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evia

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图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长163,宽62厘米,刻划手法简洁,猪的双目锐利,尖嘴前伸,缩颈贴耳,显得顽劣而又机警,拱身伏地,形象非常逼真。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2 @$ x5 F# y, k9 L/ q  @! M4 C
' f2 Z' P0 A6 ~  D  i
9 }' e9 k3 s6 D3 G石人
& ~( x* d  t# \! r; b1 b- Q" o# N    西汉。高222,宽120厘米,人的面相表情奇特,头部后仰,嘴大露齿,后掌置胸前,表示匈奴被西汉王朝击溃后垂头丧气,无可奈何的神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 |3 ]& l1 o6 t' N# Q2 ?
人与熊 * s2 Q+ U$ _7 w2 E5 Z$ S9 a
    西汉。高277,宽172厘米,采用大胆夸张的手法,缩小熊的比例,突出巨人硕大的头部和粗壮有力的身躯和四肢,再现了一位力士和一只恶熊搏斗的情景,显示了人决心征服自然界任何天敌猛兽的坚强意志。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 |1 ~2 o! I: n" ~6 h9 c
石鱼% K- v3 C6 z9 c! A' t9 M
  西汉。高50,长112厘米,宽41厘米,利用原石尖端,刻出鱼头,并大致刻出鱼尾、鳍等部分,古典朴拙,不仅实用,且有美感。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9 {* x- `1 s, l+ l
: J/ s( U' u* t" z( z    西汉。高55,长285厘米,体形抽象写意,整体艺术加工痕迹极少,状如天然原石,突出重点,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返朴归真、追求神似、大胆想象的艺术风格。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 U/ D9 u) p2 P

. K. A. S& q9 r" B    西汉。高70,长154.5,宽107厘米,体形似蛙而口中有齿,头部简练概括,鼻孔异常富有深度感,口裂自然,嘴下两条线纹尤能表现皮层的质感,后半部由大块棱面来显示后肢,具有非同凡响的高度概括性,从侧面看去,不仅轮廓象蟾,而且姿态盎然,有欲跃入水前的动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 r9 E6 D; ?6 b; y+ X
石鱼0 [: c3 y$ P) v
  西汉。高55,长112,宽44.5厘米,这件鱼形石刻背上平阶部分,疑曾作“座子”用,推想前一鱼形石刻,可能用途相似。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野猪.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高144,长260米,头部平仰,一只前腿向前伸出,马蹄用力 着地,另一只前腿微屈抬起,准确细致地表现了卧马由静面动的动作过程,挽起的马尾,突出战马的特点,庞大的驱体,成为一种顽强不屈的力量的象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卧马.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长200,宽84厘米,着重刻划其机警凶猛,伺机捕获猎物的兽中之王形象,刀法简洁,全身刻有条纹,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斓,尾粗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伏虎.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石器时代。通长55、通高25厘米。夹砂灰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荷尔姆遂熊熊的荷兰人在金胜寺游览时看到此碑,为了得到它,他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众们的严厉拒绝,连官府的人也严保此碑,没有让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 N$ m! j" L7 Q* b# m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全貌
4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局部放大图
43-2.jpg
4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足8.8*7.1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镀连结着壶盖与提梁,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 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周身看不到焊缝。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代窑藏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rhyton)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西安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始建于明代(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因朱元璋称帝后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其争位,因此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钟楼基座为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外重檐3层,内为上下两层,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其中四个大环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小环则代表十二部经。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47-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近景
47-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局部放大图
47-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是唐懿宗赐赠的,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录皿)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层层相套的宝函其质地分别为金、银、玉、木,每层宝函外均用银锁锁上,并以丝带或绢袱包裹,金塔基的银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宝函和金塔,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世所罕见,其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的凌晨一时佛指舍利被发现。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 d  R% H4 j$ D7 Z6 z& u" Z/ z- u* |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4801.jpg
48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金塔高105毫米,塔顶为金质莲花朵捧托金珠顶,四面檐角翘起,阁额及檐下均饰菱纹,塔身四壁刻满纹饰,并有四扇小金门,门周布鱼子纹,门下部有象征性飞梯至塔座,小巧玲珑,金碧辉煌,盘为细颈鼓腰状,喇叭口径处雕12朵如意云头,鼓腰上二平行线连为四组三钴纹杆状十字团花,衬以珍珠纹,腰底为莲瓣形,银柱托底也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塔座为纯金方台,中立一小银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仅11毫米高。
48-1-1.jpg
48-1-2.jpg
48-1-3.jpg
48-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
" N! F1 ?; p8 o, V1 c! i9 \以珍珠装武夫石磨制而成,周身以雕花金带为边,镶嵌珠宝花鸟,通体以珍珠、宝石嵌饰,并雕上花瓣图案,极其华丽精美。
4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1-23 20:38 , Processed in 0.076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