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30 22: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3000年前,既无此陶,更无此币! 附图参考~( Y/ a; G) N _; \
高地 发表于 2010-7-30 14:11
' D) P3 e7 i' Y: ~# T, C+ }+ ?. F
/ ^2 n- [& _+ K9 z2 |
满州康德陶钱:1932年至1945年满洲国傀儡皇帝,年号大同康德。发行陶质货币两次:康德11年(1944年)康德12年(1945年)。两枚陶币正面有“满洲帝国”字样并分别有阿拉伯数字“5”或“1”,数字旁边有1个圆点,下端为年号和年份;陶币背面有近似于圆的八边形图案。图案上下饰有云纹,两边是“五分”或“壹分”字,陶币颜色分别为砖红色、暗红色,这是由于配料不同造成的。陶币的原料由高岭石等多种成分组成,具有吸水、可塑、耐火及可烧结成型等特性。《日本货币型录》一书中有关陶币的记载,介绍陶币原料是一种陵镁矿(俗称白陶土)。陶币是一种质地较差、制作工艺简单、流通寿命较短的钱币,在当时充当“满洲中央银行”大面值纸币的辅币,在市场上流通。, ~' J8 v: j1 e4 u7 w- a
用陶土制币在我国钱币史上是仅见的(作为流通币)。陶币的产生有其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搜罗作战物资,到处搜刮金属物,制造枪弹武器。当时伪满政权,一方面将大量金属矿奉献给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将社会上流通的铜币收回,并到处搜刮民间铜器。
( M i, q/ A* v" X# [1944年从日本引进技术,用陶土冲压成货币,投放市场。此时二战已近尾声,陶币只在东北一些地区流通了—年多的时间,“满洲帝国”就灭亡了。陶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
- q, o. z" q0 P+ w, C陶币不是金属币,不能再行熔铸,别无它用,不被人们重视,所以,留存下来的不多。在东北民间俗称陶币为“胶木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