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已经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化石而言,尽管有很多高档的修理工具,但显微镜下的手工修理仍是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最可靠的修理手段。最常用的是用剔针剔,针头的选择因用途而不同,手法的讲究更是复杂多样,是一门非常耗时费力的技艺,如想速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会粗暴地把化石糟蹋了。至今经过正规训练修理化石的专业人员全国也仅数十人左右就不难理解了,其他方法如酸蚀,喷砂等技术在国内即使北古这样的顶级单位也很少应用的。 0 _9 ]% D8 N; H. Q8 r
如想体验一下修化石,常用的工具主要为剔针+放大镜,剔针的针柄可以在航模商店等地方买到,针头如没有专业针头也可用普通缝衣针代替,但针尖硬度不够较易磨损,也可将修理钟表的微型螺丝刀磨成合适的形状使用;放大镜可选用头戴式或台式的,如果有体视显微镜的话当然是最理想的了。其他还有很多工具如耳球,各种刀片,镊子,小凿,各种粘接剂固化剂等等。不管使用何种工具,工具都应尽量作用于围岩上,避免直接接触化石,以免化石表面的细节部分受到损伤。& M Q- M8 X5 V3 S
8 l$ R/ `7 k$ j+ W 对于更多的朋友来说,我觉得看到一块化石后有几点很关键:
- |' ?5 ]( Z E% l- ^7 _
- G6 D' {: e/ ?) g( T# ? 1.真实最重要,尽管希望完美是人人都渴望的,但千万不要因为残缺或颜色太淡就试图去拼凑补全及描色,这只会将原本很好的化石损毁或沦为一件低劣的工艺品。. o u* U- _. a
, I$ A1 ?% G2 w1 m' T. ^, m 2.自然最可爱,一件吸引人的化石一定不会有太多的人为加工痕迹,修理的部分能少则少,最好保持围岩的自然状态。
" B' p; z, d$ h% F2 |
& ~7 Z: J( e1 O 3.如果拿到化石的时候是呈碎裂状态,可以视情况选择粘接,粘接时用胶宁少勿多,将胶抹在断面的下1/2至2/3处并且准确对合(很重要),这样裂缝就会很细,胶也不会冒到正面来影响美观了。等干了以后如果想增加粘接强度,可以在化石背面再抹胶进行加固。
" s) O: s0 v) i9 d; l/ u
& ^8 r1 u- A( h# s* s. R6 {2 _/ D 4.裂缝是一种真实,只要在粘接时仔细对合将其尽量缩小即可,不必添加东西将其抹平,并且裂缝的能否吻合也是鉴别化石真假的重要依据,很多拼凑的假货只能用石膏来抹平无法吻合的拼缝。# h! x% F1 g! I( L3 @ v) t
8 w* C: |) r( I- F. H* I8 [
5.化石最好的保存状态就是仍旧让它埋在围岩里,通过修理暴露出来只是为了欣赏或研究的需要,因此修理宁肯不足也不要过度,尤其是较珍贵的东西自己没把握千万不要乱动,以免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 i( q8 r5 o% W, ^# o% g$ S$ j
6 j' W: Q+ w* `+ x 化石修理与保存的知识实在太多太广,希望能够得到大家指正并继续抛砖引玉!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