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36|回复: 2

一个高中生和“翡翠鼻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4 16: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高中生和“翡翠鼻祖”
缅甸翡翠是珠宝界的硬玉之王,史前缅甸翡翠石器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翡翠鼻祖,一直是考古界研究是话题。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黄含笑,利用两年时间对如何鉴定史前缅甸翡翠石器作了专门的研究,在《文物鉴定和鉴赏》期刊上发表论文《浅谈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的对比分析》。是国内首次明确提出对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鉴定方法,对如何鉴定史前缅甸翡翠石器有重要的意义。
家族收藏的历史是黄含笑最初喜欢收藏、研究历史文化的动力。她的太祖父黄金凯解放前在安徽省界首市当地做金银首饰,因为职业的缘故和当时的界首游击队关系很好,递送过情报,更换过钱粮,当时游击队还送过她太祖父一件老油灯,后来被考证是件文物--“辽代的天河石鸟首油灯”,这件事情在黄含笑已发表文章《灯》中体现出来。她祖父黄好新在二炮参军时期,时任二炮某基地政委马捷将军解放前在界首打过游击,得知黄好新老家是界首,马捷将军还给他提起解放前和黄金凯的交往故事。在渡江战役前夕,黄含笑的太祖父送游击队穿过敌占区去前线,回来还被土匪在背上捅伤了。黄含笑的祖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东北参军,收藏到一块唇型奇石,是黄含笑认为最宝贵的藏品。她在初三时期,结合祖父的经历,用半文言文写了一篇《祖父和一块会唱歌的美石》,该文先后被两种刊物刊登,获奖两次。黄含笑在家族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收藏,从古钱币到奇石,从奇石到石器,从石器到三代玉器。现在主要是史前文化研究,包括和田玉早期使用历史,缅甸翡翠是否存在早期史前使用情况。至今在《文物鉴定和鉴赏》杂志上已经发表7篇专业性文章。目前黄含笑业余时间对考古方面研究重点是两项。
“汉代古玉镜方面研究”。对汉代玉镜研究是黄含笑在父亲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观点进行阐述。目前国内汉代玉镜只是湖南出土的滑石镜,真正和田玉质汉代的玉镜官方考古资料没有,本次研究是从目前官方公布湖南出土西汉滑石镜,以及对应研究玉镜沁色、工艺对比,阐述西汉玉镜有存在反复出土的可能性,整理出来研究论文《玉镜研究简析》。同时延伸整理出来《史前玉(石)镜初探》,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文物鉴定和鉴赏》2016年11期和2018年05期。这项研究是对目前汉代玉镜和史前玉(石)镜研究中存在空白领域的补充。
“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研究”。目前对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2018年10月在《文物鉴定和鉴赏》期刊上,题目《浅谈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的对比分析》。这个源于黄含笑父亲前期同类研究《史前翡翠文化简析》-2016年04期《文物鉴定和鉴赏》,《从痕迹研究看史前缅甸翡翠石器存在的可能性》---2017年06期《文物鉴定和鉴赏》。对目前国内翡翠历史研究来说,只是局限于缅甸翡翠真正在国内出现有明确记载时间,而忽视缅甸本土翡翠在史前的开采使用情况,鉴于缅甸地区出土过史前木化石制作的石器和其他官方报道的研究,黄含笑2018年初开始构思,利用2018年8月份暑期空闲时间整理出来本文《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基本鉴定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存在的三角形状翡翠来证明这是人为才能加工出来的形状,倒推出来是石器,这也是研究史前缅甸翡翠的重要推论。当前缅甸翡翠受到世界性热捧的情况下,翡翠制品价格上涨,翡翠原石无序开采,造成潜在的史前翡翠石器被当成原石开采,加工,而失去文物研究的价值,历史的见证,这是不可逆转的损失。《浅谈翡翠原石和翡翠石器的对比分析》一文的发表,对如何鉴定史前缅甸翡翠石器有重要指导意义,开拓翡翠石器鉴定的新思路。
对黄含笑来说,冰冷的古玉是史前的文化的载体,如何发现那些流传在神话传说中史前未知的文明,追逐三皇五帝的足迹,化野史为正史,就要通过史前文物研究来证实,史前玉器,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研究更是重心之重。她在学习《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一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研究专项课题时候,收集相关资料,同时结合部分藏品实物,上手对比分析,从初中起打下爱好考古、文物研究的兴趣。她有一个梦想,想追逐夸父的足迹,寻找那迷失在神话中的史前文明。她的梦想就是以后能有机会研究史前资料,发掘未被证实的远古文化。就像北大文博学院孙庆伟老师说的让古代器物自己来说话。