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狐步快步

陶器哪里找?陶器家里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2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hyshanren 发表于 2012-2-7 15:25 0 [3 x0 ^1 {. z, v" d
现在家里确实不好烧,我原来也做过,曾经找蜂窝煤炉烧过(那种餐馆用的能加几块煤的空间还是可以的,陶器太 ...
& [% w4 p: {* b5 x3 e
太好了,终于找到一起玩泥巴的朋友了。
$ ~2 w  {- e2 {! r% S  u! i前些日子试着烧制陶器,但是以失败告终。当时找了一个花盆把罐子放在里面,堆满干树枝,放在煤气炉上引燃,结果在烧的过程中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罐子爆裂了。破片放在水中依然能溶解,没有能够形成陶。
: ^' F" A8 f5 d0 v而我用来做试验搓的小泥球,就算放在煤气炉上烧,也不会爆开。不解其中堂奥。
9 J% t6 y! }0 w)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0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狐步快步 发表于 2012-2-7 20:38
5 ]% T, W% u" Y1 [. I7 N* F" W太好了,终于找到一起玩泥巴的朋友了。
- [4 ?# Y& I+ K: ]& }% }* u前些日子试着烧制陶器,但是以失败告终。当时找了一个花盆把罐子 ...
# u9 e& u+ q/ n6 E
我也不懂,只是多年前曾经试着玩过,在天然气上烧过,要爆裂。开放式烧就是不行,应该是受热不均的原因,骤冷骤热也不行,如果版主有场地的话,试着柴草密封烧下,慢慢冷却,估计有效果,期待成功,期待经验,呵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0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hyshanren 发表于 2012-2-10 08:52
( @, I3 [$ g) p2 ], V0 p, D. y我也不懂,只是多年前曾经试着玩过,在天然气上烧过,要爆裂。开放式烧就是不行,应该是受热不均的原因, ...

; [- p; z0 k7 @, H8 s! x! Y把柴草密封来烧,估计会冒出大量浓烟,引来PLC就不好了,哈哈。
  c* A6 X+ I+ p; N% g2 q想到小时候烧手炉的办法,期待捡个大铁桶,捡一大袋锯末,就可以暗火覆烧了,又可以慢慢冷却,期待能够成功。顺便煮锅砂锅粥。
- n0 u6 q- l) J& j+ r5 k
/ G, x/ M2 o4 Q-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方古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10 1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2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古猿 发表于 2012-2-10 10:01
! E+ f8 e3 `* Y" h6 w" X& ]
呵呵,现在又有所进展,把捏好的陶胚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可以快速干燥,而且不开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3 1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狐步快步 发表于 2012-2-10 09:16 : u7 x  T5 q, I+ Z! o% B
把柴草密封来烧,估计会冒出大量浓烟,引来PLC就不好了,哈哈。- E5 ]  f' \1 m3 _7 f
想到小时候烧手炉的办法,期待捡个大铁桶 ...
! K& O/ |. A' w" t* e
锯末是个好办法,望早日捡到铁桶和锯末。不过砂锅粥是煮不好的,搞点烟熏肉还可以(我们这有人就是这样熏腊肉的){:3_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6: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手艺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0: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点事就能挨表扬,在“石器爱好者实践区”尤其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xw76 发表于 2012-2-23 16:38
  A. F9 h* s( A) e, L手艺不错

2 f' i2 h; c5 l; t9 a多谢夸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2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不是一般的手艺呀
7 R1 C3 F2 p) x" @( k塑形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0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zibet 发表于 2012-2-24 22:11
; d8 {0 A! o% P1 w, s) |5 _$ p0 e这也不是一般的手艺呀
) D2 w( Q2 c5 f) N! `( B塑形真好
: r6 C) V6 q7 j) H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这话说得太老气横秋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做点小玩意还会有不少乐趣。" D% R1 c* P# _7 W1 K
* a, [1 D$ k& U6 U6 [!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2-4-27 14:15 编辑
8 h; \% b+ e7 P5 h* S# j4 T6 U7 I0 H0 X8 e* c8 q
楼主真的很有才!赞赏!!
* S) M; i6 j9 m如此说来,江南地区特有的几何印纹硬陶也不难复制了~~~
' j, }$ X" v9 P
9 N8 h, \: X/ P: T看看这上好的原料:
! g! f1 J' P/ z7 _* ?# a; W% d/ l; u4 ?4 Q8 N

7 u1 H$ f' k; `, O) J6 { DSC_0064.jpg
9 b3 S. |* L# B' I, P) E( u5 F1 z/ Y- o4 C& s6 r3 D/ M' R0 U; [*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湖人 发表于 2012-4-27 11:16
' y; _) J# L% n* N4 ~2 E4 o4 F楼主真的很有才!赞赏!!
) Z/ Y% f. V/ \& Q如此说来,江南地区特有的几何印纹硬陶也不难复制了~~~
4 B; C8 a( w3 X
谢谢您的夸奖,做了几个陶胚,又害怕烧爆了,就一直没有烧。这陶器只是做了一半。
' Q. _7 a9 ~+ L1 s; ~2 ~看到您捡到的江南地区特有的几何印纹硬陶,结合自己的一点点经验,认为它们多半都是经过多层复合制作而成的,需要在稍干的内胎上附着非常稀的细腻的泥土后再印花。这样就同时解决了造型和印花的问题。但是不同的含水量对泥胚会产生不同的收缩比。可能在干燥的过程中表面开裂。我在这里找找到的一些上古时期的陶片,从断面上看更是多达10几层。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古人的做法可能根本不同。# F1 a; ?/ D! D; C' E$ Z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您给我看的是上好的高岭土。这里可以找到灰色的这样的土,很细腻很坚硬。但是这样纯净漂亮的原料,我要能用上还要解决开裂的问题,在图片上也能看到明显严重的开裂。这样的土湿润后体积会变大很多,干燥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开裂。很是头痛,要能利用上,可能不是简单的加点水就能用上。肯定还有什么是现在没有能发现的。; v8 N+ v9 o8 C# T' L4 U- v2 V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9: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mmogi 发表于 2012-4-28 07:23
* z3 j; @* P: U  F0 q7 ^看看吧....
: b0 X. H5 j& N  v; L) `8 U; B6 Z
你很神秘
! s( v' T5 F5 ]) v) Q: r!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4: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山湖人 于 2012-4-28 14:31 编辑 * }; Y/ o# v* O( \
狐步快步 发表于 2012-4-28 09:31
! d. A& O3 ~( K& Z8 V谢谢您的夸奖,做了几个陶胚,又害怕烧爆了,就一直没有烧。这陶器只是做了一半。
3 A3 k' Q1 C7 G9 A* @: \看到您捡到的江南地区 ...

2 ?# @) d0 N+ v3 i5 I" l+ @
/ y6 Q" O- q1 H  d看来你是真的用心了!由于我对高岭土、膨润土、凹凸棒土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区别,所以你说是高岭土我也不反对。该土特点正像你说,湿水后高度膨胀,粘性很强。我的一个朋友曾将小块泥胎(微微灰绿色的土)放入电窑实验,1000~1100度烧结较好,1100以上温度胎体就出现熔融坍塌现象。实验的小样被我扔了(因为5年前还没对考古有兴趣),颜色土红,硬度高,类似硬陶。那土的确不是一般泥土,估计是比较纯的石头风化形成,揉碎粉末异常细腻。古人烧制几何印纹硬陶时可能掺入一定比例杂质(从陶片断面可以看到)以提高塑造成型时的强度。以后有空再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3 11:17 , Processed in 0.9926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