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玄机
从古墓里挖出来的就是真文物吗?不一定。洛阳的盗墓者中,除了专业挖墓,偶尔也会演上一出双簧来欺骗刚入行的外来者。 洛阳经常出现这样一幕,某地一个藏家找到了洛阳的盗墓团伙,准备收购他们手中的文物,然后盗墓者领着藏家来到一个刚打好盗洞的古墓前,将其带入墓室中,把带着泥土的“文物”卖给对方。 其实,这是一个骗局,墓里根本不是真的文物,而是当代人做的高仿品。 洛阳的高仿,在中国非常出名。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冒出了一批北魏时期斑驳古旧的陶俑。 北京故宫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一致认定,这些陶俑就是北魏时期的陪葬品,文物价值极高,于是两家博物馆分别拨80万元和10万元专款抢救这批文物。 但潘家园的北魏陶俑却越买越多,而且价格越来越便宜。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出自洛阳孟津县南石山村农民高水旺之手。 高水旺的仿制技术来自祖传,已经达到了专家鉴定和仪器测验都认为是真品的地步。这些仿制品在机场经过X光机的安检时,每秒能将釉面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多过几次光机,仿唐的就变成了仿汉的。通过三种X光照射,机器就再也鉴定不出来。 高水旺后来在村里开设了一家九朝文物复制品公司。该村能做出同样高仿文物的大有人在,二三十户农民办有高仿作坊。
《凤凰周刊》记者在洛阳市区内见到的一对专做高仿的夫妇说:“玩高仿的人,对外宣传的,倒不一定是高手,真正的高手往往很低调。” 高仿最初产生于从盗墓衍生而来的文物修复,这位夫妇即从盗墓行业“转产”。按照二人的说法,真正的高仿是完全按照盗墓者从墓中盗出的文物,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用古代的制作工艺制作,然后用化学物质进行做旧处理,无论是人和机器,都难辨别出来,这些高仿品通常能够出现在拍卖行和博物馆内。 为防穿帮,高仿不会批量制作,也不会出现在同一城市中。 绝大多数高仿文物多是按真品出手的。一些盗墓者和文物贩子同高仿制作者形成一条行规,高仿品做好后,先被拿走卖,变现后双方再按比例分成。如果被警方抓到,做高仿者就出面作证,证明所持的不是文物。 为了避免在出手前按照贩卖真文物被处罚,一些高仿品上会留下标记,比如年份,遇到盘查时马上就能证明这是工艺品而不是文物。到和买家见面前,用特殊手法就能抹去标记,很难看出痕迹。 曾暗访中国文物市场五年的收藏家吴树在《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中说,目前国内文物市场是赝品的天下,保守估计赝品占到95%的比例。 这其中除了高仿本身,也需要前文所说的贩卖链条的配合,通过与贩卖者有合作的专家鉴定为真,随后堂皇进入国家博物馆或拍卖行。 知情者称,通过鉴定,不仅可以以假乱真,还可以以真充假。文物大案进入起诉阶段时,通常突生变故,当初办案机关请文物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往往会被推翻,新的鉴定机构会作出级别更低的鉴定。比如一级文物降为二级,二级降为三级,这样一来,嫌疑人的刑罚会减轻。 一个著名的掌故是,河南某地破获一起文物大案,抓捕了一名浙江文物贩子,但涉案的一件青铜器已被以34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南方某市的博物馆。警方把青铜器追回后不久,北京一鉴定机构作了此物为赝品的鉴定结论,意味着文物贩子只要缴纳足够的罚款就可以获释。 这时候,南方的博物馆闻讯赶到了公安局,说:“这样吧,反正赝品留你们手里也没用,我们再花340万把它买回去,然后再给你们加160万办案经费,一共500万元先放这儿,回头案子结了让我们把东西带走。” 谈及这段掌故,知情者忍不住再次啧啧称奇。他说,盗墓业的牵扯有多远,水有多深,这件事“能让你有点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