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赏石行(苏宏图段)8 I% A9 ]$ X0 r6 c$ b) M/ m# o5 t
图\文赵志强(赵哥)
7 p. ]# V$ H5 P' }& W 沙尘暴来袭,额济纳旗至阿拉善左旗的汽车不便,恰巧额旗至呼市的火车途径苏宏图时有停靠。 当晚20点30分,赵哥又来到了这个刚刚阔别半年的小镇。火车停下,仅一米宽的路肩上黑漆漆的一片,离远外的小车站足有一里地,列车员道:“谁知今天怎么停在这里了,你往前走注意脚下吧”。我提着沉重的行李箱,深一脚浅一脚的终于走出了这段本不是路的路肩。整个列车下车的只我一个人,车站冷冷清清,我巧遇一位铁路人员打听到了出站口。
7 \! G$ o. c* e$ a. B. X 站外是个空阔的土场子,一个人也没用,走出一段黑暗,来到一个亮灯的车前。晕,不是接我的!/ }8 M; W) j2 f) P) Q( \. f& B" u
事先,我通知过一个在苏宏图开蒙古餐馆的老板,半年前我和鄂尔多斯的雪原狼在他那里住过。我又往前走了一段,伸手不见五指了,只得退回稍亮处等待,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不通。% A4 c' U P9 m
风很大,我踱着步、热着身,耐心的挨过了一个小时。电话终于通了,原来,这位蒙古族的老板给忘记了,原谅他生意忙吧。& b' @, m8 Z8 P! \4 H# ~7 P
汽车走了20里地,到了苏宏图服务区,他的旅店就在这里。0 M& p3 m& Y& M7 \
次日下午,风小了许多。摩托车飞驰,耳边寒风呼啸。赵哥驾驶了一辆从这位老板那里租来的摩托车,一路西行,来到了一个6公里外的奇石市场,就是沿着公里边搭起来的二十几家的帐篷和架子,上面摆满了戈壁石玛瑙等奇石,专供国庆节自驾游去额旗途径此地的过路客。# h4 _# s: l1 ^/ Q" W
本来在额旗买了些奇石,托运了一箱,剩下的塞得行李箱重重的。本来打算在苏宏图转转玩玩就行了,但还有禁不住奇石的诱惑,又采买的一箱,除了奇石外,最欣喜地还是购买的几十枚“铅笔头石核石器”(学名),当地石农有的称作“子弹头”,有的称作“箭头”。其实这种铅笔头状的石核是一种多用器,在狩猎、渔猎和战争中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 h O0 o1 `9 l: S 席卷了四个摊位,凑了近70枚,尖头圆头,大小不一。赵哥知道附近有远古时代的“细石器加工场”,但风刮过的地表仅存石片石叶及半成品和废料。眼前这些“尤物”一定来自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址。问其来源未果,只答距离此地十几公里的戈壁滩。
& S, ^: W! E9 X- r" b/ n 在市场逗留了3个小时,已近下午5点。离此地一公里的路边慢坡上就有一个遗址,不知经历了一个春夏,地表有没有变化?于是,自驾摩托车在遗址圈内转了一圈,地表依然散布了一些石片、石核,还有许多的戈壁奇石,无大的发现,也没捡拾,只是拍些现场图片留下个纪念。
* [5 N. s1 P; H 阿左旗北部的苏宏图细石器加工场的遗址,考古部门已知的、未知的,石农、牧民们新发现的,总和多少,现无定数。数年前考古人员发现的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遗址,当时地表分布有数万件质地为玛瑙、石英等的各类石核、石叶、石簇、石斧等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遗址内有几十多个工位(石屑密集的石器集中制作点)。从遗存分布、加工点布局等方面推断,那是一处有组织、有分工且规模较大的细石器加工,所用的原料为玛瑙、碧玉和英石,品种有石核、刮削器、石簇、石斧、尖状器、石刀等。据同位素年龄,距今6500到5400年。( P, g) V/ m. m x9 p+ Q$ y! b
第三日下午,乘长途大巴到了左旗。在奇石展上又遇一箱细石器(指甲盖大小石片),数量约万余,购者多为奇石爱好者或商家,用途是为“满汉全席”配菜。赵哥购下,一是为中国石器网开展活动科普赠送爱好者,二是为将来的“石文化博物馆”添丁。(所购石器见另外两贴《苏宏图奇石市场场景》、《阿拉善左旗奇石展场景》)( b" ^3 m# Q. q: p/ P# `4 Y$ a# h) D8 x
' X& k2 Z; \2 \, R9 O
) Y3 W& [+ X% a) v: J2 U: r
% @" \! o% E# a- J+ {1 P4 l. A6 L+ x3 n
X3 b& D: }, x5 i7 W9 X
7 p8 s }( D7 |: v+ f9 N
' f6 X7 O, n$ `/ H' h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