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40|回复: 30

文物鉴定:你该相信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1 19: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F, z3 @; {! J- x. R
  - X$ X4 Q* c1 u6 L
9 l' W3 ]  B/ R" j6 |
     文物收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现今文物鉴定机构纷杂,谁来鉴定“鉴定者”的权威?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少收藏者感到疑惑。上周末,华义武、牛福忠、史润梅三位来自北京的文物鉴定专家来到深圳,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三位专家。 $ d; C0 d; a% D1 n6 E
+ I) G4 v& g$ v% L0 m8 N9 n+ i
  最忌讳按图索骥
4 x4 S% R8 ^7 k, S' X2 y5 A) H2 h# l9 E9 e: D
  华义武表示,收藏者应巩固自己的收藏知识,但不应轻信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书籍。有些收藏者按照收藏图去买宝,不对应工艺、色彩、造型,就买下了。他认为,“按图索骥”是民间收藏的大忌,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为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门买了好些相关书籍进行研究。把自己收藏的东西与书上图片对照,看见有便认为是真货,没有便认为是假货。可问题是,有些不是正规单位出版的古玩书籍,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把关和相关专家的指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的为了发上一把收藏财,就顺着市场潮流出书,书中内容粗制滥造。“如今收藏网站也是泥沙俱下,假称某某专家对藏品的估价和评价。我就被网站陷害过,我的照片被挂在某网站,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假称我是网站的顾问,并给出藏品的鉴定价格。迷惑了不少收藏者。”华义武激动地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市场分成两派
# a8 M( _2 p1 m, o- ?9 ]. q4 f, ^# O, I+ b' M3 R# Q
  把宝物送来,收藏者总捏着把汗。鉴定要收钱,开鉴定证书又要收钱。一次下来就要花掉近千元。鉴定机构和专家那么多,也让收藏者感到莫衷一是。“一件玉器,在不同的鉴定机构鉴定,结论都不同。这是市场在作怪。”华义武说。他认为,现在的鉴定市场分成两派,一种是为市场,一种是为文化。一件青花瓷的价格已经炒到了两亿元,但是价值连城的战国春秋的玉器却无人欣赏,这是市场鉴定的作用。“我们现在就是凭着良心在作鉴定,是积累的几十年的经验作为前提。鉴定的是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华义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盲目迷信专家
+ ]5 j: x4 @. W( o3 z) h; e
3 z- m  T1 ^8 E% T& \' s% r  “文物鉴定是门深奥的学问,学了四十多年,我现在只能说是入门了。”华义武说。收藏者是否可以依赖专家鉴定和估价?牛福忠则认为,不要迷信专家的鉴定结果,当然需要尊重及参考专家意见,但任何专家也有走眼的时候。而且文物的价格随着时间、地点的变迁浮动非常大,专家的估价不一定就是权威,价格要市场说了算。华义武建议说,收藏者选择鉴定机构和专家,应该先摸清机构的信誉和专家的经验水平,再作选择。不要拿着宝物到处鉴定,这样只能是劳民伤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力比仪器可靠" B* L; A6 w/ x& Z0 _# b+ ~* B! o3 o
- V9 E6 K4 n3 }
  华义武认为,现在流行用鉴定仪器来代替目测鉴定,这是非常可悲的。“目测鉴定要看器型、纹饰、胎、釉、彩、工艺等。比如青花的成色,对一个合格的鉴定师来说,他一眼就能看出年代,清晰分析细微差异。再结合胎、釉、彩、工艺、纹饰等要素综合考虑,对于常规鉴定应该是足够了。”买玉器是欣赏它的工艺,不是要知道它是二氧化硅还是什么别的成分。华义武认为现在把玉分成透闪石、角闪石等等,过分地追求这些东西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而文物鉴定来不得半点浮躁,目测鉴定的技艺都是口传心授的,科学仪器量化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担心鉴宝手艺失传
; b3 O# F7 ~; {! q7 X2 l/ W
+ T4 {& R" [6 W  史润梅在1962年高中毕业后,便进入当时的北京文物商场,跟随老师傅们学习鉴定玉器、瓷器,从此便和文物结缘。史润梅说,鉴定文物真伪就靠双眼双手和好记性,而且这些技巧都不是朝夕间就能学会的,必须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她从1962年学习鉴定技术,接触过文物无数,但现在能静心学习这些知识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她说,现在世面上的文物数量减少了许多,鱼目混珠的现代仿冒品,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许真的要后继无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简介
; Z% m) ]9 ~* e/ A* W& c+ B! Q; [4 E0 O% p
  华义武- B0 R: {% |: J$ V

