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 ?# u6 c8 B2 v6 S0 U- t9 W
- e& c1 z2 K+ R% `2 A" L9 S$ u6 y; \7 X2 _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 w+ P0 Y: p6 `% @$ x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 a# ~1 M0 _6 @4 f/ y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0 z/ P6 o8 D% @0 B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7 I% m+ q" E; J/ [4 ]
! k# S5 L' T8 I ^0 n" {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元,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1 |" {% w5 S8 b5 R; f( {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盖一侧及壶口沿外侧各置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9 ~! L; n n& h2 l) ~ 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珍品。壶身的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 @8 k9 H' |: n0 t: {; l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形体小巧,应是用于餐桌上。 4 P9 h) r7 L& r0 A4 K
  景德镇窑釉里红转把杯
]# c q, w6 G; |8 b$ B6 R
# ?8 k* ^" B( `1 h釉里红转把杯,元,高10cm,口径7.7cm,足径3.8cm。" M3 _ x! l$ S& `
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节式高足。通体施青白釉。杯身涂抹3块釉里红斑,并置一小圆系,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衔接,可以自由转动而不脱开。
7 ]7 J1 W6 H5 H5 @6 ?/ E& z 此杯装饰斑块发色鲜艳,似晚霞般美丽,实属难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转动的杯足更增其玩赏性。
9 |. n6 Q$ K, Y/ I& P- F 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曾出土一件元代釉里红印花塑贴蟠螭纹高足杯,其杯足亦可转动。由此可知,转把高足杯应是元代高足杯的时代特征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4 ]0 z7 L! y0 c3 _3 v: }4 w& d
5 K: s& s, y5 A# o, W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4 \" H+ l' C& Q' R; i/ B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_; C/ n5 ~3 _6 b
这件青花罐造型饱满庄重。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而带黑色斑点,表明使用的是外来青料。画笔流畅,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 S) X/ v% Z& Y+ \+ z) i; \0 U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8.5cm。1 \/ ~/ l5 [* h; o2 p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c9 V% v5 a" ]) n" }, @& _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4 o% k7 H2 P, l# K7 f" m      
3 Z; |4 Q o4 g4 t. j+ p1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