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96|回复: 24

【∥【天书篇之】Θ√】只为神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03: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石锛 于 2010-7-6 23:11 编辑
8 z0 W5 I7 T- j5 z6 C4 m% `2 D2 p" C* h- w& f" @
只为神秘 浅谈出水待解石器) E* N5 [$ b1 p- g9 Y+ s. @& A
     -----------------% L+ a7 y+ x( e3 Z% T
0 R. k! {7 v: D( B" Q2 M, |
! c* i1 ~$ J! y, v) V; f! ~. X( L
一谈到出水待解难认的石器,我曾多次想写点小段子,但提起笔来却欲言又止,想到这几年来对出水待解难认石器引起的不少争执,真不想卷入其中,有人不认得就让他们不认得去吧,我依旧乐呵呵地把玩着这些万千年来被江水揉搓得跟绸缎般滑润的出水器,从中感悟古人类无与伦比之聪智。+ R! E  Q5 ?1 S8 g* Z
8 Q9 i1 W' }0 X! D; b8 s! P
也正因为这些出水待解石器覆上了丝绸般华美的天衣(出水器万千年来被江河之水洗刷通常会变色更会变得滑顺),这也正是出水器之所以神秘的缘故。在无以记数的沙石中寻觅到出水石器,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何况大伙在习于为常的石头中就有极大忽略性(熟视无睹的成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然出水器也并不是很多,它们多出现在古人类常居住地域的一小段江河中,另也有些不良商贩把象点石器的石头来混淆视听,致使很多石器友们都不敢认了。。。。。。探解出水待解石器这课题是石器界最具挑战性且难度极高的任务之一。石器家族中如果缺少了出水器这环就不算完整,将是石器界的一大憾事.3 U4 v9 s, A" L* `1 }
天书之00.jpg & x5 x7 }/ `1 Z3 S9 P6 e# V% Z1 |
4 V" c* n2 |$ a) E" J4 _
( v( |" s4 r. c
6 v- K/ F' z9 @7 a  \6 l0 @
以前只在书本及杂志上看到古人类寥寥可数几种石器,在我不甚了解石器时也曾想过,难道我们的远古祖先几百万年来就只弄出少得可怜的且简陋的几种用器?????1 \( y& n9 f. K6 `( I& l
3 a% Y' D1 @0 t
随着多年来的收集找到越来越多各种用途的出水石器,就越被古人类的聪慧所感染。这是一种探秘的开心、一种发现的喜悦。古人类的思想力真是天马行空般广阔无比,有些石器的样子相同或相似但用途功能却不相同真是奇妙极啦。。。。。。。。
( A8 s  k- u) K: f+ N( C6 H, J8 a, a  ^# J6 A
: i3 l" l$ O: D# n1 n! o/ w
今就应赵哥的题目作一些图解,因本人对这些出水待解石器,知道的也只是凤毛麟角,说得不恰之请大伙指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3: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石锛 于 2010-7-6 22:45 编辑
% D: k  Z7 U4 b6 h. d) s. Z9 b6 K) O2 i6 f9 t* G& p6 B
出水石器鉴定简略:, G9 C) p! b: e5 R2 _( T" q  ^
  Z( D4 f' r8 P: O3 D
4 ^: O: H% i! X; |4 x0 z1 w

/ y( J# o! K3 o/ T出水石器与天然石头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要辨别出水器上人工痕迹的规律与天成规律的区别所在。 人工的规律是有其制造及使用目的性强,  且打击方向或磨制方向较统一, 而天成的规律是较随机及随意所成的 。。。。。。。。。现作些鉴别简略如下  
+ n( B7 X- Y4 A" u
2 O$ l+ e* r0 O/ Q" [: Z2 B: X' P0 H* r# W( b
* q5 \8 [0 ?7 g& u3 y. K8 G
~(1)≈。。。侦别新老(不管何种古玩,首先要过这关,这是基本 ,只要不对一票否决 。 否则玩得兴高采烈时,原来是上周出产的)
/ Q$ v" h: J' l* Ahttp://www.chnshiqi.com/bbs/viewthread.php?tid=78) |( P$ q7 [5 ]
% x% G1 u5 w: v2 z

' u& P2 F# d; G5 d/ r~(2)≈。。。找出原始石皮和次生石皮(这种是出水旧石器中常能找到的,它们颜色有所不同或深或浅 且密度也不同。到新石器时期以后的全磨石器就只有次生石皮了)

' P- m& S8 r6 P7 ]8 ]
$ t/ u. E7 A9 J' A2 f, z/ m9 [注上:原始石皮指石头原本的水包浆;       次生石皮指石头被敲去原始包浆后进江河里再次形成的水包浆或叫水洗度。
+ c8 Y2 z/ D7 }& R; C" c
1 n' J+ _  `8 i 天书之02.jpg 5 D( R) J* H- P/ M0 Z* [

9 K$ h/ A1 M$ f# }4 ~: A 天书之02b.jpg
( \! r8 O! H- s  |3 q' E
' I; M5 @# R6 S. _4 i 天书之02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3: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石锛 于 2010-7-5 03:18 编辑
& A3 W8 p7 g$ C3 W. s' h% j5 J8 L( j2 V$ I7 m* u4 l  t5 @
~(3)≈。。。整体端形(主要看整体是象人工打制或磨制过 ;和已知石器是否相象 ;是否有刃部、锥尖、锤面等 ; 再看有无能使用的功能 等等 )2 B. P$ U! B! ?. [
天书之03.jpg
1 h, Z, K9 u) M( ?4 z. E: c4 K/ ^
+ O* B- \2 o9 Y3 N& z8 y* l. w7 n, o1 f# N+ N+ A
7 x6 W, t: ^; L: q1 l" O
~(4)≈。。。找出打击面或磨制面是否有使用功能(主要看打击面是一下成形还是多次打击而成, 打击面是否是有规律呈形的,是否是打制目的性强的)
$ w  [2 y( w4 {4 e1 A8 Q4 p, s9 N; k  B8 S7 G' i$ D0 G
注上:古人类制造石器其目的性强------就是要制出使用面来的。不会盲目乱锤乱打的。/ K+ z; q" D3 A

