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79|回复: 6

转--天物馆,中国官窑第一买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外飞仙 于 2012-2-23 23:55 编辑 3 N  q; ]% f; r4 q

, l/ M: f& c+ o* B1 @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钱伟鹏和天物馆团队从海外购入了超过800件的明清官窑瓷器,其中甚至不乏全世界独此一件的“孤品”,业内专家认为有几件珍品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天物馆馆长钱伟鹏
' F9 M. \4 {% j- S

: c* T- M% H4 c+ Y; U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外飞仙 于 2012-2-23 23:54 编辑
1 n6 s! n' @* p8 R) N2 O  D: S3 l# Q3 O
! }& _5 `' R+ C, F) M# i$ _, b: k  l

6 D, [  i% h( M5 x1 s6 y8 }
  位于浦东淳大万丽酒店五楼的“天物馆”,装饰得古典高雅、别具一格,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摆放着的那一件件琳琅满目的明清官窑瓷器。
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样一个民间藏馆内,收藏着众多在国际收藏界中堪称一流的官窑瓷器。而更难得的是,这些官窑瓷器全部来自于海外民间。
% ^( {* Q  c3 l$ M$ Y5 E  y就是在这里,我们幸会并采访了上海天物馆文化艺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馆长钱伟鹏先生。
, S* n( r2 F9 i; K  k5 W# X+ p% [: Z5 x0 S* v( d, u

9 C% I# s1 L3 D
  一年收集800余件官窑瓷器

* ~, o) p9 M& F4 T; o6 |
8 |8 v4 P/ |* v, J1 k
  天物馆是古董专家钱伟鹏和艺术爱好者柳志伟于2010年10月共同创立的。天物馆的成立,源自钱伟鹏一个大胆的的构想:利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对欧美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外收藏价格的阶梯差距,在海外收藏界对中国精品官窑瓷器进行大规模“淘宝”。在成立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天物馆已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官窑买家之一。2011年5月,天物馆又迎来了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的加盟。
: Y/ f7 g/ |4 w# x
( s) k' U# C) I4 o9 O$ O
明宣德 白地黄彩折枝花果纹盘(天物馆藏)

7 [6 Y  Y" k7 _! M) e) c"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3: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外飞仙 于 2012-2-23 23:52 编辑
! Y' J$ ]) z5 T3 o8 ^2 S

5 R- z' c. N# }! \$ ~4 Y4 W# V3 a
6 x+ c4 W; |' L$ h) {: p
钱伟鹏在较短时段内在海外收聚顶级瓷器的能力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早在2009年,钱伟鹏任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长时,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到访参观后说了四个字:“震撼!遗憾!”震撼的是钱伟鹏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收集到四百多件官窑瓷器珍品,遗憾的是国家有关单位拿着多少亿的资金却买不到东西。

) ~" r. L2 T6 K
2 i% G* {2 _7 z6 A1 ]! q
  回忆近几年的收藏经历,钱伟鹏说:“其实最好的机遇还是2008年,那时候欧美市场一片恐慌,由于对未来走势毫无把握,不少机构都以底价急于抛售收藏的艺术珍品。比如有一件成化斗彩天字罐,我曾经建议朋友买下来,当时拍卖价才30万英镑,而现在300万英镑卖家都不肯卖了。当时世界经济一片恐慌,只有中国有钱,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中国藏家当时认识到这个机遇。”

) G2 F5 h! S5 n0 K* o
' r2 m( i5 a3 n4 _& ^* @+ k" s
  在钱伟鹏看来,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几番风云变幻,西方收藏界正渐渐从危机中缓过神来,2008年那样恐慌性质的抛售“盛况”很难再出现。但如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海内外收藏界的价格阶梯差距仍然存在。更重要的是,随着2005年以来中国艺术投资市场的崛起,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坚挺”,如今中国在国际艺术品收藏市场话语权正逐渐加强,这就使得去海外“抄底”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7 u) K& z( U& ]3 t- D. n7 U
" a( i* i: f/ v2 m6 c
  这一判断,最终导致了天物馆的诞生。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筹集了8亿多人民币,从海外购入了超过800件的明清官窑瓷器,其中甚至不乏全世界独此一件的“孤品”,业内专家认为有几件珍品填补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空白。

6 k3 G9 ~- [! c7 b6 r( A  Q" B. V7 Q/ d& \$ A2 j9 A
  “比如永宣青花官窑,全世界一共只有5500件,其中4000件左右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1000件左右在世界其它各博物馆;在私人手上,属于可流动性质的大概只有500件左右。而2010年到2011年间,天物馆就购买了25件,占全世界可流通量的5%。”钱伟鹏笑言。
8 \& B: m+ j! R* j: f0 `: X
: P, z5 P" q* E9 ~
  天物馆收购的官窑瓷器全部来自于海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外各大拍卖会,这是因为拍卖渠道相对正规可信,对出资人来说是最好的交代。
% \1 {# O& L4 r+ N, I
明正德 门彩阿拉伯文六管瓶(天物馆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向专一的艺术品基金

