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现场保护 1.1纺织品的结构
纺织品是纤维经加工织造而成的,古代纺织品的所用的纤维从理化属性及外形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
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通常称为天然纤维素纤维。根据纤维素在植物上的生长位置不同又可分为种籽纤维,如棉、木棉纤维,韧皮纤维,如苎麻、大麻、亚麻,叶纤维和果实纤维。
棉纤维是一根扁带形中空的管状物体,其横截面为不规则的腰圆形,外层是细胞壁,称为初生层,中间成型层,称为次生层,其形状随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棉纤维的长度比宽度大1250倍,由于纤维细长,交缠力好,强度大,便于加工, 是古代纺织品重要原料。各种韧皮纤维的单纤维都是一个植物单细胞,纤维细长,两端封闭,右胞腔,胞壁厚薄、长短视品种和成熟度而异。
动物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通常又称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可分为毛纤维和丝纤维两类。由于化学结构与物理特性的不同,动、植物纤维对保护方法、羊毛结构、棉纤维结构保存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2纺织品的揭取
考古现场处理是纺织品保护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保护工作的基础。对考古发掘现场的纺织品的揭取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移动易碎和裂为碎片的艺术品是一项要求修复师具有专门技术知识和手艺水平的操作。
西北干燥地区古代纺织品是干燥埋藏,干燥出土。这些长期埋藏在干燥条件下的织物,一般都保存比较完好,也易于起取。例如在新疆沙漠地带民丰的尼雅、楼兰,吐鲁番阿斯塔那等地所发现的汉唐丝绸,这些遗物的质地、颜色保存大都比较好,纤维还具有相当好的强度,颜色也鲜艳。在起取过程中注意过于脆弱的纺织品不可以卷叠防止纤维断裂,建议放入干燥剂以保持其原有的干燥环境,注意避光保存。
高湿地区,如中国的湖南、湖北,出土的战国和西汉的纺织品,属于保存在完全密闭的潮湿状态条件下的织物,情况比较复杂。在当时,丝绸文物应当是以干燥状态入土的,随着时间的增加、岁月的推移,缓慢吸水,以至于丝质分解削弱,含水量可高达300%—500%。出土时,只是看上去“完好”,实际上已如一堆散沙,稍有不慎,顷刻之间就会化作泥浆。要取出如此脆弱的丝绸,到干燥和稳定下来,并保持他们的结构、外观不变,恢复一定的强度,其困难可想而知。
出土时漂浮在水中的织物,一般可用纱网托捞起取,放室内避光缓慢干燥。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随葬的麻织物保存完好,强度高。但随葬的丝绸无论在酸性或是在中性水中也都能“完好”的得以保存,不过,这一“完好”的状态只是表面上的完整如新,色泽鲜丽、光泽悦目,实际上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能早已受到破坏和削弱,触手成泥,经不起扰动。在脱水干燥之后,其抗张强度虽略有改善,耐折强度却几乎为零。
对饱含水分的成件、成卷、成堆、成叠的织物亦用此法,自上而下,由表及里,逐渐将其展开理平。用这个方法,甚至原来包袱上的打结也能将它解开。对粘附于棺椁上的薄质纱罗,可用湿强度好的纸张,薄薄地、均匀地刷上浆糊,贴在织物上。略干后,分幅切割成块,编号,揭取下来。再用揭裱字画的方法去纸后,装裱保存。对平放在棺上的帛画,因质地酥脆,则可用细竹棍卷薄绵纸自一端底下向另一端缓缓展放,使帛画下面全都衬上薄绵纸。接着在纸下再衬塑料薄膜,将帛画托入预先做好的匣中,安全运回室内,随后装裱。
1.3纺织品的清洗
1.3.1纺织品清洗的原则
清洗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操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作风,还要遵循下面基本原则:
1、检测先行
清洗前必须了解织物的纤维成分、织物上所施加的染料及颜料的种类,检测织物上污染物的种类及特性。
2、越少越好
选择化学药品进行清洗时,要遵循越少越好的原则,能用清水洗净的,最好就不加化学药品;能用少量洗涤剂解决的,最好不要多加;能用中性物质的,就不用其它酸碱性强的。选择化学药剂时应注意对人危害较轻,对织物的纤维强度和色彩有较少副作用。
3、局部试验
纺织品的清洗与污斑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也与织物纤维、保存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前要先进行局部实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再进行大面积清洗,如贸然行事,就难免损坏织物。如清洗有色的织物,应在织物不明显的部位做点滴试验,以判断溶剂对它的作用、颜色的牢固程度等。常用的方法是将滤纸放在织物的下面,在有颜色部位滴一滴相应溶剂,大约一分钟后,看看是否掉色以及掉色的程度如何,如在滤纸上有颜色的痕迹,即表明此溶剂会使织物掉色。当遇到掉色情况时,可用适当固色剂来固定颜色。
1.3.2纺织品的清洗
1、纺织品的表面清洗
指利用物理方法将吸附在纺织品表面或内部的松散污染物(如灰尘、沙土等)去除。
2、纺织品的湿法清洗
用水来清除纺织品上的污物和杂质称为湿法清洗。只要纺织品及施加的颜料和染料等经得起水洗.一般都会采用湿法清洗,这是最经济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水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持续水流冲洗织物表面,另一是将整件织物浸泡在水中。一般认为,前者更能有效清除织物表面的污染物,事实上,两种方法是互相结合的。
3、脆弱织物的清洗工艺
对于脆弱织物不能用水漂洗时,可用水蒸气流来清除灰尘和污泥,其方法是:把织物放在滤纸上或者放在白布上,这样当通以蒸气流时,污泥会很快地被吸收到放在下面的滤纸或白布上。另外也可以把织物放在脱脂棉薄片上,上面再用脱脂棉薄片盖上。然后用以蒸汽流来回流动,这样污泥尘土就会被上下垫片所吸收,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
4、有机溶剂清洗
有些织物上污斑,既不能溶于水,又在水溶液中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用有机溶剂来处理。常用的干洗溶剂有:乙醇、丙酮、乙醚、苯、汽油、三氯乙烯等。
1.4纺织品的消毒
纺织品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死微生物和害虫。
纺织品的消毒灭菌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纺织品的材质要求,从中选择对纺织品文物安全的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不影响文物制成材料的原则下,抑制和杀灭微生物和害虫。如高温、低温、干燥、绝氧、红外线、微波、紫外线、高射能射线等技术的应用,但由于高温、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一些方法对纺织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采用较多的是低温、绝氧等较为安全的方法,这对杀虫来说特别有效。
纺织品消毒的化学杀菌药物主要:有机化合物、卤族元素及用于防霉杀菌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化学消毒的防霉灭菌药物使用方式有喷洒、涂布、熏蒸三种。
对古代纺织品的保护,仍处于探索阶段。如对纺织品的消毒,一般多用环氧乙烷和溴甲烷等进行熏蒸杀毒,而这一操作过程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对纺织品造成一定的影响。条件好的机构已采用专门的固定设施进行消毒,有的则用较为简易的、可移动的设施进行消毒。在纺织品的清洗方面,文物保护者们对于某些专门的污渍,如血渍、盐碱类污渍等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找到了若干种利用超声波、弱氧化剂、混合溶剂等清洗的方法。但不论是哪种方法,使用的材料都是人工合成的,其中有些化学成分,有些对于纺织品的保存时不利的,例如洗涤剂中的酸性物质会对织物纤维造成一定的损伤,而碱性的物质则会对动物蛋白质造成破坏,因此,许多研究人员都注意寻找天然洗涤剂进行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