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地区产奥陶纪三叶虫是中国最早和王冠虫等一起进入市场的三叶虫之一,因其数量多、 个体大、板质好、曾一度在中国最早的市场风靡,可时至今日,王冠虫依然是三叶虫市场的主角,而湘西地区的奥陶纪三叶虫却悄悄的退出了市场,近几年只能是偶尔见其踪迹,其原因是产地资源几近枯竭,而且包括王冠虫在内市场的所有三叶虫品相也越来越惨不忍睹,想找一块完整的精品难上加难。
湖南湘西地区产奥陶纪三叶虫主要产于奥陶纪早期的黑灰色薄层状沙质灰岩及泥岩中(薄层是专业术语,是相对而言,其实也有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厚),常有多种三叶虫共生,常见的有:湘西虫、小安南虫、似栉壳虫、列夕壳虫、四川虫等,其中湘西虫个体较大,最大可达25厘米,是我所了解到的常见品种中,中国所产三叶虫中最大的。但是遗憾的是自然明的精品十分罕见,基本都是蒙版的感觉,在加上当地农民拙劣的修理,其品相一般难以让一个爱好者恭维,甚至认为是农民雕刻的结果,当然好品相的也见过,只是多数是很早以前的板子,或偶尔在博物馆早期的藏品中有精美者。
查看全部评分
忘时
赵哥
使用道具 举报
近几日得到一块湘西产奥陶纪三叶虫群板,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
1:真假的辨认。
开始拿到这块东西,一眼望去,第一感觉是上面的三叶虫都是经过了雕琢修理,每一块三叶虫上面的白色痕迹是刻刀留下的刻痕。我对此类的三叶虫的修理还是略知一二的,但有的朋友看到甚至怀疑它的真假,因为刻痕太明显。
自然明外漏的三叶虫肋节(呈现白色条痕)和蒙版的三叶虫肋节(只是隐约可见)以及修理后的肋节对比:
板子上蒙版的三叶虫肋节经刀子刻画后的效果:大家注意保留三叶虫化石的地方刻画后是白色的痕迹,非三叶虫化石的围岩处的刻痕是灰褐色痕迹
2:品相分析:
此块三叶虫群体板,正面所保存的湘西虫、小安南虫、四川虫多数经过农民的修理,而且最大的湘西虫修理稍过,只有一个小安南虫是保留的原始状态,未经修理。板子反面也保留了原始状态的七八个三叶虫副版,此类板子上的三叶虫基本属于蒙版状态,非修理而不清晰,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农民要修理的原因。如果有自然明的好品相的板子,此类板子将不会进入我的收藏,但在未能找到好品相,或因此种三叶虫几近资源枯竭时,也只能以收藏品种为上了,在加上是群板,三叶虫种类多,板子大,欣赏性高,因此还是收藏一块为好。另此化石十分适合博物馆和展览,比较吸引眼球。
图片是正反2个面:
板子反面含有3个完整的小安南虫副板,2个超过10厘米的似栉壳虫(正负难以分辨),还有不完整的三叶虫局部若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器网 ( 冀ICP备10012798号-1 )
GMT+8, 2024-12-24 01:14 , Processed in 0.07925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