5 g2 b) x7 p! ]7 E1 I& o
# J. c( n3 J# s8 z: K
  “作为世界收藏界公认的主流收藏品种,中国明清官窑瓷器,流散在海外的精品太多了。如今很多精品都以低价出现在市场,让我们觉得这是百年难遇的机遇,只愁钱不够用。”钱伟鹏感慨。

! G: M4 h5 I! r0 a* p
, o: v' o( W2 n
  钱不够用,是放在天物馆面前最大的难题。天物馆运作初期,资金来源于合伙人的私人投资,但很快,钱就不够用了,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5月开始,发行了“天物馆”艺术品基金,两期基金募资总额达到4亿人民币,其规模在《投资有道》日前推出的“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中位列第五。与国内其他艺术品基金不同的是,“天物馆”是典型的投资型基金,而且专攻海外中国官窑瓷器投资,成为国内众多艺术品基金中的一朵奇葩。

3 B- C+ X- V% p7 B* c
2 O2 I) w1 j' o2 |7 \
  据钱伟鹏介绍,天物馆投资以2011年5月为分水岭,之前是属于合伙人出资投资,之后则严格按照基金管理要求使用募集资金。动用艺术品基金投资的官窑瓷器,在基金到期前都将予以出售,以确保基金投资人获利。
6 l. H! w9 b/ ]2 H9 F* t3 G8 Y
7 g8 o0 G) G4 I" c0 P
  “既然我们花了那么大力气,将这些官窑精品带回了中国,自然不希望它们再度流出国门。我们一直在和各地的博物馆积极联系,希望能替他们配置藏品,即使出手价格低一点,也希望能将这些国宝级精品留在国内的博物馆里。”钱伟鹏表示。据悉,2012年天物馆还将继续海外“淘宝”,为此,计划在2012年再度发行艺术品基金进行募资。

  |& f, [7 r% L& W1 A: O3 }8 u. r( P3 N- T. k
  精品瓷器具投资价值
, D) n2 J% ~  t" j

; q/ \3 |2 L' f# D* \1 u4 E+ t
  2011秋拍,被业界视为是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分水岭,一些被寄予厚望的艺术品品种表现不如人意。但与秋拍其他品类的动荡相比,瓷器却始终稳中有升。
; Q, v- S- ~. B' Y9 w
, |; F( P& V6 W4 n
  在钱伟鹏眼中,瓷器收藏市场是最能突显中国艺术品国际属性的领域,也是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他表示:“瓷器是中国独创,是中国的文化名片,自元代开始大量流向西方,受到西方追捧,也因此确立了中国在世界艺术品领域的地位,在之后的500年间始终引领着世界艺术时尚,故而在世界艺术品收藏领域中,瓷器一直占据着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 a* U" i( z6 _7 ]9 z1 \
( \3 L" O) ~/ f: B' ^
  近年来,中国艺术投资市场飞速发展,但在钱伟鹏看来,虽然前景看好,但也不乏隐忧。
- e# {( m9 S, B# H
, i" e3 z1 z# n
  “国内市场才刚刚开始。欧美艺术投资市场之所以这么火爆,合理避税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未来税收制度的逐渐完善,更多有钱人会关注艺术品投资。”

0 `; M6 z* \6 `# }( X* R: t, N1 ?' ~% ]" Q& e2 `5 m. o) p/ E
  钱伟鹏说:“但传统书画对欧美收藏界来说,最多只是他们在主流收藏之外的趣味性投资。因此,传统书画价值涨跌主要维系于中国经济。近年中国经济好,所以传统书画价格不断上涨,天价频出。但一旦中国经济情况不佳,传统书画价格就会跌落,因为欧美收藏界几乎不会有人接手这些艺术品。”
- B! z+ f6 N" [8 ^7 b! Q

" y5 X7 D* Z; F4 }+ y/ {6 Y8 V
  钱伟鹏

# f+ f* S- ^7 ]+ f0 x* v, N* {2 j6 T) o
  早年担任扬州文物商店副经理,1991年,借调至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工作。1993年派驻英国,任驻外文物专家,专职从事中国文物回收工作。追回多项文物。

2 v: \  Q7 |0 U- R& I% _/ r5 @8 `; I- v+ g8 }
  1997年后,留居英国,继续致力于海外文物回流。此间兼任英国古董检查委员会主席私人高级顾问,担任英国、美国大型古董展示会检查委员会中国文物高级顾问。
  ~# i1 A, ~& I5 J0 O; N&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09: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古董社会玄之如此,胆大压财中国大有人在这优就是中国民间经济解放后的必然因果!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永远成在的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23: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东西都对的话,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6 1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费的钱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7-29 05:18 , Processed in 0.076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