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9|回复: 1

中生代昆虫的生存策略(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8 0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与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环境斗争的同时,一场关系到种属生死存亡的军备竞赛悄然展开着。在昆虫的各种生存技巧中,拟态行为堪称昆虫延续至今的重要生存手段。昆虫的拟态理论由英国自然学家Bates1862年首次提出,昆虫拟态行为的出现可追溯至石炭纪,从那时起昆虫与捕食者之间、昆虫与植物之间开始出现协同演化和演变。拟态的方式一般包括颜色、花纹以及形态等方面。在对昆虫化石的研究中,不同的昆虫类群采取了不同的拟态方式,而最终的目的都是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8 E/ T, z8 A! ?) Q4 c7 m
/ x' n6 o0 v7 d0 `1 {8 ^1 ~( d
      中生代昆虫的生存策略(二)——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被诗人赋予了引人遐想的浪漫诗意。蜻蜓是一类十分古老的昆虫,最早出现在石炭纪,是有翅亚纲中最为原始的昆虫类群,具有发达的前后翅,擅长飞行。蜻蜓具有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属于肉食性昆虫。在我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义县组地层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数块完整的蜻蜓目昆虫化石标本,如多室中国蜓(Sinaeschnidia cancellosa),在其前后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色彩不一的斑纹。作为昆虫世界中强大的捕食者,蜻蜓可以完美地利用这种保护色彩斑纹隐蔽自己,使猎物不易察觉,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捕食过程。同时,作为其他生物的捕食对象,蜻蜓还可以利用这种与背景相似的翅斑保护自己,逃离捕食者的追捕。可见,蜻蜓这种保护色彩斑纹也为蜻蜓提供了完美的自我保护。


! z# V4 M7 {" S: k: s4 ~- G

, O4 s7 k/ B9 `

发表于 2011-3-18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4-18 03:58 , Processed in 0.0582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