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hank

为何人类进化时没有了生殖器骨?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男性生殖骨的消失应该和直立行走以后的性行为方式有关。请看转发的一篇文章,会令有些网友脸红的。
7 Q& i! O, k0 f3 T
8 P" ]. t. z, H- s) {  `- S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 ... p;ct=clnk&gl=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7 2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男性生殖骨的消失应该和直立行走以后的性行为方式有关。请看转发的一篇文章,会令有些网友脸红的。& u; J8 m/ d0 ?9 m
hank 发表于 2010-10-17 23:50
3 U0 v0 k! e$ [6 Z) [' ^& @5 I* u

: ]' H9 y, g, N2 C$ A3 h, m! M& M+ l
    关注中~打不开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0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回应!!笔者愿和诸网友共同探讨这些与人类相关的谜。像本帖的题目那样,现代男性没有阴茎骨,而女 ...0 d4 ?" S- T/ z6 g% z
hank 发表于 2010-10-17 23:43

4 K0 w" E5 w. D, E3 U- E* f1 I! e/ f/ d  e+ t: K: I1 X0 j. y4 p
- b0 I0 U; N9 E
    楼主要不说许多奥妙真没有注意 学到不少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0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00: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aaaaaaaaa老兄请试:
. p2 [6 s) ~# ]/ l5 z$ `3 I9 rhank 发表于 2010-10-18 00:13

) j/ Q: T5 ^4 _0 @3 n- M
% F' ?; D4 q% ]9 Z. Q- ]. H5 [! a9 z* j/ h; O, \. w
    无法访问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0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10-18 01:29 编辑 & {8 o. L8 D+ V$ s$ p6 v7 C/ O" a
4 D! L  \0 I" H
回复 37# aaaaaaaa
: X3 }; ^$ ]% d! m) f; l4 f( {$ ]
' m) z1 V, a# ]7 b/ j; a


7 o! H3 ]% U5 o+ I" |' pzsbird1223 于 2010-6-8 14:56 编辑
' g) D4 X5 F' W) `& r; ?8 k
5 K) _* K6 T* Q- J
摘要:(删图)

