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赵宏岩

[古琴]请教年代!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4 12: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8-14 12:23 编辑 * T3 f% [. Z" o# x" K
* p# H3 j: d, I2 k
手头正巧有些古琴资料,长了点。慢慢看,比青灯黄卷好多了。
! z$ O( s- x4 a5 m) w3 W古琴辨识
" _& z, r7 [7 ~" |5 _" X0 ~2 v, C 古琴以断纹为证。因为琴不到五百岁不断,愈久则断纹愈多。因此作伪者,以伪制断纹为要务。琴不经过数百年,它的纹理不断,过了五百年后,才能出现纹理。最显著的,有龟纹、梅花纹、蛇腹纹及羊毛纹等四种。凡以上四纹的古琴,都是宋以前的。元代以后的,非伪为却绝没有这等纹理。宋以上之漆器,一定有断纹。  伪制的琴,其各种纹理也有近似的。可是漆色犹新与旧的不同,无法欺人。因为漆的纹理可以伪作,可是漆的颜色却不可伪充。宋代的漆物,传到今天,它的漆已变为非常糟朽的物质。它的上部乌黑,绝无光泽之地方,完全与炭相同。漆质与琴之木质,凝结为一,故表面常现有木纹者。明代漆的,即略有亮光。故伪制者,其漆色绝无法掩蔽,仔细一看,便可分辨也。   琴材以桐面梓底的为正,因此名琴必须如此,也有面底均用桐的,称作阴阳琴。其制法是把桐木置水中,取上半浮者为面,下半沉者为底。浮为阳,沉为阴。因此以此名之。又有纯阳琴,即面底皆用浮水之上半,而不用阴材的原故。古代没有这种行制,后世创立出来的。,此外有桐面杉底的,也有以漆木作为底的,因为漆木颇似梓木,漆液坚凝,古人也多用它。古琴必以桐面梓底者为上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8-14 12:26 编辑
% h3 [3 N7 }. z2 i- h5 B. W: V, p  o5 X3 L; v$ Z) B
宋以前的琴,多是单纯的黑漆,偶尔也有用金银、珠玉、八宝灰作胎的。明代更有将鹿角焙灰,罩以金漆,称为鹿角灰。今天的琴,有大片红黄花绿的,视之极为美观,即为八宝灰。其漆地有露深黄片段,明润娇嫩,则为鹿角灰。   而鹿角漆、八宝漆的,还没有显著的断纹,迎着光看,断纹在内,尚未现出。故鉴定古琴的年代,虽以断纹为衡量标准,但是只可行之于单黑漆的古琴,如果是其他器物,则漆质变凝,尤不易发现断纹。   唐代的制琴高手,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代名琴,供辨认琴式和作者用:
一池波琴·神农式·唐代.jpg
万壑松琴·仲尼式·宋代.jpg
中和琴·列子式·明代.jpg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唐代.jpg
壑雷琴·落霞式·明代.jpg
大圣遗音琴·灵机式·唐代.jpg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唐代.jpg
梅花落琴·仲尼式·唐代.jpg
海月清辉琴·仲尼式·宋代.jpg
混沌材琴·伶官式·宋代.jpg
玉壶冰琴·神农式·宋代.jpg
祝公望琴·焦叶式·明代.jpg
老龙吟琴·响泉式·唐代.jpg
铁客琴·凤势式·宋代.jpg
飞泉琴·连珠式·唐代.jpg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明代.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宋琴,伏羲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1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8-14 12:46 编辑 " Z& E+ {8 `7 M3 Z! w3 p9 k
2 L6 h& v6 L2 H! A2 b4 c9 w6 \  n
回复 4# 赵宏岩
# J2 J5 T  |  X4 }2 k4 C: G; J8 y- A4 S. m% T: o' e/ h9 ^
刘长卿(709~约786)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 ..., M' k' ?' h/ y* ~

7 G+ K1 U/ x: w4 {
泠泠七弦上,
3 v0 o7 Q* p* i2 d$ l静听松风寒. 2 o) l( J0 H9 m) J+ i
古调虽自爱, - @" y1 @" F. x5 I  t/ x
今人多不弹
3 y; i5 }7 w( S+ N不是“冷冷”好象不同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2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泠泠 :读音-ling ①清凉、冷清的样子:清清泠泠  有诗: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 Y) k7 i# K6 [( p+ I1 U5 P
              ②形容声音清脆、悠扬:音泠泠而盈耳    有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G8 U% j5 B: `+ v/ W) c% g! l" o5 R
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不能写为:西冷(leng)印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2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8-14 21:17 编辑 4 }" m: }1 j' V- Y( y# w. L
2 G" v. ?9 e) |
又发宋琴文图资料供比较