* `+ O; H5 i4 K* j 天书之04.jpg   h9 X& v2 `7 L% d
! x* {1 j2 z3 A9 x1 g6 x
/ S" ~; q0 K* Q# _% B) Z) F$ j  h
* a' X1 J: `  X2 }) {# F7 h+ l: {
~(5)≈。。。上手把握 ( 看是否合人体工程学,也就是握得舒服合手,能使用与否 )

! M% g: \/ p$ Y* J6 l注上: 古人类制造石器也考虑好不好拿,及好不好用的。
/ V* K% y. ^: y8 a" ]( A* |+ f3 X( j3 j- ^! x. W5 p
天书之05aa.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03: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6)≈。。。看有无使用痕迹(如有规律的缺损及使用留下的千层皴折裂纹、碎礤纹、凹凸纹等 )
4 K9 e0 X3 i* G: E" b& ^注上:使用痕迹有多种 ,千层皴折裂纹较有代表性$ q% y+ f, w3 \3 I3 \' L
天书之06.jpg / F( ^) N( v: \3 _1 |7 [3 t: k4 T
4 I0 l& g" O1 ~4 [- y* Y
天书之06b.jpg   W, d1 K6 I! X* d

( ^' k% ?' `0 F6 m 天书之06c.jpg , n' K! v, L5 e* p" I+ v

  h' f5 ~3 W3 b2 f6 f. Z9 Y2 i5 p2 ]1 o( I5 u' }
  S8 a1 T4 W' Z" U6 [0 a0 c! \+ |
( r/ l; A8 M3 v
~(7)≈。。。多比较天然水洗面和人工磨平面的水洗面不同之处(找明确的出水石器如带肩石器用五~十倍放大镜细看其机理及蚁坑与天然石比较找出不同处 ; 人工磨平面的水洗面有时还能见到淡淡的磨条痕或略带点起伏等但刃口多已不利呈微圆形)7 l% m7 v1 w* T% G
注上:多用五~十倍放大镜看出水石头上的蚁坑特征,如遇见假水出石器时就能分辨。
0 d& [& t$ V. M, z' s/ N2 O; } 天书之07a.jpg $ ?1 @: g7 D% ~/ L

8 Q: w0 n- p' C% b! M5 o/ G( y# D) s
1 ]' {4 N$ `# D' Z$ O/ j# Z& M; F6 [5 P

5 c6 j$ W+ g5 S~(8)≈。。。要多观察天然石与已明确是石器之间形状的区别(如双肩形、对称形、等别圆的等是天然石几乎不会有的形状; 察看打击的角度及力度掌握情况等人为的打击会中途变换方向及力度而自然力没大多变化的-----总直来直去)6 A" K0 M8 W& Q" S. a$ G

) z3 a9 v6 A+ o* m注上:多观察大自然的石头,多看它们的规律跟变化,如卵石很多但都不是很圆,且相对称的形很少等等。这些给判断人工痕迹是有帮助的。- ^" X* K1 K/ ^/ y  Q% N
天书之08.jpg 7 q1 \& E8 R7 F+ R
2 V8 A( a, f/ @" y" b. W) {- h6 i

: D. R( x' B/ v+ I" I) R
+ W, w' v' Z% S% G- i9 N8 g
9 H# Q" w' |7 X~(9)≈。。。没有普遍一律的简单方法 ,古人类太不简单了 ,有很多器样子相同但用途却不同甚至一器多种用途 。以上法要灵活分柝及综合多项来判断石器与否 ,不可只固守已知石器的形状,古人类生活了几百万年,不会只有石斧等几种简单工具的 。 插上您想象的翅膀吧,一个神密莫测且精彩多姿的出水石器王国正等着阁下您掀起她神奇的盖头来。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0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的很详细 明了 也很直接 有理有据 是学习的好资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原创贴!顶起来是必须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要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6: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7: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07: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锛兄很细心,见识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14: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出水器怎么也跑到这里啦 。   不错了 ,如加上点美学观点会看得更透澈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石锛 于 2010-7-14 22:57 编辑
0 |. A0 q! Z3 W% \4 G. r4 P+ ~  m0 V9 {" J: m& L; p' R9 P4 D
研究出水器的确极富挑战性   这也正是出水器魅力所在   以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经一段时间的摸索及发现   其实它们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有待你的发现    总而言之其乐真无穷     在一次次的与出水器触摸中    就象是梦回石器时代    又一次次地制作及使用它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18: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出水器的确极富挑战性   这也正是出水器魅力所在   以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经一段时间的摸索及发现   其 ...% |1 j+ E6 o( L% ]
大石锛 发表于 2010-7-14 16:33
+ m9 U! ^* I3 ^" L/ ?( M
2 @& P8 z/ I& j* W0 s
* j& H4 U* b; A3 y) H, u" K
   兄弟啊  怎么这里又开标准2了,那个标准要接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2: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赵哥 1 E! h2 c3 T7 q& Z# K6 o

8 X! z4 o8 D( l9 {0 D5 \
) \# u% v, t6 a8 @0 W
, j! d6 d3 j% S0 Z1 k3 w( f/ v8 y* Q+ w' ~8 B+ \( P
                         呵呵   这就那九点的图释   单独来会好理解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13 23:04 , Processed in 0.0906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