就目前来说,中国考古学常常给人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业内出版的考古报告描述的一堆遗存遗物,也常常让大众读不懂,黄含笑特别推崇孙庆伟老师,孙庆伟认为如何“透物见人”是考古面临的一个终极命题甚至难题,“我们看到的只是‘物’,但我们自己,包括社会民众要的不是物,他们要的是活生生的历史。所以考古学面临着怎么把考古材料转换成史料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研究就是把这个中间环节给省略了,以为把考古材料放上去那就是史料,但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提升、升华。”这是黄含笑业余学习史前文化、中国古玉文化、研究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的动力。
在黄含笑看来,如果在缅甸地区田野中发现散落的史前翡翠工具,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翡翠原石,在目前缅甸翡翠的经济价值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受到国际宝石界的热捧,从而加剧了翡翠原产地的破坏性开采。加上对史前缅甸翡翠工具缺乏实物考证,不象国内对古玉的钙化、沁色研究两千多年。对人们来说,即使遇到真正的缅甸地区出土的史前文化时期的翡翠石器,在缺乏系统的石器研究理论和实践下,大家看到翡翠石器表面的二次皮壳,也极容易人为工具当成是原石,把包浆当成原石的石壳。遗址之外的出土的翡翠石器,就更容易不被人们认可。只有系统的运用石器使用痕迹显微观察技术,研究翡翠形成的皮壳、结合器物本身造型,借鉴中国古玉钙化的特征、成因,掌握丰富的石器知识、翡翠皮壳知识,才能判断原石和石器的真正区别,从而了解一件翡翠原石是真正原石还是人为加工的石器。而不能单纯依靠遗址发现,毕竟真正靠遗址发现史前翡翠石器还是非常罕见的,最终才能客观还原在遗址之外发现的史前文化中缅甸翡翠石器的实物,从而最终对翡翠石器的存在做出对应的判断。翡翠作为珍贵原料,用作实用工具的概率不高,用作礼仪祭祀、威望展示更有可能。考古学研究物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而要研究人,需要先了解一般的人。研究史前缅甸翡翠石器非常像刑侦破案,需要充分的论证,这也是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研究的突破。
黄含笑在研究历史文物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参加过太和县首次社会文物捐献大会,与会捐献“史前玉环”一枚和其他文物。写出捐献心得《新时代下文保赋-暨太和社会文物捐献大会有感》发表在太和博物馆官方微信宣传资料里。该文章修订版预约发表在《收藏界》杂志2019年1期。相关事迹曾经在《阜阳日报》、《颍州晚报》上刊登。
            
怀着感恩的心,喜欢研究三代以前历史、史前缅甸翡翠石器,收藏遗失民间的文物,有文物保护意识,有文物捐献行动;用文学写文物,用文学写亲人经历,用文学呼吁文物捐献,用文学提倡新时代的孝。从初中起至今,黄含笑诗歌散文方面先后发表《红山红山》、《七千年的玛瑙铲》、《祖父和一块会唱歌的美石》 、《给奶奶的一封信》 、《“要”和“需要”》、 《大辽石面凄凉的美》、《灯》、《不忘初心跟党走》、《寻梦》。同时在《中华少年》杂志2017年12期发布了《燎源先生为祖父画》、2018年1期发表《忆祖母崔秀兰》,两篇文章描写了家庭人物历史,深刻展示了一定时期的人物面貌和一定特定社会时代背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文章方面结合家族父辈历史具有家国情仇,恩怨分明,给人有侠女柔情的感觉。提出“以文行孝”,是指在父母、长辈活着的时候,多聆听他们的往事,用文字叙下来,形成活历史。
考古,不仅仅让我们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甚至更长文明的脉络,那昔日的文明,曾经断代或者后人误传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对当下的了解,古人做过的事情,当今的人要好好记住,最大程度对文化的解读和传承,好的继承发扬,坏的要避免。对我们来说考古是生命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用一生去付出的事业和追求。三代以前考古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会进一步推动炎黄历史的考证、传播、把华夏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神话变成信史。史前缅甸翡翠石器研究、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考古,文学,大中国梦!这就是黄含笑,“以文传史、以文传孝”,一个呆呆的扎根高中阶段,又高于高中阶段的一个中学生,她的理想,她的追求。
% f/ u. U) U* u4 O" q# k( f
发表于 2019-5-10 06: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图无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0 16: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3-29 02:31 , Processed in 0.0608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