南宋 龙吟虎啸 仲尼式   王世襄旧藏

《》

  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俯制作的一把龙吟虎啸  据故宫博物院古琴专家郑珉中介绍,该琴腹中左刻一行松雪道人识五字。松雪道人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俯的号,可见龙吟虎啸琴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元代大家赵孟俯除了书法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外,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很高。这把龙吟虎啸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第一把赵孟俯制作的古琴,也是近四十年所见保存最完整的一张宋代古琴,应属于上等文物。
5 l3 t% Z- ^- Z: e: i$ {% e7 M) x  赵孟俯死后,其子孙曾把龙吟虎啸赠送给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倪氏后人后来又完璧归赵,把琴还给赵孟俯后代,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人赵鸿雪的家属把琴卖给了江苏书画家董欣宾。5 o7 T1 t6 t7 t; Z5 {
近日被著名书画家许麟庐之子许化迟先生收入囊中。" Z4 W* B; h' y1 w
  这把龙吟虎啸古琴为仲尼式,以虫蛀古桐材所制,通身髹以黑漆,久经使用,手指袍袖磨擦处露栗壳色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气盎然。琴背池上刻隶书龙吟虎啸四字,其下嵌一片古玉。琴通长122厘米,额宽19厘米,尾宽14厘米,四五徽间最厚处达6.5厘米。琴面金徽13枚,弧度浑圆头尾一致。
" B6 [5 M. q2 E% _9 a3 \/ m- x
# a* G- A9 L" ]. i   
南宋/龙吟虎啸.仲尼式   王世襄旧藏.gif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4 22: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不懂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0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赵宏岩 6 U1 E$ B0 }- ?1 H$ Q

5 y6 k* f% j* R  P* S刘长卿(709~约786)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 ...* }1 I. l- B- w
hank 发表于 2010-8-14 12:39
( t' X3 i* @7 Q+ q" C6 A3 k

0 t- M. s! C0 F, l/ \3 Y! h确是泠泠!不是冷冷!晚上发稿没有校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5 09: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宋琴,伏羲式。
! p0 a8 O5 i: Q' `$ O2 N: d4 x# [( Qhank 发表于 2010-8-14 12:29

# L- C4 r" P" f0 ^! X9 Z* n7 C1 |; J7 K* g6 e

, R) a" [6 e6 }3 L    学习了!谢谢朋友图文并茂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6: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化石眼 于 2010-8-15 16:14 编辑
& a- Q5 k* c+ \7 [% t( a
# W$ C; G4 |% |5 m回复 4# 赵宏岩
% P& i- ~  n2 T
: t$ o) |& C/ U/ `
  J0 C9 b% L1 f2 c3 S) `3 _# ]    这两句我认为是极其精妙的反应了弹琴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凄凉状况,主人可能是有相当修养的出家人或是不得意的高人、雅士。好好研究一下。我很喜欢听古琴,要是能听一曲就美哉!。是件好宝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赵宏岩 ' A% \+ [( o% _& t$ M2 g

) M* W; e, J; Q7 z
# c* q( V2 e* o2 t& u4 o    这两句我认为是极其精妙的反应了弹琴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凄凉状况,主人可能是有相当 ...
; B+ }  I, m' t$ h; n% r化石眼 发表于 2010-8-15 16:12

) c0 v7 W2 V( V5 ^4 {, q# T$ A
# n& s4 Z0 Y' m% }
0 o0 e6 ~& D0 o) L    从未学过古琴!但是每次我把琴弦校紧,用手指轻轻触摸琴弦,闭上眼睛·感觉自己与琴融为一体,想像自己就是那抚琴之人!仿佛穿越了时空,琴声回荡,如泣如诉!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万马奔腾!我发现琴人合一,不用琴谱也能弹奏出美妙的天籁之音!。。。。。。 古琴是养心的好乐器!用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01: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发宋琴文图资料供比较  南宋 龙吟虎啸 仲尼式   王世襄旧藏《》  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俯制作的一把 ...0 r( u) Y) S- e4 |+ m" ]
hank 发表于 2010-8-14 21:10
4 ]/ L5 e3 X# Q5 y1 v5 u
0 y- ], {. s/ G$ I( T* m7 F

- v4 ?1 Y) \; a4 s8 t2 o- N    P8134965.JPG 我的琴长是120CM,额宽是19CM琴尾是16CM,十三枚徽好像是贝壳的,我还没有找到和我的琴样子一样的古琴!我个人感觉这把琴应是一位女子的,琴通体比较修长,比较秀气!琴的样子也如一美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0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上古代才女服饰弹上一曲找找感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赵宏岩
2 |: N6 q% z& n5 [* a
' A! \/ K0 w1 q8 `$ k! ]& d7 y" K( m: y; X* n% |, Q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5-8-13 06:14 , Processed in 0.1416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