人是高等动物,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通过长期的进化,人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到了动物所不能比拟的高度,在性方面也是如此。  现代人的性生理进化基本稳定下来了,性的心理进化和社会进化,仍在不断地发展。
, ~2 n& Q' u9 A" Q- {& M3 @, d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性交方式却和其他动物迥然不同。其他灵长目动物的交配一般都是“后入位”,这种做法是,雄性从背后伏上雌性,雌性则用自己的四肢牢牢支撑住,如果有尾巴,就将它摆开以免碍事。雄性猴子的通常技巧就是用脚站在雌性两腿的联结处,如果雌性不合作,雄性就简直无能为力。然而,当古猿进化为人时,就把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
* F/ Q1 K4 x& A5 x- T  人类性交方式异于猿类及其他动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动物交配的“后入位”演变为面对面地性交,即“前入位”。  可以这样说:以“前入位”取代“后入位”,是人类性生活领域的一次重大的改变。因为面对面地性交能导致“人格化的性生活”,从前面靠近意味着“将要发出的性信号和即将取得的报偿与对方本身发出的信号紧紧相联系”,简言之,就是自己知道在和谁做爱。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两性关系比较稳定,一步一步地放弃乱交,因此,就要形成一个“配偶粘连”系统,而要达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使双方的性活动更复杂,更有趣味,更有诱惑力,也更有主动性,而这在一直采用“后入位”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  为什么人类的普遍性交方式由其他灵长目动物的“后入位”变为“前入位”呢?其直接原因是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是古猿进化为人的决定性的一步,这一变化对人类实在太重要了,它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使之能使用与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它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改变了人类的性交方式,使男女的两性关系可以处于粘连、稳定并有利于后代的繁殖。但是,人类为什么会变成直立行走、具有手脚分工,对此就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了。
  K3 O# z& [- Y6 w4 h0 i% P  过去,人类学家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人类的祖先——古猿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 u+ M9 |/ p4 ^9 i- i* f  早在温和的中新世,就有一种具有人类基本特征的食草动物——类人猿之前的巨猿,像现在的大猩猩一样,它从树上获取食物,在枝叶之间栖息,但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地上度过的。它当时的大脑还不够发达,和现代的人类相距甚远。这样平静地过了几百万年以后,大约是在距今15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第一次灼热的气浪烤焦了非洲大陆,这种干旱持续了1000万年以上,森林边缘的树木都开始在干旱中枯萎,只留下一些灌木和野草。在这种情况下,巨猿被迫做出抉择:一部分巨猿按兵不动,在日益缩小的森林中苦苦挣扎,变得越来越少了,这就是现代的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的祖先;另一部分巨猿则被迫到宽阔的大草原生活,这就是人类的前身。5 F/ W0 }- ^7 i9 U. Z  u) N1 ^  U8 s
  这些迁居到大草原生活的巨猿处境是十分艰难的。在森林中,它们习惯于以果实为生,而现在惟一可以充分供应的食物就是草,但它的胃天生就不是食草的;周围的东西除了昆虫之外不是比它高大、凶猛,就是比它跑得快,它常被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追赶、噬食,而周围又没有什么树木可以让它们攀登逃避。濒临灭亡的严酷事实使它们不得不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要么战胜传统的食肉动物,成为强悍的食肉者,要么战胜传统的食草动物,成为敏捷的食草者,否则它们就要灭亡、绝种。
& J. G6 t+ V4 m. s现在推测起来,并不一定所有迁居大草原的巨猿都完成了这种转变,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早就灭亡和绝种了。但是有一部分巨猿极其艰难地改造自己:跑不快、牙齿又不锋利怎么办,于是就逐渐习惯于用前肢掘树根,探觅鸟卵,捕杀比他们更为弱小的动物;并且学会用前肢投掷石子、紧握树枝以保卫自己。这样经历了几百万年以至上千万年,它们学会了直立行走,手脚有了分工,既食草,又食肉,这种生理变化以及和大自然的搏斗经验,使它们的大脑也大大发达起来,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决定性的一步。
