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 }% H2 c2 k7 j- C1 h8 }" a8 A+ z: I
/ o6 ^' R% E% @$ p2 u- w9 D
# c# D2 S. |0 m; y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7 c& Z: h/ ?1 n9 F* w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 D, X7 I9 j. u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3 c4 v8 \& z5 y6 {+ d6 e! Y% ]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4 }; `8 ~! H [$ G3 s; g9 P, E+ Z+ z8 k5 Z% l! ^1 x* T* Z a2 J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元,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5 |& \0 Q% C( _/ I& I9 j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8 z( Q2 Y5 ?5 X& `6 \- X( h 此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T! _& s @$ Q4 t
这种“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织绣品上的 “满池娇” 纹样。早在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中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夏秋售卖的物品中就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元代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宫词十五首》中曰:“观莲太液泛兰桡(ráo 音娆,划船的桨),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因“天历(1328~1331年)”系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这说明文宗皇帝的御衣上有“满池娇”图案。元代《可闲老人集》(卷二)载:“鸳鸯鸂 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着御大明朝。”由此可见,“满池娇”是一种宫廷服装图案的名称,描绘的是池塘中的花、鸟景色。 : H1 \: u) U( Y4 o, c0 O0 ?5 r
     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m' Y" F b6 A1 E9 g- K6 A2 j) j
1 u9 @6 J, s2 [3 l+ I2 z3 Z/ H* m/ s; h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高23.5cm,口径4.7cm,足径7.3cm。 N! K. }( _) ~, n% _0 P; i: W" G6 p
壶直口,口下渐展,粗颈,垂腹,腹下内敛,圈足微外撇。腹一侧置上细下粗的长弯流,流上绘火云纹。另一侧置曲柄,上端有小系,柄上绘银锭、宝钗等纹饰。附平顶盖,有圆珠纽,盖上绘菊瓣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器身于青白釉下满饰青花纹样,腹两面均绘凤穿缠枝花卉纹,间以火珠云及竹石纹。' o& k% ?7 k( v: M
此壶通体花纹满密,而主体纹样突出,繁而不乱。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是传世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少见的佳作。
6 g; F* }5 S" n0 c 此器形为元代瓷器的流行样式,除青花器外,还见有龙泉窑青釉制品。造型源自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铜器。元代瓷器借鉴这种造型时,特别注意到吸取蒙古民族铜壶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
/ \- F9 _2 \0 H" X" T7 I$ q: `0 j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V B8 Y; v# U( g! L" B
5 }9 a, u& E7 [$ d6 t; D a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2 }. h" Q) O) G( X+ ~- C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n: h3 x3 |4 b- c5 s h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景德镇窑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
: l% _" t$ `8 k/ |* c! v* \, s% `! l! _+ W6 d6 z8 T
. J( H* s8 ?9 g3 T C釉里红划花兔纹玉壶春瓶,元,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 |6 c# {' v1 x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4道,上腹部刻划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刻划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涂抹釉里红。
: X/ S$ u( ~0 K" q* D L) v) D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
$ V" M, ~$ W5 o( Q8 |% A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看,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等(参见江西省博物馆:《江西丰城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瓷器》,《文物》1981年第11期;庄万里文化基金会:《宋元纪年青白瓷》,1998年)。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所以十分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 c2 T8 a3 H0 }; d+ v
% z6 d1 a4 C5 }4 c5 Y+ S) t. |# r8 |& Z& O
5 _, d) X) i% H6 }: n!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