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n/ f& J5 R % |0 D; ^7 i L/ A, b! c e% s G8 k 佛教自汉代传入以来一直在云南盛行,一些器物的造型和装饰纹样都受到佛教信仰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莲瓣纹的使用。这件莲花冠的设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金冠的主人是明朝开国功勋沐英五代孙沐详,任都指挥使佥士、参将,驻保山、腾冲一代,多次平定滇西一些部族、土司的叛乱,维护了明代祖国版图的完整。
6 ^( n1 B' g* n3 G. e6 L0 o
簪本称“笄”,又称“簪子”,是历史悠久的用于束发盘髻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簪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质多用金、银、玉、玳瑁、犀角等贵重材料,造型更日趋精美,累丝、镶嵌、花丝、錾刻、制胎等综合工艺运用十分纯熟。尤其是根据各种宝石的色泽、属性,仿照自然界中的花卉、蔬果、昆虫制作的簪花,形象逼真,宛若天成。
( j; H8 k6 n, c: s6 K+ l T$ Z - g7 _, M' P( ?; V+ z 明代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发簪插戴的方式也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上髟下狄)髻的出现,故而发簪在使用时分类很细,名称也各不相同。如用于(上髟下狄)髻正面的簪子称为“挑心”,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用于侧面的称为“掩鬓”。“挑心”总是单独的一支,自下而上用着挑的方式簪戴于(上髟下狄)髻的正面之当心,是整个发髻上最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总是制作的玲珑奇巧、夺人眼球。挑心的装饰主题明前期以佛像为多,以后又有各式仙人等,如这件“金镶宝石善财童子簪”以及“麻姑献寿金簪”。
) ?* l" A9 ^, G9 K
" Y/ W. `# X7 U& e
“麻姑献寿金簪”,为纯金制作,精巧非常。有关麻姑的记载,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所书的《麻姑仙坛记》。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时西王母的寿辰,麻姑用灵芝草酿成仙酒带到蟠桃会,献给西王母。据说,勤劳美丽的麻姑原是建昌人,后得道升天,她曾掷米成珠分给贫苦百姓。因此,麻姑献寿的艺术形象,代表着中国人对仁厚的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最诚挚美好的祝福,是历久不衰的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