! A3 n! B6 b! v% \' H2 w  G: Z    W. ^9 t0 i' D
        到了古猿历史的最后100万年,陆生古猿已经拥有容量大、质量高的大脑,视力良好,双手灵巧,不仅会运用工具,而且转向会制造工具。作为灵长目动物的一员,它们又必不可少地拥有某种社会组织,进行某些社会合作。在狼群中的每一匹狼都有自己的位置,而古猿的大脑要比狼发达得多,完全可以通过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来实行组织安排。由于手脚分工、直立行走而战胜了大自然,争取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猿开始有较多的繁殖,雌猿忙于照料幼猿,于是狩猎的重任就主要由雄猿来承担了,这种情况又使它们需要一个“家庭基地”,比较稳定地共同生活,而不再游荡漂泊,于是就相对稳定地定居下来了。大脑的日益发达,双手生产技巧的不断提高,两性分工和定居,就使古猿在转变为人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文化。性交方式由“后入位”变为“前入位”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7 n8 f# O' |5 y7 l% {' Q1 @  按照以上这种分析,人类的前身经历了以下这些阶段:森林猿——陆地猿——狩猎猿——定居猿——文化猿,然后进化为人,这个发展过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 y7 r: }2 v/ N: n. B0 S
  20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发展。1972年,美国学者伊莱恩.摩根发表了《女性与人类进化》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作者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人类手脚分工、直立行走的变化是在水中完成的。; N# C$ h1 h6 i6 y. Q0 U5 _
  作者认为,那部分从森林迁居大草原的巨猿的处境实在太艰险了,难以和行动迅速、尖牙利爪的食肉动物对抗,甚至连逃避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在它们面前有一大片水,这是许多食肉动物望而却步的地方,于是这些巨猿不得不逃入海中,虽然他们起初对海水也是十分恐惧的,可是也被迫地逐渐习惯下来了。在海水或河水中,他们不仅可以摆脱一些食肉动物的追赶,而且远比草原上凉爽,同时水中或水边所有的生物不是比他们小,就是比它们行动迟缓而胆怯,从而便于捕食。
$ z- K( }& I, U. A5 M1 e; \+ _  在水中,巨猿逐渐学会了游泳,他们又逐渐发现有时挺直躯体,直立在水中,只将头露出水外,则更为省力,于是他们也学会了并习惯于在水中以至在陆地上直立行走。水中有许多牡蛎、螯虾等有硬壳的生物,巨猿咬不动它们,于是又逐渐学会了用石子等坚硬的东西敲开这些虾蟹和贝类生物,以后又发展到用石头以至木棒袭击更大的生物,于是,手脚开始分工了,这和直立行走的发展是一致的。
* f$ ]  d1 x( L2 {  由于巨猿有很多时间是在水中度过的,它的一身长毛就成了累赘,长毛使它在水中减慢游泳速度,而一身湿毛在陆地上毫无用处,于是毛发开始退化和脱落。这是在水中待久了的哺乳动物的普遍现象,巨猿开始变成裸猿,正如海豚变成裸鲸目动物,河马变成裸有蹄动物,海象变成有鳍动物,海牛变成海牛目动物一样。
7 F% ~8 v0 [1 J/ c  在水中需要保温,其最好的办法就是增长一层皮下脂肪,类似于鲸脂,遍布全身表面,这是所有的水生动物都有的。在灵长目动物中,只有人类长有这层脂肪,应该认为这是由于长期的水中生活而进化成的,除此以外还没有别的解释。
) a& f/ p* d. f) Z, O4 C  由于皮下脂肪遍布全身,于是雌猿的乳房开始丰满起来了,这是出自婴猿便于吸吮乳汁的需要;同时,这些脂肪可以缓和较脆弱的皮下组织的震动,它有助于使奶汁保温,而且还能储存营养。
" Z) I+ q& t0 q! d8 B9 t  巨猿开始垂直站立时,四足动物的后腿与脊骨之间由通常的90度角变成了180度,这就移 动了它腹内一些内部器官,这明显地表现在雌猿的生殖器逐渐缩入体内,这种变化不仅使整个身体更为流线型而便于游泳,而且可以防止盐水和沙砾的磨蚀,因为这是生育后代最重要的东西。雌猿不仅使生殖器官缩进体内,而且将它盖上了一层被称为处女膜的保护性薄膜,让这层薄膜终生保持完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它至少能保存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幼年。
1 l9 c" ]5 D6 \; E  那么,为什么雄猿的生殖器官却一直在体外而不缩进去呢?这是为了在交配时进入的需要,也是为了生产与储存精液的需要,因为精液在低于体温的条件下才更有活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09: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aaaaaaa 5 @$ S" K3 N$ `" l" @" I# D1 _

