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三叶虫卷曲的根本原因 $ d3 b& K+ o+ l& t: W' a
4.2.5.1保护自己较软部位 + _$ I" R9 I* n# A; X4 V
考察过程中,我在三叶虫化石旁边发现大量直角石、鹦鹉螺化石。一旦这些凶猛的动物向它们进攻时,三叶虫会迅速把身体蜷起,使头部和尾部可以完全紧接在一起,仅将背部的硬壳暴露在外;象穿山甲那样把自己保护起来,悄悄沉入海底。它们还可以钻进淤泥以保护其柔软的腹部器官,这样,起到了保护自己,抵御天敌的作用。
1 o+ _) ]. G' u1 e
4.2.5.2可以以类似于尺蠖那样的伸曲的方式推动身体前进。缩小在水中的体积,减小水给的阻力。 7 @& g! `5 j5 j; D
4.2.5.3卷曲时身体各部分停止运动,等于停止向水中传波,使那些天敌找不到自己,也起到预防天敌的作用。9 t0 N2 w3 E R- y; T; e, g( [
1 j m: C9 D8 ^
4.2.6三叶虫卷起标本保存少的原因
1 B( {! X6 o2 \
4.2.6.1大部分三叶虫生活的区域离海底很远,不太可能沉到泥沙中保存下来。
; u5 X+ v9 r+ C6 ]1 N. M% s
4.2.6.2三叶虫死亡忘时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全身肌肉松弛,造成没能完全卷曲成型。 + G; Q1 Q. L0 {- J/ ?& g4 \
5 结论 . g9 |% b+ ? [5 w, J* e2 C7 m
5.1气候变冷不是致使三叶虫卷曲的根本原因,但正因为气温降低,才使三叶虫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卷曲,只有极少数三叶虫标本展现了其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卷曲。
& A1 J- y$ G% p" W+ F# ?* ]
5.2非正常的死亡和海水剧烈震荡导致少量卷曲三叶虫化石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9 y) y$ i0 h
( p+ F# k; [+ _9 P6 Y
6 问题延伸与反思
$ V% w$ H9 a, s5 l. G
虽然已有科学家论证:奥陶纪气温在逐渐降低(陈旭 1986)但我也可以从三叶虫的生活环境来分析。因为早期三叶虫大都生活在海底,而越往后演变,就有越来越多的三叶虫漂浮在海水中上层生活。所以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气候逐渐变冷,三叶虫不能很好适应,便由海水底层浮至上层。 8 k% l6 D( R! V( A8 t6 A+ H5 C
还有一个论点:奥陶纪气候变冷,三叶虫蜷缩是为保持体内温度。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论点。三叶虫不禁让我想到了现有的一种类似生物──虾。它们同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生活在水中,身体可任意弯曲。于是我做了一个关于皮皮虾的水温实验──观察皮皮虾在不同水温下的运动形态,既可大概推论出奥陶纪三叶虫在水中的运动形态和水温的关系。
( T9 p1 p- W3 n4 W3 R! W3 r' x
由表1可知,虾并不是在水温越低时越蜷缩,反而温度越高时,蜷缩得越厉害。平日家里吃虾,用水煮沸时,虾也迅速卷曲。这个现象同时可以证明上述实验结论。 2 R, P# `; x9 f: b. z+ c4 }' H
因为三叶虫同虾类似,由实验可推论出:当水温高时,三叶虫易卷曲;水温低时,不易卷曲。而奥陶纪正值气温降低,所以当时的三叶虫根本不易卷曲。以致三叶虫不可能在低温条件下,通过卷曲来保持体温。 ) Z( q2 U) K+ \1 |$ E# g
我认为,虽然气候变冷不是致使三叶虫卷曲的根本原因,但正因为气温降低,才使三叶虫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卷曲,只有极少数三叶虫标本展现了其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卷曲。 4 \" ]2 H3 p' q; Z& f& a, ]. ^5 T& o' D
然而三叶虫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卷曲,死后肌肉都会松弛,通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保证死时肌肉也紧绷,成卷曲状。那为什么现在还是会发现少量卷曲化石呢?这里肯定隐含这一个特定情况,导致非正常的死亡。我猜想这种特定情况会是:当三叶虫不于各种原因卷曲时,周围海水剧烈动荡,导致大量泥沙从海底翻滚上来,迅速将卷曲三叶虫卷入其中。所以当海底平静后,就有可能完整保存了三叶虫生活的一种状态──卷曲状。由于笔者目前知识所限,还不能得出具有理论高度的准确结论,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搜集相关方面知识,将这个项目继续研究下去。
7 n: r% G& d! D 2 U# [8 d5 q& V! N C9 W- x! ^1 a
|