8 Z8 v7 |( [! |0 Z9 k0 p+ g  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从事玉器研究工作40余年。经常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进行玉器鉴定。# L. b  B1 y& S, t5 l# M' \. P
2 [5 g, [6 Z* V1 k$ G. \) w* U
  史润梅
8 i& N1 V7 f) E) D
0 o2 a* v4 I0 Q1 _$ V+ P& }  曾在北京市文物公司工作,具有四十多年的玉器及瓷器的鉴定经验,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 G  r; d5 N7 N; f+ G' [
! _) s9 R' J& R& {: \+ a
  牛福忠
9 A. d2 j& M, l4 \+ O4 D/ f
3 y; \+ f$ D+ z7 o2 |  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文物鉴定,长期从事字画、青铜器、瓷器和玉器等文物的鉴定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宝小常识! }+ d1 y- F% U; m% @2 W( W% j/ m
* ^% `2 I" r7 `: R# [! P! D
  专家教你辨真伪- [+ O2 v& P6 M* D

' r+ j% v! n% [) R9 K  收藏者最关心的,还是文物的真伪。在现场,三位专家分别向收藏者教授了一些鉴宝知识。, }( L+ F0 i) s3 p$ t9 D$ ]; p5 G4 c! e! O

: K; G; ~  _& D5 g# \- i6 a  一、没见过真品不要买2 ^# @( h' Z8 f

1 c" N; J* Q4 k6 {; z  “没见过真品最好就别买!”华义武拿着一件被鉴定为赝品的玉器说。在整个鉴定活动中,这是他跟收藏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梅瓶、枢府窑在历史记载上都是没有的,收藏者就草率买下了。听都没听过的东西怎能是真的!”华义武说。一位收藏者拿着一个大龙盘来挂“专家号”,藏品是在街边花200元买的。华义武经过仔细察看后称,这东西不是玉,而是塑料,用手使劲摁可感觉是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傻大笨粗黑怪重的不要买1 p! \7 C2 W7 b4 K. q+ L

/ Q/ g# }: i# i8 L3 o  华义武还建议收藏者,傻大笨粗黑怪重的东西千万别买,这些东西里造假为多。在对收藏知识不大了解的情况下,宁可先玩一些精致小巧的藏品。: J& ?$ R# y! ~& g0 Y8 q  }" H, z
  x* K& Q* @) l% m- l, \
  现场,一位老先生一次拿来了20多件玉,鉴定后都为战国春秋或更早的稀世珍品。华义武很赞赏老先生的收藏精神:“收藏就该像这样,有颗平常心,明确是收藏文化而不是投资股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搞清真品的来龙去脉+ L0 l8 y# e* m

  E, O* `5 v7 I" o6 R! \  短短两天内,便有五位收藏者分别送来了《清明上河图》请牛福忠鉴定,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的真迹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五位收藏者所拥有的《清明上河图》均为现代印刷品,造伪的人特意把这些画做成古旧的效果,画面黑糊糊的,明显就是欲盖弥彰的拙劣造伪手法,然后在市场上,巧舌如簧地说服收藏爱好者,以数千元的价格出售,牟取暴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不要急于投资
9 F% ~4 A" Y4 M/ l$ ^; O  N" o3 t+ ^; C( T
  在鉴定现场,民间收藏者送来了不少让牛福忠眼前一亮的藏品,其中包括不少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玉器和字画,同时也发现不少拙劣的仿冒品。牛福忠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形容现在的文物造伪技术,现在的仿冒技术越来越高明,不再是过去作坊式的粗劣方法,如仿冒瓷器时,造假者甚至研究瓷器的成分,并使用激光照相等方法,拷贝印章、落款。虽然打假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造假最多是“以假乱真”,不可能做到“以假成真”,总能找到破绽。牛福忠认为收藏爱好者们应该多去博物馆、拍卖会、古玩市场,多接触文物,藏家之间也应该互相观摩、交流。不要急于投资,要多看真文物,也要看赝品,亲身接触文物的色彩、质感、气味等,长年累月才能练就鉴宝的手眼功夫。多学习文物鉴定知识,实践的经验最重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爱好者们应该多去博物馆、拍卖会、古玩市场,多接触文物,藏家之间也应该互相观摩、交流。不要急于投资,要多看真文物,也要看赝品,亲身接触文物的色彩、质感、气味等,长年累月才能练就鉴宝的手眼功夫。多学习文物鉴定知识,实践的经验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爱好者们应该多去博物馆、拍卖会、古玩市场,多接触文物,藏家之间也应该互相观摩、交流。不要急于投资 ...
1 K+ ~) z' P4 h: ~$ |9 m7 Q高地 发表于 2010-7-21 19:40

- U2 i' c$ x) @( T6 _
5 ~9 D, J7 @$ i4 B
! `8 S3 C  m) w" t+ y%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7: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越来越少了,以后真假谁说了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9: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酋长
& w. D+ d/ Y; L1 |只要古玩行还在、只要各地大大小小博物馆的真东西还在,肯定就有人去研究、探讨,说了算的专家(民间行家)肯定会后继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3 1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高地 , ?, G3 u3 D7 T: z/ E+ ^6 `

, _3 F. }4 v7 y" G, o( s0 j; g5 P+ Z3 B3 C$ z
    是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7-21 14:35 , Processed in 0.1008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