/ R. t9 L; j/ {1 B/ D( j. M0 S
# o2 \' H- ]. G$ Mzsbird1223 于 2010-6-8 14:56 编辑
+ t- x% q9 k2 b5 {6 V' Q7 P; h! |  N; N: {* \
摘要:(删图)人是高等动物,人是社会化的动 ...
$ g1 F, G+ f+ X$ _1 T# K" @hank 发表于 2010-10-18 01:27

- j9 B; j# c2 r0 L5 [, ]. \
! f( |8 l6 O2 _( W* V7 u* {. E0 [9 B6 L0 j5 d' b/ G
    原来如此 知识性可读性很强 与人类息息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12: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hank
: s  Y2 P; G) s/ o5 m9 B3 b' |9 L. V2 [
) y4 `8 D7 P# [/ [; F; r: h2 F- Z9 S
    更重要的显著区别是,人的两性性交须灵与肉的结合,达至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2: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10-18 12:22 编辑 3 x2 a. ?6 O% ~! U; R7 C+ L
" @8 h& K( q/ Q1 Z2 H- q
回复 39# meikun   t  D! Z+ m- I1 o+ H
% U* V" y1 D6 {& Z) C" w. b

" h& i8 @+ F  C% I! z( W4 [; C: c    谢版主及各位回应!人类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人类并没有像以往人们猜测的那样,在食物极大丰富、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都变得比以前更容易的件下,放慢甚至停止适应性的脚步,而是正在“加速进化”。人类学家对来自4个种族的270名志愿者进行了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通过把这些人的基因与4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穴居人的基因,以及5000年前人类的基因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现今人类基因与5000年前的人类基因已存在很大差别,且其差别大于5000年前人类与4万年前穴居人之间的进化差异。这说明人类的进化速度在加快,尤其是最近5000年来,进化速度比以前更快了,人类已经开始“跑步前进”了。
/ a1 ^# x" j. u& `# v: @人类的进化有加速的倾向,这与食物丰富和生产力的提高都有直接的联系。但人类将来会进化到变成怎样一种生物呢?有没有过史前文化?有没有地外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1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ikun 5 U& h2 b4 @; n

  t; k1 D/ T" h5 W" {% a% @, B8 [, @0 V& z
    谢版主及各位回应!人类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人类并没有像以往人们猜测的那样,在食物 ...' C2 R6 s; v; f
hank 发表于 2010-10-18 12:07

) V2 s9 V$ Z2 y# c% H$ X* U* I8 Z; s- e5 m. y) O8 H

( @0 G8 J0 U% L* ^0 U    向着啥样子进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1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ikun ' J1 d9 X9 S' y& m4 ~

3 \% J7 h  ?0 d2 X" `+ {& @; M/ q! R+ e3 A
    谢版主及各位回应!人类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人类并没有像以往人们猜测的那样,在食物 ...  z$ H" a+ o5 a; ^7 |  E
hank 发表于 2010-10-18 12:07

4 Z( a0 v9 |1 ]5 b/ e* a6 m0 f! q) k7 Q* U2 c. ?" F6 ~) Z

* k/ [3 Q1 Z  Q( ~% a: y4 l 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2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骨头的问题是大事情,男人们都要关心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2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骨会双方受伤.
9 \# m$ U  C$ f6 c3 Y4 k4 v7 l  l2 M' ~. Vycz 发表于 2010-10-15 14:04

) ^0 L! v! r1 L
2 v8 k$ i9 C, f7 W( L3 v# N9 Y
% p' \" o6 n$ g2 t& s    这是哪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 年的报导: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仍在进化之中,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了被认为是有助于控制大脑生长的两种基因的变化,这种变化在2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后就一直存在。我们的大脑比其他动物发达,这是人类的特征。直到5800年前,人的大脑仍在进化,而且现在可能也仍在进化之中。美国迪克大学进化基因研究中心的主任格雷格·雷说:“有一种理解是,人类已经到了进化的顶峰了,但另一种不同的看法说,不进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 n+ ?) O! L8 z5 Q& j$ j# [
' ]' ~- {6 p* D+ |* a) n7 e
    美国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家布鲁斯·拉恩和他的同事检查了两种基因,分别被称为微脑磷脂(micro-cephalin)和ASPM,这两种基因与大脑的大小有关。如果这两种基因不起作用的话,那么婴儿出生时就会有非常小的大脑,被称为头小畸形。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他们利用从不同种族的人身上提取的DNA样本鉴别每一种基因的变异情况,这种变异发生频率很高,也非常普遍。变异让一个物种迅速获得立足之地并开始繁衍。 * f5 r; k5 i1 p1 q: t- ^

