊的史前文明——野人武宗云献给了人类社会+ k  Y- C* \8 f5 U
罗布泊的天外来客——走出了黑洞! R. v/ o9 N3 {3 Z5 B" |
野人俱乐部的惊天壮举感动了中国
& B6 W6 L5 Q4 m中国陨石网的拯星行动完成了星友们的长期梦想. q) H. w& Y+ u+ V( ?# P
22.jpg
# O& P5 C) J7 q: Z  m; E( O6 t
本文系中国石器网(www.qqhuashi.com)授权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石器网。
完整图文可点击原文链接,登陆网站交流。

) P1 Y3 N- _) S+ Z% v) {* H* Y; A
9 G6 ~9 k' S" I3 [( J, t5 `3 w. M
5 p" E" F3 N7 f% W1 n+ C0 ^' ^  ]4 S
" w/ g* ~6 q  K& v; t( x$ |
& P2 R) A$ M" b0 j' N1 v) B% R

$ W( r# H0 t5 }: {
: Z9 \  c: e6 s8 T! c5 m1 Y3 U/ z
7 I( z) X5 G' H0 M( p
6537b6c.jpg
发表于 2017-2-13 1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域文明。精神可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3 18: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回归,学习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5-15 13:33 , Processed in 0.0636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