0 n7 e8 m1 L& J' `5 O: p/ K0 l    科学家发现,微脑磷脂基因发生变异是在大约37000年前,当时正是艺术、音乐和工具制造出现的时期。而ASPM基因发生变异的时间是在大约5800年前,基本上和书面语言的发展、农业的扩展和城市的发展处在同一时期。拉恩说:“人类最近的基因进化在某些方面可能与文化的进化有关。” - w1 T/ {1 u4 o% U. J
当然,也有一些进化专家的观点听上去更加惊人。比如,有专家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0万年间,社会分工将会把人类分化成两个亚种——一类是高大、苗条、健康、富有吸引力,睿智并富有创造力;另一类是十足的笨蛋、长相奇丑无比、像动物一样蹲伏行走。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进化专家奥利弗·库里博士,他对未来10万年间人类的盛衰进行了预测,得出了这个结论。著名小说家HG·威尔斯在他的作品《时光机器》中也预言了与这相似的令人沮丧的人类命运。 . }$ X" V+ v& T
- n' Z; U( V9 }
    据库里博士说,到公元3000年,人类将会达到新的鼎盛期,之后科技的衰退驱使人类走向没落。他预言,不出几千年,人类将进化成6-7英尺高的棕色皮肤的巨人。营养学和医学的提高将促使人类的个头更高,身体更健康匀称,人类的寿命也会随之延长到120岁。
: Y& E. W! n( Y+ H& o! C
0 r4 e$ T! Y5 u8 k, ?: J    在健康、年轻和繁殖指标的驱使下,人类的外表形体健康也将得到改善。男人们呈现出对称的面部特征、更健壮的体格、角度更分明的喉结和更具有磁性的声音。女人们将拥有更白皙的皮肤、更大更清澈的眼睛、更丰满的胸部、更光泽的秀发,甚至更秀美的面容和更光洁的皮肤。种族通婚和生育相同的棕色人种后代的现实将会逐渐消除掉种族差异。他说:“之后,事态开始恶化,可能会慢慢浮现出遗传优势和劣势的问题。” ) M. B! V+ x4 J+ j4 {# ^" a9 P' }

* ^' f0 b3 `8 P1 U/ o* n    可是,也有评论人士认为,推测人类的进化问题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自然选择的结果可能会与科学家的推测大相径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1: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k 于 2010-10-18 22:11 编辑
* Y) B+ _; h7 y( J; D5 g7 l9 w! h3 I% x- }( P% H( L" X' _3 T# p9 Z
回复 42# aaaaaaaa
- R) o, S4 D1 y* h
  F# p7 D) j" q! E
6 w9 Z& K5 d* }+ H6 I   

绿色人类:一个人是一条生命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大确切的,人体在进化中也与肠道中的某种大肠杆菌等众多非致病微生物和平共处,它们供应人体某种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因而人体其实是个生命复合体,人体组织学更提到在组织细胞内的很多细胞器其实是在进化中被引进而同化的。笔者有个设想,人类或许会像近来发现的一种绿蜗牛那样,引进这种叶绿素到皮肤的角质细胞里,那有多好!  像植物一样,仅靠光,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就获得能量。  在发现这种绿海蜗牛之前,这对于人类以及大多数动物来说纯属异想天开。

科学家说,尽管极少数动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这种机能是临时性的。除了一个例外,一种了不起的绿色海蜗牛(Elysia chlorotica)能持续进行光合作用! 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刚刚发现了它的秘密:它从吃下的一种绿藻中窃取所需的一切,包括基因!


; _; o2 K/ I# i6 f1 ^) N

以下是相关资料:叶绿体动物

  Elysia chlorotica是一种囊舌目软体动物,分布于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的沿海海域。要想在它生活的海潮波浪区找到它的踪迹需要极大的耐心。它的体型十分娇小。成年个体体长从13厘米不等,没有贝壳,看上去活像一片叶子,翡翠般鲜绿,与藏身处的海藻天衣无缝地打成一片。它的这种美丽色泽在动物界并不多见,这其实要归功于它身体内部大量的叶绿体——对,就是那些通常只有植物才拥有的充满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工厂!

  不过,刚出生的小海蜗牛呈棕色,半透明,身上缀有红色斑点。在成长过程中,它们贪食一种名叫Vaucheria litorea的藻类,身体的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并保持终生。与此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更为奇特的现象:饱餐一顿后,它们可以接连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不再进食!原来,这种海蜗牛不但能够把吃下的绿藻中所含的叶绿体贮存下来,还对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持久的食物来源。不要误会,它可不是在为应付食物匮乏期而储备口粮。事实上,这些叶绿体即便在其机体内也能进行光合作用,E.chlorotica正是利用了这一特质。

  这个过程看上去并不复杂。可自它于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始终困惑不解。叶绿体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细胞器。美国缅因大学生物化学教授,E.chlorotica研究专家玛丽·兰佛(Mary Rumpho)指出,它们如何抵御海蜗牛的消化液呢?直到今天这仍是一个谜团。当人吞下蔬菜后,体内消化道的酶会把蔬菜的细胞分解,这种作用使叶绿体无法以任何形式存留。所以,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吃下蔬菜沙拉或海带什么的,不必担心自己会进行光合作用……

  这说明E.chlorotica具有一种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存活下来的叶绿体不断在海蜗牛分枝茂密的肠道内累积,并四处移动,直到它的表皮之下。这些叶绿体采集光线,生成碳水化合物。海蜗牛吸收了这些物质,就再也不用四处觅食啦!它只须留意体内微型光合作用工厂的生产,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即可。

  况且,E.chlorotica的身体也显然适应了这种转变。两片形如翅膀的伪足将身体拉宽。当伪足折起来时,它看上去就像只绿色的鼻涕虫,体态修长,顶端两只触角;而当两翼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展开时,它的身体便与一片绿叶无异,背上的血管就是它的叶脉! E.chlorotica与植物的相似程度还不止于此:如果长时间不见阳光,它还会枯萎,由绿变棕,发黄,最后死亡。

  尽管E.chlorotica的行为十分少见,但也算不上离奇。另一些动物也有类似的窃取叶绿体的行为,科学家管这一现象叫做盗食质体(kletoplasty)。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其他品种的海蜗牛,如多见于法国大西洋沿海的Elsyia viridis,还有某些鞭毛虫。然而,唯独E.chlorotica将偷窃进行得最为彻底。

  在实验室里,玛丽·兰佛注意到这种海蜗牛一生进食一次便已足矣。从享用完第一顿绿藻大餐起,这种软体动物体内便充满了叶绿体,从此便可终生禁食。虽然E.chlorotica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910个月),但对于叶绿体来讲已非常漫长。如同一部太阳能电池需要定期充电一样,叶绿体要是没有维持其功能运转所必需的蛋白质,过不了几天或个把月就能量耗尽了。其他盗食质体的生物会再次吞食绿藻来更新自身的叶绿体储备。E.chlorotica则不然。那么当它们远离作为栖所与特殊蛋白质来源的海藻时,又是如何让体内叶绿体始终保持活力的呢?玛丽·兰佛的研究组最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检查了E.chlorotica的基因组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与海藻Vaucheria litorea相同的psbO基因,这是对光合作用必需的一种蛋白质进行编码的基因。看来,海蜗牛并不满足于窃取植物身上的叶绿体,它还弄来了至少一种促使其运转的基因。

  在自然界中,类似这样两个不同物种间横向的基因转移(代际基因传递是为纵向)极为罕见。我们尚不了解个中机制。玛丽·兰佛不得不承认。研究人员至多只能提出一些假设
绿叶海蜗牛1.gif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4-28 17:37 , Processed in 0.061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